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论文

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论文

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

王 妍

(中共通化市委党校,吉林白山 134300)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我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重要文化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独树一帜的民族性、生生不息的传承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特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内在基础、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思想支撑。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在基础探索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以期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路径选择

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一是能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两个方面成为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国之本、兴国之魂、强国之基。只有树立好文化自信,才能弘扬好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唱出中国好声音,不断增强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二是能众志成城,凝聚中国力量。只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让各族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源源不断地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这样才能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是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保证。三是能提升增强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文化的塑造下所形成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软实力与硬实力建设需要统筹兼顾,二者缺一不可。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当下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有利于博采众长,为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内在基础。一是文化自信能够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有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唱响中国好声音,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实现文化的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二是文化自信能够建立新型的文化标准,抵御西方腐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优秀文明成果的有效吸收与借鉴,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文化自信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就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这是更加深沉、持久的发展力量,增强这种力量能够有效抵御外来不良文化与思想的入侵,坚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把控好意识形态关口,积极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国际话语权,提高国际影响力。三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根植于文化自信。理论的研究深入、道路的坚持坚定、制度的选择确立都离不开文化的导向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此基础上凝聚全民智力形成的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力思想。文化自信的精髓,已经深刻融入到道路、理论、制度的建设当中。

(三)有利于统筹兼顾,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思想支撑。一是增强文化自信有力贴合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求,能够促进文化平衡充分地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软实力,文化自信对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彰显。二是增强文化自信能够明确指引人民群众的参考意见和思想导向,这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更好保证政策的制定、出台、实施得到人民群众的有力拥护,树立维护社会主义文化的理想信念。三是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能够增强文化的创新力,能拓宽文化部门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创新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激发文化创新热情,找准文化创新的切入点,弥合科学和文化的断层,填补文化创新的鸿沟,为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增强文化创造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内在基础,它是在当代发展着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着强大地生命力、广泛地吸引力、深刻地影响力。

18F-FDG PET/CT测量食管鳞癌病变长度及预测T、N及G分期的临床价值(王 菲)(5):429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文化自信的关键选择

(二)独树一帜的民族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特征。这主要是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久远,具有独特标识,蕴藏着深刻的民族智慧、民族品格以及地域风貌,形成了独有的区别于他国的特质“符号”。这已经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分割。

综上所述,为了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首要任务是构建质量管理制度,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需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真实状况,详细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在监测阶段对现场监测人员提出质控要求,在采样工作中,要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提高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使用新型技术,提高监测人员的检测技术,提升专业素质。

(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内在灵魂

(四)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碰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世界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是在此大的背景下,兼收并蓄、兼容并包,主体文化与各方异质文化相互融合,不断借鉴吸收他国优秀文化,彰显自身独有品质,形成了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态势,平等的对待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特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特征

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包括要学习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方面内容:

(三)生生不息的传承性。文化传统与价值体系的历史传承性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特征。传承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础性特征,秦朝的百家争鸣、汉朝的独尊儒术、唐朝的兼收并蓄、宋明的经世尚理、清朝的古朴精致,此后的“五四文化”“革命文化”等等都蕴含着自强不息、向善崇德的优秀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正是在此基础上一脉相承、薪尽火传、生生不息。

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科学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变革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创立了“新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既突出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又论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性,实现了理论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与建设实践紧密相连。二是马克思主义有着的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现和观念表达。三是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这种品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是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有效性,使文化自信又有了深刻的内涵,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保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哲学人生哲学和经世谋略以及道义理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也是我们提升文化自信的基础。切断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文化部分无疑是对历史传统和道德价值以及人生观等根基的抛弃。容易陷入历史的空无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更是在世界文化竞争和激荡中立足的根基。弘扬传统文化要首先要增强国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一是学习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包括阅读一些文化经典,了解我国文化中诗词歌赋等文化内容。另外,还可把国学课程引入教育教学的课堂,开展国学教育。二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坚持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变,首先,把中华优秀文化转化为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文化,在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转变的过程中首先要从中吸取精华的部分并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加以利用和转化。其次,传统文化在转化的过程中要追寻和坚持人们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以及价值理想等。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变需要几代人甚至是更多人的坚持和积累。

一个完整的动作包含了若干个静态帧,一个运动序列的每一个静态帧角度特征变化容易表达出人体运动行为的变化趋势[8]。在跳跃过程中,可以将关节角度特征随时间的连续性而产生的变化转化为一个变化序列。比如定义一个跳跃序列中每一帧的左膝关节角度特征集合为: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宝库,取之不断、用之不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我们国家的人文精神、民族品格、思想教化、道德风尚等方面的内容,中华民族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维度,文化独树一帜、文明一脉相承。文化的内容蕴含丰富、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形成了多样性与独特性的有机统一。儒、释、道三家思想延续至今,仍然影响广泛,是当代文化建设的宝贵的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正是根植在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上,汲取优秀文化的养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活的灵魂”,其中“自强不息”“崇德向善”“天下为公”等思想满足了当代文化发展的需求,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思想资源,这种思想凝聚起了维护民族统一、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不断奋斗、矢志不渝的不竭力量,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自信有着广泛的吸引力。

