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论文_靳凤娟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论文_靳凤娟

(张家港澳洋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之间被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6例,年龄分布在40岁到70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4例。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将46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3人。对照组患者采取基本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心率、氢离子浓度指数(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等,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气管插管率、死亡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安全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时候采取无创呼吸机用于治疗,临床效果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极具临床价值。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136-02

眼下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来环境破坏严重,空气质量严重下降,人们的呼吸系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刺激,产生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众多呼吸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和病死率常年居高不下。医学研究表明,引发这种疾病的主要因素就是职业粉尘、香烟烟雾、化学物质及被污染的空气等,使得人体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发生了炎症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道阻塞和体内气流受限,导致肺功能的进行性逐渐减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危及生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的治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常规治疗,具体是使用一些祛痰、抗感染、平喘的药物;另一种是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1]。为了更好的研究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专门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之间被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6例,年龄分布在40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56.9±3.7)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4例。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将46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3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分布在43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3.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分布在40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9±4.0)岁。对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46例患者全部进行身体检查,保证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已被医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经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相关协议。

(2)排除标准:肺大泡患者;大呼吸道阻塞患者;不配合医院治疗的患者[2]。

1.3 方法

对照组的23例患者实施基本的常规治疗,具体措施为:使用抗感染、祛痰、平喘药物,使用激素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等,必要时候给予营养支持。

观察组的2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具体措施为:患者选择半卧位,太高床头部位,随后带好面罩或头罩,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调整无创呼吸机运行参数,将呼吸机调节至患者的最佳耐受水平[3]。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H、PaCO2、PaO2、SaO2、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专业的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t检验,平均值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心率及pH 值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分别为心率(85±5)次/min、呼吸频率(20±5)次/min、动脉血pH(7.32±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PaCO2、PaO2及SaO2

观察组治疗后PaCO2、PaO2、SaO2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R、RR、PaCO2均明显降低,PaO2、SaO2均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

对照组气管插管有12例(52.2%),死亡5例(21.7%);观察组气管插管2例(8.7%),死亡2例(8.7%)。相比较之下,观察患者在气管插管率、死亡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时候简单的常规治疗法已经很难解决患者呼吸疲劳的问题,还容易使得患者的PaCO2进一步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肺部气流限制,肺泡弹性减退,呼吸困难。长时间没有得到治愈还会导致膈肌长度缩短,收缩力减弱,能量供求失衡,导致慢性呼吸肌疲劳[4]。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呼吸机主要作用是可以向患者肺内充气,利用调节压力的方式来转换呼吸方式,促使肺泡将气体排出,同时将呼气转换为吸气。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肺部的功能,同时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呼吸,使其呼吸状态逐渐变得正常。COPD患者由于肺部结构受到损坏,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使用呼吸机而已调节人体的呼吸频率,提高肺部通气量,减少机体本身产生的能耗[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pH等方面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方面也有了明显改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安全性较高,极具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文启,郑国栋,晏竹林,等.无创呼吸机在COPD急性发作早期治疗和延迟治疗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21-1023.

[2]陈柱花,陆绍秧,马明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措施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5-76.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4]陈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04):133-135.

[5]周泽云,吴红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I临床效果与护理[J].重庆医学,2012,41(5):2336-2337.

论文作者:靳凤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  ;  ;  ;  ;  ;  ;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论文_靳凤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