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流马镇初级中学 南部 637300)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感悟,与同行交流。
一、积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了,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大大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背景下,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里,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学生学习时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外,我们教师都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想学”的主动状态,引他们“入景入情”,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求得快乐。课堂教学的导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兴趣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起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状况,为本节课要掌握的问题或内容设计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
例如:我在教指数概念这一节课时,手拿一张纸,然后问学生:我把它对折,并无限次对折,你能猜出它将会有多高吗?当学生听到将会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大吃一惊,兴趣也随之大增,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求即被唤起。又如在引进三角知识时,我让学生亲自设计测量电视塔的高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讲“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时,我让学生动手画画、猜猜,再让他们归纳“结论”,讲讲、证证。就这样,每教学一个知识点,我始终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兴奋的状态之中,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学生的思维火花也随之被点燃,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尽力鼓励学生实践操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作为我们教师就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问题,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回答、板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准备、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时是编剧、有时是导演、有时是观众,学生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修订、补充剧本的编剧。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凝炼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冒险、敢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四、认真巧设分层练习作业,深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练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新知,形成技能获得能力培养,深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课堂分层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这个环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帮助学生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练习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围绕知识、技能、方法、思维和能力从多角度,全方位设置几组强化练习题,包括引伸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发展求异思维。以起点低,解法多,能体现不同思维层次的练习为主,让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成功。又包括思考性练习,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使自主探究精神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课后,我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课后鼓励学生做教具。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时我安排学生自己用硬纸皮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对折,体会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上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使学生在学做教具的同时在自主学习数学。课后可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如《我是这样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后先自主预习的好处》,《学习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等,进行探究性学习。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观察他人探究到模仿他人探究再到独立自主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继承走向创造,由他律走向自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创新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论文作者:陈,明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9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3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自主论文; 学生自主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9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