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幼儿的四种性格缺陷——关于任性、自卑、逆反、依赖的矫正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四种论文,自卑论文,缺陷论文,任性论文,性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育”的声音:这个说“我的孩子太任性了,一不如意就闹翻天”;那个说“我的孩子一点个性都没有,窝囊得不行”;也有的说“我的孩子天生就是跟我作对来的,什么事都跟你反着来”;还有的说“我的孩子光长年龄不长能力,什么事都依赖你”……
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奇怪的是,孩子身上的这种缺陷却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些毛病不就是我们许多大人小时候的缺点吗?为什么这些问题会不受时代的影响而成为永远的问题?
这正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
“任性、自卑、逆反、依赖”——儿童身上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什么既具有共性,又具有持续性?究其原因,这些问题不仅仅在孩子身上有,大人也有,难怪我们不能指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能告别这些缺点。而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既有孩子本身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的失误,还有社会的文化背景。人的成长,往往不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可以根据设计而达到标准化,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既受熏陶,同时又形成自由的个性。任何个性上的缺陷,都有着复杂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1 任性
孩子的任性是大人非常头疼的事,比如一意孤行、无所顾忌、耍赖、无理取闹、偏食挑食、情绪冲动等等。很多大人都把孩子的任性当成是“脾气不好”,是不听话的表现。而这种不听话带来的最大妨碍,就是“这样的孩子难管”。其实,孩子的任性不仅仅是不听话,后果也不仅仅是难管,因为,任性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性格缺陷,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纠正,就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尤其在人的社会化方面,会受到极大妨碍。
造成任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本身的认知能力差、缺乏对行为合理性的判断、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等等。而从家庭的因素来看,宠爱不当、宽容过度甚至放任、缺乏有效的沟通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我们发现,孩子起初的任性总是很有限的,是轻微的,但是,随着外界对他的迁就,他的任性就滋长。这有点像拔河,这边松一下,那边就会紧一点。久而久之,孩子的任性不但表现在家里,还会表现在幼儿园和学校里。这时,再要让他收敛,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要想纠正孩子的任性,必须从小开始,从最基本的环节抓起。
在纠正孩子的任性性格时,一定要让他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要激发他的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千万不能一味迁就,以为将就一下他就能收敛任性。另一种错误的方法就是镇压。有的家长不是没有权威,一旦孩子把自己惹火了,就会对孩子进行严厉的速战速决式的责骂。这时候,孩子也许会“收回”任性,但在他心里,更大的任性在滋长。所以,家长不妨采用冷却法,不和孩子直面碰撞,适度回避,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态度是明显的、严肃的。而一旦孩子有所反省,家长就应当在事后及时采用间接的方法表扬。这样,孩子就能慢慢养成自省自律的习惯。
2 自卑
在我所作的多次家长报告会上,总有为数不少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内向”。仔细听下去,原来不仅仅是性格文静的那种内向,还有自卑的倾向。比如有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喜欢独处,对很多事物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尤其是比赛。有的孩子情绪低落,经常贬低别人,为自己的不如人家找到心理支持。从以上表现可以看出,孩子虽小,但心理却非常复杂,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挑战自我的成功。因而,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许多家长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不会用正确的方法,一看到自己的孩子自卑就急得不行,然后把别人孩子的种种长处搬到自己孩子面前进行比较,没想到越比孩子越自卑;也有的家长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你必须跟别的孩子去比,你不会比不过人家!”这种做法当然不会收到效果,往往会把孩子的情绪搞得更坏。
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一定要找到自卑的原因,然后用“实践法”来让孩子产生自信。孩子的自卑多半是能力的欠缺,那就得帮他提升能力,缺什么补什么,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力加强了,孩子的兴趣也来了,参与的欲望就会大大增强,自卑也会渐渐远去。当然,也有一些孩子的自卑不是能力不如人家,而是家庭原因,比如家庭破裂、得不到关爱等。这是需要家长在情感方面特别引起注意的。家庭的温暖胜过天空的太阳,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得到这种温暖。
3 逆反
对每个孩子来说,都会有一个心理上的逆反期,这是正常的现象,但这通常出现在青少年阶段。而幼儿身上的逆反如果表现得很突出,多半是不正常的。有的孩子特别爱顶撞人,你说什么就顶你什么;或者是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在行为上不执行、不配合……碰上这样的孩子,大人往往哭笑不得,很是无奈。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难道是我们对他不够好?许多家长很委屈——差点没把孩子捧在手心了!难道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可也不见得个个孩子都这样逆反。究竟是何原因呢?问题还是出自家庭。有的家长平时不太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缺乏沟通,表现得比较“粗线条”,对孩子的委屈没有及时关心;或者是自身缺乏让孩子敬佩的东西,比如知识、能力、兴趣、情调等等;再有就是不少家长特别爱唠叨,总觉得这是关心孩子,结果适得其反。找到这些原因,我们就不难发现,只要你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大大减轻。
4 依赖
依赖是孩子的天性,为什么又说是一种缺陷呢?原来,我们这里说的是“过度依赖”,即孩子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既有行为上的强烈依赖,也有心理上的特别依赖,而且倾向过于明显,与年龄不符。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能力的提升,幼儿应当表现出相应的独立性。而且,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孩子的独立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这一点,家长也是很清楚的。但一涉及到具体问题,就不那么好办了。不管是生活也好,学习也好,家长都放不了手,孩子也不肯让你放手。如此这般,家长和孩子就成了扭曲的“共同体”。
现在,随着现代教育理念进入家庭,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将来是一个社会人,而要培养出真正的社会人,就得在今天的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放手”。要摆脱孩子的过度依赖,我的体会是:1.家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事情要“替”孩子干,什么事情“帮”孩子干,什么事情“让”孩子干,都得界限分明,千万不要包办一切;2.家长的能力要“弱”一些,孩子才会强起来。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样样都行,适当的时候,要把能力藏一点,而让孩子来参与和表现。你把孩子当大人,从小时候和小事做起,孩子就“大”起来了,“强”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