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最明显特征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应用与科学创新,文化的发展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和时代发展潮流,以思想文化引领时代发展方向,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化特征。

一方面是学习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转变,这一矛盾的转变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并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了解和掌握的这一思想的来源、形成过程和概念内涵,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讲话精神,充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我国的文化政策。

一方面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关键。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做文化建设的一项任务来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认同的问题。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产生怀疑。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管的内涵和作用所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的内容,明确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追求。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价值追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新时代我国的价值追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加强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由于青年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决定了未来,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做好全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培育的同时更应该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和建设。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注入到文化的传承里。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民众的生活和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抵制文化虚无主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以曲沃、翼城、浮山一带铁矿为例。产于闪长岩或闪长斑岩与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接触带,尤以其中富含一定镁质的钙质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碳酸盐岩最有利成矿[14](图3)。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接触带中,其次是捕虏体、岩体或接触带附近围岩中。构造控矿明显,接触带越复杂,成矿越好,矿体越大,反之则差或无矿。尤其在两组构造交接部位。

罗瑞吓了一跳,他考虑了片刻,脸上的玩世不恭消失了,慌张地对老福说:“这事儿跟我没关系,我真的不知道,你不会又把这事儿往我头上安吧?”他的手指头颤抖着,脸色苍白。老福一言不发看着他。

(三)坚守文化底线,辩证看待外来文化

处理外来文化的问题,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确立接受外来文化的原则,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走出去和走进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面对外来文化的问题是增强文化自信心重要内容。马克思曾说过,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往来,民族间相互融合,使民族文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成为了不可能的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点,但又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用开放包容的态度吸纳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坚守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特点。对于外来文化必须要构建在世界文化中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的历史维度,在世界文化中呈现出独特的价值。处理外来文化也要采取世界优秀文化引进来的战略。特别要借鉴文明发达国家的文化,探索一条有利于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道路。

(四)与时俱进地提升文化的创新能力

1.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科技的创新与文化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科技创新作为前提文化创新才有推动力。通过科技的发展带动文化的繁荣,在文化话语权的争夺上要争取更大的空间,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让中华文化引领世界影响世界。把关键的技术创新应用到文化战线上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领域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文化的技术转化,从而增强文化竞争力。

2.提升文化内容的创新。文化内容的创新包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的创新两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首先是在于继承,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和优秀成果。并与时俱进,结合当今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创新出新的文化内容。

3.探索新的文化发展形式和模式。注重文化形式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文化形式的创新是增强文化吸引力建立文化自信的保证。要结合时代特点多方应用和开发各种文化形式,提高文化的认可度,丰富文化的品类。在信息时代,要加强文化的信息性在网络时代要把文化宣传和文化的展示与互联网联系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文化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和发展模式,先进的文化模式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健康发展,保证文化的传承。

(五)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我国文化的繁荣

1.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化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建立现代化的文化产业就要建立合理规范的产业结构和具有科技含量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通过重点领域和重点实施项目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鼓励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品牌的企业和项目。二是强化我国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培养,我国文化建设更需要创新型文化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选拔机制。为文化类人才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规划好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增加后备人才的储备。三是完善文化发展的投入机制。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加大力度对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对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扶持。

“创业之初的那一段时光还是颇为艰难的。不过,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智慧宫迎来转机。”白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带一路”倡议刚一提出就在阿拉伯国家引起广泛关注,许多阿拉伯国家希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而阅读中国图书,可以帮助阿拉伯国家了解中国,进而为合作打下基础。

2.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话语体系。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话语体系是加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认可度越高,这个国家的文化越受到欢迎文化越自信,公民的文化自信也越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也不断加强,因此,在文化话语权方面应争取更多的空间,并建立自己的国际话语体系。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拥有自己的文化实力。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要坚持我国文化的主体地位,让中华文化影响世界。

参考文献:

[1]易锦,曾文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探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18,(2).

[2]张婷,孙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及构建性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18,(6).

[3]李宇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升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与,2018,(7).

[4]孟宪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特征论析[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1).

[5]杜芳.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文化自信[J].探索,2017,(2).

[6]梁秀文,夏从亚.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州学刊,2016,(11).

【中图分类号】 D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19)06-0030-04

【作者简介】 王妍(1986-),女,中共通化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责任编辑:马雅兰]

标签:;  ;  ;  ;  

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