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 533600
本文是在问题导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已有的复习课教学经验提练出来的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思路:基础题再现知识方法——典例选讲自主构建——拓展变式发散思维——课堂小结完善认知,每个环节都明确了教学的核心要素,以下简要阐述各环节思路。
一、基础题再现知识方法
改变复习课先整理知识,然后讲解例题的传统模式,围绕你认为的高考常考的一个或两个知识和方法,通过典型基础习题分析解答,以问题链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方法的回顾、梳理、概括反思和提炼,从而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适时归纳点评,而对知识点的罗列和方法的归纳这件事,改由学生自己去整理,教师除了强调重要性,进行必要的指导外,并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通过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重点的点拨。
二、典例选讲自主构建
复习课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复习阶段是对旧知识的重新理解,重在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面对基本方法的要求是要学会变化。通过变化将方法的内涵、本质延伸、迁移,转化为对相关问题的求解,从而培养学生类比、联想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所以问题的设置要抓住知识的联系,要抓住概念和基本方法这两个切入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将基本知识、方法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拓展变式发散思维
1.拓展变式的作用:
这很多时候,学生都说课上听懂的,可是考试的时候就不会了。什么原因,认知不稳定,思维定势负迁移导致了对问题的认识不够透彻。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变式训练,通过追问和问题情境的变化,帮助学生将思维转向更深的层次。
2.复习课中的解题教学问题设置原则:
在知识形成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形成认知冲突,激活思维,使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这一环节可采用的操作流程:
展示与交流——分析与评价——构建与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展示与交流——开展学生层面的演算(板演),讲解法,讲见解。
分析与评价——分析和评价展示成果,进行认识的提升,找到新感觉。
构建与提升——反思解题过程中知识的联系,提炼方法。
4.分析与评价要点:
答题的思路评价——揭示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暴露知识发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展示思维过程),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通性法。
答题的规范评价——教给学生规范地表述问题解答步骤与过程。
典型错误评价——开展析错纠错活动,其意义是优化解题方法,是对知识、技能和思维缺陷的有力校正,对问题认识的第二次升华。
高观点评价——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层次。在合适的情况下从高等数学的角度来解释初等数学,使学生“站得更高,从而看得更远”。或者退一步“高半阶”的观点也就是引导学生把局部知识放在整个初等数学中从全局来把握,从而认知该知识点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层次。
四、课堂小结完善认知
这一环节是复习课的升华,注重两个层面和两项操作的问题。
1.两个层面是指:
(1)简明扼要地归纳教学的核心内容,包括重要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探索过程运用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课堂上的新生成的问题。
(2)总结归纳知识网络,要引导学生分析课上复习的知识与其他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两项操作是指:
(1)学生成果的交流。这项操作兼顾个体归纳与全体归纳,使学生既有思维的独立也有相互的借鉴。学生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运用已有基础知识的出发点不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做法,此时的交流能促成思想方法的形成,也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全面、灵活。正确的方法可作为补充,成为新增长点,而错误的做法,也是一种知识复习,一种教训的感受。
(2)教师的概括。要看到一些问题解决后,其内涵的方法与思想,只有通过教师的概括才能为学生认识,而活动后的概括常常建立在学生易理解的状态中,可以事半功倍。
论文作者:覃俊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知识论文; 方法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认知论文; 评价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