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蒲欣欣

中医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蒲欣欣

大庆市中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 观察痤疮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内科疗法的疗效。方法 将50例痤疮患者分为32例激光治疗组和18例激光加中医治疗组,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结果 18例激光加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愈后时间明显加快且愈后较少遗留疤痕及痘印。结论 激光结合中医疗法治疗痤疮疗效更快更好。

关键词:痤疮;中医内科;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n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cne were divided into 32 cases of laser treatment group and 18 cases of laser pl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healing time of 18 patients in the laser plus TCM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and less scars and pockmarks were left.ConclusionLaser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faster and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on acne.-

Key words:acne;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urative effect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颜面部位,也可见于胸背等皮脂益处部位,其损害特征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严重的可形成瘢痕,其特点是颜面及胸背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丘疹,或见黑头、粉刺,能挤出粉渣样物。痤疮中医称“粉刺”、“肺风粉刺”、“面胞”、“面粉渣”、“酒刺”、“风刺”,俗称“青春痘”、“暗疮”等。痤疮发病率高达45.6%,男性发病高峰在16~19岁,女性发病高峰在14~16岁,可持续至30~40岁,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治疗原则为抑制皮脂腺的分泌功能、促使毛囊口正常角化、控制局部炎性反应、减少毛囊细菌数量,本文拟在研究在上述疗法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方法对痤疮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临床上根据皮损形态,数目多少,发生部位,采用pillsbury分类法将痤疮分为I度—IV度:I度(轻度):表现为少数或多数黑头粉刺和散发性炎症性皮疹;II度(中等度):表现为I度加浅在性脓疱,炎症性皮疹数目增多,皮损局限于颜面;III度(重度):表现为II度加深在性炎症性皮疹,皮损发生于颜面、颈部、胸背部;IV度(重度—集簇性):表现为III度加囊肿、结节,皮损发生于上半身,形成疤痕。

中医将痤疮分为三型:(1)肺经风热型 临床症状: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2)湿热蕴结 临床症状: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痰湿凝结 临床症状:皮疹结成囊肿,或与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符合上述诊断要点的纳入本研究。

1.2 病历资料

根据上述纳入标准,50例痤疮患者均选自我院皮肤科的病人,其中男性患者34人,女性患者16人,年龄16~29岁,平均23岁。所有患者中共有20例为I度,其中5例为治疗组、15例为对照组;15例为II度,其中6例治疗组、9例对照组;9例为III度,其中3例治疗组、6例对照组;6例为IV度,其中4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治疗方法:光子疗法加口服西药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光子疗法每月一次,6次为一个疗程;中医疗法每周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1 激光疗法

(1)1450nm激光 能量密度8~24J/cm2,共治疗3次,间隔4~6周,三次治疗皮损的清除率分别是37%、58%和83%;

(2)1320nm激光 能量密度12~30J/cm2,需要2~3次治疗,治疗间隔一周,丘疹性痤疮疗效较好,白头粉刺、黑头粉刺及囊肿型痤疮疗效较差;

(3)射频 每次30min,10天1次,6次为1疗程。

1.3.2 西药治疗

(1)口服:①抗雄激素药:乙烯雌酚,1mg/d,在月经周期的第四天开始服用,连服21天,用于月经来潮2年以上的成年女性雄激素过多引起的寻常型痤疮;螺内酯,口服20mg/次,3次/日;其他可选择西咪替丁,0.2g/次,每日3次;丹参片,2片/次,每日3次;②纠正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口异常:维胺酯胶囊,25mg/次,每日2次,6周一个疗程;13—顺式维A酸,0.5~1mg/kg,疗程4个月;③抗皮脂溢出:硫酸锌片,0.2g/d;④抗菌消炎药:米诺环素,0.1g,2次/日;

(2)外用:①去除多余油脂:2%~5%硫磺霜,每日2~3次;②纠正毛囊导管口角化:0.1%阿达帕林凝胶,每日1次;③消炎、杀菌:1%氯霉素霜外涂。

1.3.3 中医内科疗法

药物:肺经风热型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10g 桑白皮10g 栀子10g 野菊花10g 黄连10g 赤芍10g 白茅根30g 生槐米15g 苦参10g;湿热蕴结型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g 栀子20g 益母草20g 大青叶20g 白鲜皮20g 大黄6g 甘草6g;痰湿凝结型用化瘀散结丸加减:当归6g 赤芍6g 桃仁6g 红花6g 昆布10g 海藻10g 炒三棱10g 夏枯草10g 陈皮10g 制半夏10g 益母草12g 金银花12g,上药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7日为一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美容学》粉刺的疗效判定标准为:治愈:皮损部位恢复正常,无遗留色沉、疤痕;显效:皮损较前明显减轻,仅有少量丘疹;有效:皮损减轻,无脓疱等炎症性损害;无效:治疗后较前无明显改善。

2.2 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情况比较:

使用光子疗法结合中医综合疗法组治愈率为54%,显效率为76%,有效率为89%,无效率为0;仅使用光子疗法组的治愈率为41%,显效率为70%,有效率为85%,无效率为0。

3 讨论

素体血热偏盛,是粉刺发病的根本,饮食不洁,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血郁痰结使病情复杂深重。临床痤疮需与酒渣鼻、职业性痤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相鉴别。中医疗法主要是通过清除体内湿热,调理脏腑机能,理气活血化瘀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脏腑健运,气血上荣于头面而达到治疗痤疮、美容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于淞等.医学美容药物药剂学[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 刘宁.中医美容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3] 王海彤等.中医内科学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2009,28.

论文作者:蒲欣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蒲欣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