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9
【摘 要】目的: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09月-2018年0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通过持续性泵入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止痛;观察组58例,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d、术后3d、术后5d的镇静、疼痛评分与治疗前、后的生命指标。结果:术后3d,术后5d,观察组镇静评分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与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镇静效果理想,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稳定其生命指标,具备参考价值。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重度颅脑损伤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是一种伤害性极强、症状复杂、病情严重的重症疾病,通常因交通意外或高空坠落所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颅内压上升,同时伴有低氧血症和神经泵统的损伤,大多表现为躁动[1],严重影响临床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观察,而且烦躁的情绪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增加临床护理难度,甚至危及生命。镇痛镇静是减轻患者躁动、烦躁的有效手段,同时为各器官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为此,我院将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现就护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09月-2018年0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经临床检查,所有患者均与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相符,术后6h,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2]评分为6~12分。排除轻度、中度和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压、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者、术后6h的GCS评分低于6分或者高于12分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8.63±1.04)岁;受伤原因:26例为交通事故伤、13例为打击伤、19例为高空坠落伤;病情状况:16例为单纯急性颅内血肿、24例为广泛性挫裂伤、18例为迟发性颅内血肿。观察组58例,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9.85±1.17)岁;受伤原因:30例为交通事故伤、11例为打击伤、17例为高空坠落伤;病情状况:17例为单纯急性颅内血肿、27例为广泛性挫裂伤、14例为迟发性颅内血肿。综合比较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本研究11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全部接受常规治疗:持续性泵人右美托咪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0097),剂量:0.01-0.04mg/h;持续性泵人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197),剂量:0.03-0.06mg/h。
另予以观察组患者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①主治医生与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程序化护理小组,为患者制订以镇痛为主的最小化镇静方案[3],应用VAS评估镇痛效果,目标是VAS评分<5分;应用肌肉运动评分法评估镇静效果,目标是评分4-5分;根据评估结果灵活调整泵入速率,让镇痛、镇静效果保持在最佳状态;②如果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均达到预期目标,则不改变药物的泵入速率;如果镇痛与镇静评分提高,则增加0.05ug/(kg·h)的泵人速率;如果出现过度镇痛、镇静.则降低0.05ug/(kg·h)的泵入速率;治疗期间,若实施吸痰、插管和穿刺等操作,则应适当增加用药剂量,操作完成后,恢复原先剂量;③每天早晨7、8点停止泵人,当患者清醒后,实施心理干预;在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从而减轻焦躁、烦闷等负面情绪;每天评估护理效果,并以此为依据调整用药剂量与泵人速度;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等生命指标。
1.3观察评定标准[4]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d、3d、5d的镇静评分与疼痛评分;应用肌肉运动评分法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0分表示无反应、1分表示仅对恶性刺激产生反应、2分表示有触摸反应、3分表示安静、4分表示烦躁但可以配合治疗、5分表示躁动、6分表示危险躁动;评分越低表示镇静效果越好;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评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轻;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与动脉血氧饱和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镇静评分与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
表l 两组患者术镇静评分与疼痛评分比较(分,±s)
3 讨论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基础是镇痛[5],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合理制订镇静目标,通过每天的唤醒、实施镇痛方案、调整泵人剂量、监测生命指标、指导放松训练等措施减轻患者的焦躁和躁动,从而减少大脑的能量消耗与氧气消耗,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镇静效果理想,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稳定其生命指标,具备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艳红,周蓉,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在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2):306-308.
[2]邱世明.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镇静镇痛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0):54-55.
[3]陈彩.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与护理干预方法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288-2289.
[4]牟丹,向镜芬,邓艳琼,黄淑仪,冯丽沂,张欣华,何斯思,陈美珍.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的护理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08):35-39.
[5]李利.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与护理干预方法[J].齐鲁护理.2015.32(08):753-754.
[6]吕国晏,吴莹绞,邓花,黄焕.研究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的护理效果[J].全科护理,2017,24(12):46-47.
[7]王芳,罗冲语.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联合护理干的预临床疗效[J].当代护士.2017.34(14):53-54.
论文作者:彭思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评分论文; 术后论文; 重症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