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现代文学阅读与中学入学考试导读述评_中考论文

1997年现代文学阅读与中学入学考试导读述评_中考论文

9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与应试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中论文,现代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9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基本特点预测

96年中考是对初语新教材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次考查。这次命题,各省市都力求体现新教材的特点,给今后的教学起到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97年试题将基本继承96年的试题特点而保持相对稳定。从北京、天津、山西、安徽等20余省市的96年中考试卷中,我们不难预测到9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基本特点。

〈一〉突出对文体特色的考查

从96年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可以看出,基本上几大文体同时出现,尚未发现有单独考查一种文体的。并由常见的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扩展到诗歌、戏剧等,有的甚至以自然科学上的表述文字作为现代文阅读来考查。如北京市就曾以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中“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的一段文字来设计阅读题目。在所有的阅读试题中,都明显地显现出“以体设题”的特点。文体不同,设计题目的意向就不同。仅以对语言点的考查为例,记叙性语段是从语言的形象、含蓄这一角度进行考查,说明性语段是从语言的准确、贴切这一角度进行考查。议论性语段是从语言的鲜明、概括这一角度进行考查。这表明,对文体特色的考查已成为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着眼点。另外,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平时教学来看,文体知识都处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97年的中考中,现代文阅读将进一步突出对文体特色的考查。

〈二〉注意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

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强调从整体上进行考查学生的整体领悟、整体理解、整体评价能力。题目设计,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对文章及表现手法的整体感知。一般不把着眼点单纯放在基础知识的字、词、句的考查上,即便扣住字、词、句进行命题,也是离不开段、篇,常常是“牵一词而动全文”。如果孤立地、静止地研究字、词、句则往往会作出片面的、绝对的、甚至有悖于情理的答案。今后,整体考查的设题重点要放在考生对“明中心、明顺序”的考查上。因为要明中心,就必须学会利用中心句、利用关键词、综合各部分的意思;要明顺序,就必须对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层次进行区分。这些,没有对全段、篇的整体把握,都不可能正确作答。

〈三〉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近年来,一些省市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已适当地选取一定的课外材料进行命题。如山西省连续几年都选取一至二个课外阅读材料。从96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发现,大部分省市在向这方面靠拢。96年上海市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因为以前的命题,囿于教材基本篇目的精彩语段,范围狭窄,各地试题撞车现象十分严重,同时,导致题海战术出现,猜题、押题成为一种风气。对教学及考查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中考现代文阅读中,适当引进课外材料设计阅读测试题,为阅读能力的考查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可以说,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已成为一种趋势,97年这一特点将更加突出。当然,向课外延伸、迁移,也有原则,所考查的知识应是课内学过或间接涉及的,其难度要求和能力要求与教材相当,努力做到“内容相关”和“程度相当”。同时,延伸也有个“度”,大部分省市不会像高考那样完全摆脱课文语段命题。一般情况下,课外材料占整个阅读测试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四〉强调语感语境能力的考查

简单地说,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受、感悟能力。语境就是语言的具体环境。叶圣陶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及各地中考命题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感、语境能力的培养与考查。现代文阅读是考查语感语境能力的最有利途径和最有效方法。命题的点子常常放在对词句的推敲上。一个词句除具备一般意义之外,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又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思想,而表达的方式又常常是很别致的,从而形成特定语言中的“语言个性”。命题者就善于抓住这样的富有个性的语言来设疑命题。所以,对语言的理解就要有一定的语感语境能力做依托。比如“国将不国”中的两个“国”字的意思各是什么,“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是否有矛盾,正是紧扣着语感语境能力来考查的。

〈五〉题型偏向主观型

过去的中考阅读题,不少是以阅读材料来考查基础知识,有大量试题在考查拼音、文字、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把基础知识考查与阅读能力考查混为一谈。96年各省的现代文阅读已基本改变了这种做法,重视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考查,重点在文字理解、描写分析及写出层意上。题目设置较多地采用主观性测试题,答案多数需要考生写出来,能力检测更加明显。以96年山西省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为例,共三大题,13个小题,只有一道选择题,其余全是填空和简答题。其中有5道简答题需要考生自己用文字表述。安徽省的题目也加大了简答题的分量和分值,其中有一小题就占5分。97年乃至今后,阅读命题的方向将是简答表述题。

〈六〉比较阅读题倍受青睐

96年大部分省市加大了比较阅读题的分量。如山西省三大题现代文阅读就有两大题是比较阅读。从各地试题综合起来看,比较阅读大致有以下四种:一种是同一体裁、不同作者的作品比较,二是同一作者不同时间的作品比较,三是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两份稿子的比较,四是不同作者、不同体裁的作品比较。比较阅读测试题走俏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比较阅读题确实有利于对考生进行分析、综合等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新教材非常重视比较阅读的训练。可以说,97年及以后中考测试中,比较阅读题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高,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

二、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与应试对策

根据大纲对初中“阅读能力”的要求和“阅读训练”内容,以及对9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基本特点的预测,特提出以下复习与应试对策。

