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Z170017
摘要: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职业教育衔接的基本框架,教育部前副部长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提出,要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终身教育有效地衔接起来,促进人才的培养。那么如何正确处理中等职业教育及高职教育的衔接,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本文就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的实践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中高职衔接深入、持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工程造价;课程体系
一、中高职衔接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中高职院校之间只是形式上的衔接,并没有达到人才培养的完全融合,一部分中职优质生源无法有效的输送到高职,有继续深造愿望的中职生没有升学途径。导致中职教育缺乏吸引力,招生问题日益严重,高职教育也面临着没有技术基础优良的中职生源,出现中高职衔接不畅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中等职业教育及高职教育的衔接,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下面以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的实践展开详细的论述。
二、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的实践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贯通从2015年9月开始招生,采用“二三分段”模式,招生对象为省内应届初中毕业生,目前教学状况良好。我们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的内容及衔接等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详述如下:
(一)工程造价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的是二者的培养目标,才能保证课程衔接的有效性,才能确定教材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从层次和范围上促进教学的有效衔接。也就是说,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以培养目标为基础,而培养目标又是课程目标的制定的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达到国家的要求,就要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就要先把二者的培养目标弄清楚。目前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都是定位于技能型人才,前者培养技能型人才,后者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
中职阶段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相应的基础知识和相关领域技术技能,为升入高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亦能从事建筑工程测量放线、材料员、保管员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阶段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贯通中高职衔接,适应建筑企业发展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工程造价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专业技能的,面向建筑行业管理第一线技能工作岗位群需要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思路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始终处于核心位置,课程为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服务,也为学生的能力建构搭建桥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由普通中学转制而来,而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数是由普通中专、成人高校、高等专科学校转制而来,或者由从属于普通高等院校的二级学院,职业性不够突出。因此也造成我国职业教育长时间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基本是以学科为中心,虽然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也做出了相应的转变,但是教学内容还没有摆脱学科本位的框架。工程造价专业在构建中高职衔接贯通课程体系时,依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据就业岗位需要和学生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各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三)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1)中职阶段课程设置
中职课程设置以培养技能基础为主,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开设了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水暖设备施工图识读,电气工程施工图识读、建筑工程测量等专业基础课程,为升入高职学校学习专业技能打下基础,同时为加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
(2)高职阶段课程设置
高职课程重实践,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按照造价员等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造价工作程序开设课程,核心课程有:建筑工程结构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与计价、安装工程施工与计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教学顺序科学合理,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层次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既避免了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
2.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贯通教材的衔接
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教材的编写不再按学科化的模式来编写,而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出发,依据项目或模块的形式来编写,按照由易到难的先后顺序。重点要区分中职和高职的教材专业课内容,将简单、易懂的项目编入中职教材,知识点多、技能要求高或操作复杂的项目编入高职教材。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要紧跟行业发展,对教材的专业知识及时更新与整合,做到与时俱进。要求中高职教师探索更适合职业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把那些过时、落后的知识删去,保留那些对学生有用的、核心的知识,增加一些前沿的先进的内容。
三、结论
研究我国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包括中高职专业课程目标的衔接、课程内容的衔接、课程结构的衔接等。有助于深化对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认识和实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高职衔接教育之路,满足学习者继续学习的愿望,同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朱雪梅,《中国中职与髙职衔接研究述评》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6
[2]严雪怡,《论中职与高职学制的有效衔接》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教科版)2014.7
[3]张晓拔 谢革新,《课程观指导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15.2
[4]关于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2010.
论文作者:曾爱民 庄昕 于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高职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课程论文; 中职论文; 专业论文; 培养目标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知识-力量》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