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 雅安 625400)
【摘要】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治疗药物及方法,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预警。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05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观察其疗效及预后。结果:手足口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辨别重症预警,及时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抗病毒及对症支持处理,警惕重症手足口病,抗生素并非是主要治疗药物。
【关键词】手足口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068-02
手足口病是由EV71等多种肠道病毒感染而导致的传染病,感染人群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自2008年手足口病在我国爆发以来,已经成为我国每年感染人数最多的第一大传染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手足口病是儿科近几年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患儿。大多数患儿发病时症状轻微,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疱疹或者皮疹,多数患儿伴有发热。少数患儿病情进展较快,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本院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无并发症的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进行研究分析,取得以下结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手足口病高发季节为每年的5~10月,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05例无并发症的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性121例,女性84例。年龄组在5岁之间占197例,发病率占96%,5~9岁8例,占4%。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发热、流涎、饮食差,均伴有手、足、口腔、臀部多个部位或者某个部位的疱疹或皮疹。
1.3 临床特点
所有患儿均为急性起病,发热为其突出特点,口腔黏膜出疹较早,起初为疱疹,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和口腔内侧,有的为溃疡样表现。患儿多有流涎或者口腔内疼痛样表现。严重时不能进食或者哭闹不安。手、足皮疹主要为疱疹,疱疹内部液体较少,周围有红晕。也有的为点状红斑。臀部及会阴部位多为丘疹,以肛周部位较多。皮疹及疱疹多在4天后开始干燥结痂,5~7天皮疹消退。
2.治疗方法
2.1 生活护理
患儿要隔离治疗,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强力骚抓,清淡饮食,避免食物过热刺激口腔内疱疹引起剧烈疼痛。
2.2 药物治疗
患儿给病毒唑或炎护宁静脉滴注,核黄素修复粘膜,每天一次。给予阿昔洛韦软膏涂抹手足或者臀部疱疹。口腔内给予开喉剑局部含化,减轻疼痛及促进黏膜收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配合口服退热药、免疫调节剂,补充液、电解质,饮食差补充小儿复方氨基酸等支持治疗。
2.3 抗生素的应用
在患儿高热持续时间较长,热度高,白细胞数过高或白细胞数低下者给予抗生素应用。偶尔持续高热者给予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患儿机体免疫力差的患儿也考虑加用抗生素。205例患儿中只有25例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率12%,所有病人均4~7天愈合出院,证明手足口病的治疗仍以抗病毒为主,抗生素只有在警惕重症手足口病及明确合并感染的情况下使用,可能有减少手足口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2.4 其它治疗
主要是对症处理,发热口服退热药,主要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芬交替使用,物理降温,伴胃肠道症状的加用肠道益生菌和保护胃黏膜剂,腹泻明显加用口服锌制剂,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血糖、警惕重症手足口病,保持电解质平衡。
3.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预警
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重症病例需关注以下指标:
3.1 持续高热
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3.2 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3.3 呼吸异常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3.4 循环功能障碍
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3.5 外周血WBC计数升高
外周血WBC超过15×109/L,合并其他系统疾病。
3.6 血糖升高
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对于有预警症状的病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症处理,加强抗病毒(抗病毒药物更换为更昔洛韦)治疗,病情均稳定。
4.结果
本院该205例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个别合并肺炎患儿治疗时间超过一周,其余患儿均在一周内出院,出院时患儿均无发热,疱疹结痂,饮食精神好转,二便正常,治愈出院。
5.讨论
手足口病是发生于婴幼儿及托幼机构的急性传染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减少传播路径及传播范围,是病中之重。手足口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以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EV71为主的出疹性传染病。其传播可经过呼吸道及消化道,因为其毒血症时间较长,传染期较长(3~5周),短期可造成大范围流行。病情变化快,发病率及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成为近几年家长及社会和政府都关注的焦点。故在无并发症的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上主要抗病毒及对症处理。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者口服退热药物,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工作。及时补充维生素及电解质等液体,防止出现脱水、高热、惊厥等中毒症状。密切观察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有无并发症。
手足口病无明确的特效药物,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但是近几年流行及传播较多。所以托幼机构的及时发现及预防很重要,临床医生的及时诊断及治疗更为重要,绝大部分手足口病都是没有合并症的普通型,居家隔离,口服抗病毒药物,监测体温,饮食清淡是可以自愈的,反复发热及精神状态差者及时就医,住院治疗,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及时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S].2010-04.
[2]于海燕.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5):768-769.
[3]熊海英,潘富林,聂梅等.247例手足口病应用抗生素治疗的临床回顾性分析[J].临床.
论文作者:陈桂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手足论文; 患儿论文; 并发症论文; 疱疹论文; 抗生素论文; 重症论文; 抗病毒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