〈一〉紧紧抓住文体特点

针对“突出对文体特色考查”这一特点,在现代文阅读复习中,重要的是梳理所学的各种文体知识。可采用列表归类法,大体分两步走。第一步,列出各种文体的基础知识内容,熟悉掌握这些文体的基础知识。第二步,把教材中的课文归类到所属的文体之下。这样从全局上把握各种文体特点。在应试中,应首先明晰所供材料的文体,联想相关的文体常识。比如,面对的是一说明性段、篇,就应当回想到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这些说明文体的基础知识。这是因为,许多阅读试题要受文体的制约,文体往往是命题人拟题的切入口,也往往界定了某些题目的形式和内容。只有明确了阅读材料所属的有关知识,并以其引导自己的思维,才能正确解答这些题目。

〈二〉强化整体意识

无论平时复习训练还是考场答题,对所给段、篇都不要忘记从整体上去阅读它、把握它。从课本上节选的语段,自然要联想到原文;课外的段、篇,一般有相当的独立性,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只要从整体上进行阅读,明白了作者的用心处,命题者的着眼点,就等于掌握了解答阅读题的基本方法。即便是一些题只考了词、句、段,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规律,也应当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因此,面对阅读检测文字,考生不应急于解答,应当有步骤地从全局上全面认识、理解材料。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全面感知,读题干,读正文,读所有小题,做到审清题意,粗知材料,弄清楚命题的基本要求、命题角度和命题意图,理出解题思路。第二步读懂正文,理出全篇结构、弄清全文脉络。第三步重点感知。要注意对文眼、句眼、段眼的捕捉。因为阅读题,是选至关重要的语句文段设计题型,考对关键性词语意的理解,对关键性句子相关意的正确判断,对文段具体内容的正确把握,对全文内容的整体理解、变通理解能力。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对那些具有相关联系的题目和综合性题目,难度较大,更应该从整体入手,前者应相互关照,前后依借,以便快速准确地作出答案;对于后者,则应慎重斟酌,全面考察,力求答案合理完整。总之,只有具备了全方位的整体意识,才能有效地进行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与应试。

〈三〉以“本”求本

不管试题内容及题型如何发生变化,现代文阅读复习应考都不能脱离课本。一方面,课本中的精段本身就是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首选目标,它毕竟还占到整个阅读测试题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另一方面,中考现代文课外阅读测试材料务必与课本“相关”或“相当”。命题并非不考课本,而是更灵活地以课外材料检查课内学习的质量。所以,应首先紧扣课本,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例子”,提供了各种典型规范的语言材料。在接触、分析、比较中,找到特点及规律,并进而达到因反复训练而形成阅读能力。因此,对于教材中的精彩语段要对照大纲中现代文“阅读训练内容”的具体点细心琢磨,反复训练,一方面增加感性认识,一方面形成能力。其次,适当选取一定量的课外材料进行训练,增强实战能力。这样以课本为基地,举一反三求迁移。考场解题时,课外材料也要联系课内有关知识点。因为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大都可以从课内找到相类的例证,这正如人们所说的“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可以说,抓住了“课文”,就抓住了现代文阅读复习迎考的“根本”。

〈四〉学会上挂下连

上挂下连,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解答阅读题常用的方法。无论理解词语,把握关键语句,还是概括具体内容,阐发抽象内容和含蓄语句都要用上它。测试点跟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答题时,要先咀嚼消化阅读材料,感知语言,弄清发问点的语言环境,注意上下文,有时要从前文中找答案,有时要从后文中找答案。切不可不看具体语境而只围绕提问去抽取片言只语,犯断章取义的毛病。如对《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中“正式的书籍……”一段进行测试,要求理解“韦编三绝”的含义,就不能只解释它的本意及一般意义,而应当联系到这个词语出现的语言环境,从上面的说明中找到答案:作者意在说明当时确实存在着“策”(册)这种书。平实的说明如此,表达观点和抒写感受的文章不更讲究从上下文中挖掘语句的准确含义吗?

〈五〉善于据“意”识“言”和据“言”识“意”

解答主观性的试题关键在会意。“读书要诀全在于会意”。这里需要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根据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及表现方法来理解语言的特定意义,因道析文,因情识文,顺意品文,另一方面,根据语言形式的通常含义和作用,根据语言形式的各种特色、根据语言的语境来理解文意。这两方面是相通的。主观测试的内容是不会超越这两个方面的。所以答题之前,要在整体感知材料的基础上,把难懂的字、词、句、段与文章的文意及脉络结合起来体味,再认真分析题干,准确审清题意,找准对接点,转化成严密的答案。不要立即写在卷子纸上,最好能写个草稿,限制字数的要增强文字的信息蕴含量,无字数限制的要加大覆盖面。在理解题意的前提下,尽量用自己的话表述。当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连贯、得体。

〈六〉注意寻找比较点

中考现代文比较阅读主要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语段或文章放在一起,通过考生的感知,发现其中的联系和区别。因此,阅读训练及应试关键在抓语段或篇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比如有两段文字,如果体裁不同,反映的内容相同,就应当看看相同在什么地方,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即便都使用有某种表达方式,但在不同文体中作用也是不同的。只有找到了明确了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正确解答题目。

标签:;  ;  ;  ;  ;  

1997年现代文学阅读与中学入学考试导读述评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