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董达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技术论文_杨晔

论董达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技术论文_杨晔

杨晔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 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质和流域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董达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对水土保持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传统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既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水源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质、实现安全供水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面源污染

董达小流域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境内,小流域出口即为北庙水库库区,流域属北庙水库径流区,行政隶属板桥镇、北庙水库管理处管辖。董达小流域西邻西河村,南至水库大坝,东邻秋山村委会,北接阿家村委会。小流域东西宽约3.83km,南北长约4.42km,流域土地总面积10.06km2。按照《保山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划定的水资源保护范围,董达小流域处于北庙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北庙水库是保山市城市主要供水水源,是保障保山市生产、生活用水及城市发展的根本。因此将该小流域定义为水源保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1 小流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水土流失现状

流域内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形式主要为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流失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局部荒山为强烈流失。面蚀主要发生在流域内面山上的坡耕地、荒山荒坡和疏林地上;沟蚀主要发生在流域内的各大冲沟以及植被覆盖极低,地表裸露的荒山荒坡和坡度较陡的坡耕地上;重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流域内沟蚀切割较深的沟岸。

1.2农村污染问题

村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北庙水库饮用水源造成一定污染,保护饮用水源任重而道远。董达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之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农村面源污染严重。董达村地处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极为敏感,环保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村污水处理设施薄弱,人畜混居的现象还十分突出,全村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未经处理直排水库,直接污染水库水质。

(2)农村面源污染严重。董达村农田分布于库区东边,并与水库紧连,农田、山地农药化肥施用、农灌水直排水库,农林面源污染直接影响水库水质。

(3)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意识低、管理滞后。董达村群众生态保护综合意识不高,缺少长效的管理组织和制度,使得粗放耕作、柴草乱放、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等不良习惯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因此,亟待加强群众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和制度,实现长远规划,综合防治。

2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按照董达水源保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定位,以水源保护为核心,采取水土流失治理、村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等手段,发展流域内可持续的生态经济,从流域山顶到河谷依次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等三道防线。

2.1生态修复区措施

生态修复区主要位于小流域坡脚线以上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有林地和疏林地为主,间有小块草地。对生态修复区内的林地、疏幼林地和草地均采取封山禁牧、封育保护措施,减少人为破坏森林植被,从而快速恢复植被,提高林分质量。对具有天然下种能力或萌蘖能力的荒山,人工造林困难的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但经封育可望成林或增加林草盖度的地块,实行封山育林育草,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加快森林植被恢复速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较偏僻的宜封地区,实行全封;对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放牧有实际困难的近山地区,可采取半封或轮封。采取的措施有设立封禁标碑、护栏等,封禁标碑采用砖混结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农民进行补助,建立山区水源保护林管护机制。

2.2生态治理区措施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了“治污生态化、工程景观化、水系安全化”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强化生态循环、弱化工程治理、美化村居环境,使水土保持措施真正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将村庄生活污水利用截污沟收集,新建厌氧池(调蓄池)--人工湿地组合集中进行污水集中处理。工艺流程为:村落污水由截污沟收集后,进入厌氧池,污水经沉淀、重力作用、拦截、水解、酸化、吸附、絮凝等作用去除悬浮态污染物后,进入集水槽,使得污水均匀进入湿地,由一级表流湿地沉降和吸附,污水重新布水分别经过下行流与上行流潜流湿地系统,通过生物助凝、吸附、周丛生物(包括微生物)降解、植物营养盐吸收、微生物同化等机制净化污水,大大提高对污染物处理负荷,并利用根部形成的高生物量的生物膜、内部小生态系统和植物自身吸收作用等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及N、P 营养物质,最后进入二级表流湿地,然后出水进入北庙水库。

根据董达小流域特点,确定其适用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为:秸秆覆盖还田(减少农田固废产生,提高土壤的渗透率,减缓地表径流);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农作物品质,改良土壤)、休耕或免耕(减少土壤养分流失)。通过在小流域实施以上技术及耕作方法,可以有效减轻农业面源的污染。

2.3生态保护区措施

(1)沟道治理:对流域两条主干沟道进行综合治理,清理沟内垃圾、弃渣,设置拦砂坝等工程措施,通过对村庄附近沟道进行衬砌,保障村庄防洪安全,提高村庄景观环境。

(2)库滨带治理:以水源区保护为核心,除对流域内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外,为改善水源区水库水质,设计在流域内北庙水库库滨带设置生物缓冲带,进一步过滤净化外围径流,提高水库区水质。

3 小流域监测

为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清洁治理工程的实施前后的水土流失动态、农业面源污染动态及农村生活污水畜禽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对小流域内不同区域的水质的影响及动态变化采取长期监测,收集小流域内的水土保持、面源污染及水质本底数据,建立实施前的本底数据库,对监测数据的动态分析,为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变化、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在项目区内建立水土流失和水质指标动态变化的监测点,对水土流失情况、土壤侵蚀模数以及水温、Ph、Do、Ss、总磷(TP)、总氮(TN)、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耗氧量(COD)等指标进行监测,在流域各湿地出水口、沟道出口处设置取样点,并将水样送水质检测中心相关部门进行水质化验和分析,反映不同措施或不同工程区域对水质的影响。

4 结 语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工作的延伸和深化,董达水源保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能有效防护了北庙水库水源,明显改善董达村委会人居环境,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流域内水源区保护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董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很有必要,同时项目的建设实施后获得了很好的水源保护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今后的工作中,需深化对生态清洁化治理的认识,把生态文明,农村治污、产业发展、环境治理融为一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借鉴董达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积极探索隆阳区水土保持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云南省保山市董达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2013.7

[2]云南省保山市董达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2017.5

论文作者:杨晔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论董达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技术论文_杨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