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却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因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赤城县小南沟萤石矿山地质环境概况与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分区治理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治理
1 矿山概况及地质环境背景
1.1矿山概况
矿区位于赤城县茨营子乡罗车铺村小南沟自然村一带,矿区至罗车铺村小南沟自然村有乡路相连,罗车铺村西南至茨营子乡政府所在地约10km,有乡路相连,交通便利。小南沟采区原开采标高为1160m~850m,开发利用方案将开采深度调整为1161.5m~850m标高。
1.2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本区属低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标高900~1400m,相对高差500m,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切割强烈,植被不发育,自然植被覆盖率30%。矿区位于低中山区,矿区所处位置为山坡,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坡度30°左右,呈浑圆状态,表层风化较轻。矿区内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中生界侏罗系中统后城组上段及太古界红旗营子群。本区大地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Ⅰ),燕山沉降带(Ⅱ),冀西陷褶断束(Ⅲ),宣龙复向斜(Ⅳ),崇礼凸起(Ⅴ)之中东部。采矿区中部发育一条北东东向的逆断层,其中部充填了萤石矿脉,地质构造条件中等。据统计区内节理裂隙发育密度2~3条/m,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矿区含水层主要为下元古界红旗营子群基岩裂隙含水层和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1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可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为三个区: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面积约2473 ,主要分布在5个平硐竖井井口及周围设施范围、1个回风天井及周围设施范围和废石场范围,区内未发生地质灾害。矿区土地和植被资源遭到破坏,对地貌环境影响严重,其次对土地资源和地下含水层影响较轻。
(2)矿山地质环境响较严重区:面积约1121 ,包括矿区工业场地和运输道路等区域,无地质灾害发生,占压破坏土地资源和植被,对地貌环境影响较严重,其次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环境影响较轻。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严重区和较严重区以外的评估区,面积约209206 ,矿业活动对矿山环境影响较轻,地质灾害不发育。
2.2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可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为三个区: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矿区主要包括预测采空区水平垂直投影范围、平硐、回风天井、废石场,面积3517 。该区内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治理恢复难度大。已破坏原有的土地植被、地形地貌,可能产生上覆岩层变形,破坏土地植被,引起和加重水土流失,对地貌环境影响严重。土地资源和地下含水层影响较轻。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矿区主要包括岩石移动范围-采空区水平垂直投影范围、工业场地、运输道路范围,面积7872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占压破坏土地资源和植被,对地貌环境影响较严重。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治理难度中等。土地资源和地下含水层影响较轻。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严重区和较严重区以外的其它评估区,总面积为201411 。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治理难度较小。
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在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根据现状和预测评估分区结果,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对评估区进行分区,如表1所示。
表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根据上述原则和方法,评估区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1)重点防治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预测采空区水平垂直投影范围、平硐、回风天井、废石场等区域,面积3517 。在此防治区,对于平硐,要用浆砌石对其进行封堵,平硐封堵后,对硐口及周围破坏面积进行平整绿化;对于废石场,全部废石全部清运,以防止泥石流灾害,清运的废石用于闭坑治理期回风井的回填,然后对场地进行平整绿化;在采空区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对地表变形进行监测,塌陷作为重点监测区,防止发生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灾害,设置专人进行监测和预报,预防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灾害的发生;此外,还应对地下水进行监测。
(2)次重点防治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岩石移动范围-采空区水平垂直投影范围、工业场地、运输道路范围等区域,面积7872 。在此防治区,对于岩石移动线范围-采空区域,要设置监测点,监测地表稳定情况,发现险情及时发出警告并组织现场工作人员及时撤离;对采矿区内占压土地的工业场地和运输道路等,待终采后进行土地平整且复垦为林地,并同时进行绿化。
(3)一般防治区
该区是除重点和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地区,总面积为201411 。一般防治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小,对区域内进行平整绿化,加强监测即可。
4 结论
(1)由于矿山开采时间较短,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尚无地质灾害发生,但预测评估结果可能会发生崩塌、地裂缝等灾害,应在保护与恢复治理过程中尤为注意,加强监测。
(2)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行了防治分区,针对不同程度的防治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保护以及治理等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王永生.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及其对策[J].国土资源,2007,09:46-47.
[3]任军旗,郑群有,方茜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03:160-162.
论文作者:段测,张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地质论文; 矿山论文; 环境论文; 矿区论文; 含水层论文; 采空区论文; 植被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