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理念下的城乡规划编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展望论文_覃兆忠

城乡统筹理念下的城乡规划编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展望论文_覃兆忠

百色市城市建设地理信息和城乡规划管理站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为了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城乡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城乡统筹管理逐渐提上日程,并且贯穿了整个改革历程。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慢慢的形成了我们独特的城乡规划编制改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属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一些新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九十年代我们开始进行探索,针对重点地区的城乡编制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到了本世纪,规划编制都进入到新的改革阶段中。虽然城乡规划编制已经非常完善,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乡规划;改革;探索与展望

1.前言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逐渐开始进行城乡规划编制,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城乡统筹[1]。城乡统筹的出现,是从我们的国情出发,目的是改变我国现有城乡规划“二元”的局面。在近三十多年的改革过程中,城乡统筹处于主导阶段[2]。针对未来的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在编制体系中,内容必须具有多元性;第二,针对现阶段存在技术标准,要确保其均衡性;第三,继续深化规划实施过程中制度标准的改革;第四,关于相关制度标准,同样要加大深化改革的力度[3]。

2.城乡规划编制的初步探索

上个世纪80年代是城乡统筹理念下城乡规划编制的开始,但是使用较多是“城乡一体化”[4]。苏南地区最早使用这个词,当时苏南地区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当时体制下存在束缚。部分地区为了冲破这种局限性,提出了工业以及农业进行统筹兼顾,实行“城乡一体化”。

上海是最早应用“城乡一体化”的地区,早在1984年就提出了《上海经济区发展战略纲要》。指出上海一定要发挥城市中心的主导作用,密切联系其他周边城市和乡村,引导农民在小城镇聚集,促进农业专业化的发展[5]。逐渐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小城市作为枢纽,广大村镇为基础,使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充满生命力。

在这一阶段,总体上还处在探索的认知阶段,城乡编制改革的还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具体实施的措施比较肤浅。但是这个初步的探索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城乡规划编制已经包含一定的城乡统筹的思想。

3.城乡规划编制的深入探索

进入到九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我国东部一些区域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心区域发展迅速,而郊外地区发展却十分缓慢,基础设施缺乏。第二是企业布局分散,同时产业布局不合理。第三是偏远地区发展缓慢,也没有准确的规划和指导,导致建设过程充满曲折。基于此,许多区域开始进行城乡规划的深入探索。

在此阶段主要以东部地区一些中等城市为代表,大多都采用了新型探索形式,通过这种新型的规划形式逐渐把规划区域扩大。其中深圳和温岭采用了土地规划和空间范围内的协调,而南海地区重点采用了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规划和协调。

总体来说都进行了区域性的重新布局,将城内和城外进行了重点协调;同时把规划区域向偏远地区延伸,进行全方位的布局;最后进行所有区域集中管理,有效协调城乡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4.城乡规划编制的改革推进

在本世纪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代会通过会议做出重大决定,将“统筹城乡发展”列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战略。国家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城乡规划奠定了基础,指明了以后的前进方向,规划改革方案逐步实施。

在上一阶段探索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相关的规划探索以及编制和实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浙江在2004年确定了编制试点,三年以后基本完成了全部的规划编制工作;重庆从2007年开始推行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初步的进展;陕西省开始的比较晚,2009年开始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编制工作,两年后基本完成全部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前期一些基本探索下,其他地区也积极开展城乡规划的编制改革工作。

2008年,我国出台了《城乡规划法》,根据有关统计,不同地区出台的相关条例高达50多条,这些条例是各地进行有特色规划的基础。相关规划标准的制定,明确了规划内容的变化,更加有利于城乡规划有效稳步的实施。以成都为例,在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指导下,编制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农村规划。该地区以这些规划为基础,出台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法规以及标准文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成都乡村营造法式”。在编制实践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为河北省,在2012年之前,一些规划变化的内容在编制过程中均有所体现,已经出台的地方编制指导已经达到10项。

在这一阶段,深入的改革与实践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地区,而是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城乡统筹”改革;有关工作也不是单纯的局部区域创新,而是进行全面的自上而下的全面推进。从具体方面来看,改革工作已经进入到立法改革阶段。各区域对机构和人员进行调配,改变了部门存在的规划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地区规划实施进度慢的缺陷。相关工作的深化改革,拓宽了今后城乡改革的道路。

5.城乡规划编制改革展望

虽然我国城乡统筹理念下的城乡规划改革仍在持续过程中,但是在现阶段也存在许多问题。从最近的改革效果来看,一些地方需要有突破和创新。我们必须及时对之前的改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对症下药。

对于技术标准发展的不均衡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处理:首先是促进标准体系的快速完善,从而有利于城乡规划标准和其他方面的建设标准均衡发展;其次是加快不同区域标准体系的完善,同时加快地方特色标准体系的完善,使国家,地方相关建设的发展都达到均衡性。技术标准建设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和国家相关部门相配合,结合国家已经取得的相关成果,逐渐形成“国家——地方”的改革方法,更有利于实际操作。

持续不断的编制改革造成的结果就是体系越来越复杂,类型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系之间的协调难度。针对编制体系复杂这个问题,可以在各区域、县、镇以及村增加新型规划,也可以合并一些专项规划项目。

根据已有的阶段性成果来看,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延伸。对有些部门规定的内容进行分割,将另一些重要内容进行归纳。为了有效的体现出各个部分的协调性,将区域内容量进行延伸。为了进行有效的城乡之间的结合,在规划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增加乡镇发展的指导内容。

6.结论

现阶段的城乡规划编制已经进行到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结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改革产生的动力不能及时解决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城乡规划具有公共属性,涉及到使用土地,城乡人口流动,以及劳动力流动和财政转移许多方面。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点注重集体用地使用权的转移、城乡方面户籍制度的改革、平衡不同区域之间财政均衡分配等。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改革,逐渐落实到城乡规划的逐步改进过程中,进一步推动城乡制度的优化,使城乡统筹理念下的城乡规划编制更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仇保兴.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2]陆学艺. 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分析与实现路径[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2): 1-5.

[3]朱磊. 城乡一体化理论及规划实践——以浙江省温岭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00, 20(3):44-48.

[4]施源. 深圳城市总体规划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尝试[J]. 中外房地产导报, 1998(17).

[5]仇保兴.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论文作者:覃兆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城乡统筹理念下的城乡规划编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展望论文_覃兆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