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10”安全管控模式:培养一种文化,实施九项保障工程,用好一套标准,推行一套激励机制,最终实现安全生产零目标。
一、培养一种文化
培养一种文化,就是着力培育集团公司煤矿板块的特色文化,主要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物态文化。
1.1.理念文化。
理念文化从意识形态层面,认识和把握安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的突出问题,实现本质安全。主要解决全员意识与认识问题。主要包括五个理念1.煤矿可以做到不死人。2.瓦斯超限就是事故。3.一切生产事故皆可防可控。4.干部要到位,员工要干对。5.力争零死亡,追求零伤害。
1.2.制度文化
1.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条例。2.行业标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3.安全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4.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5.规程措施、作业流程。制度文化的核心是强化安全责任,解决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问题。
1.3.行为文化
1.决策层做正确的事,正确的进行科学决策,严格管理,认真落实现场带班;2.执行层正确的做事,理事要勤,执行要严,每班有科室或区队领导现场跟班;3.操作层精确的做事,遵章守纪,精准操作。4.安全警示教育,通过案例警示员工,吸取教训做到安全生产。5.安全禁令,是所有人员共同的安全行为规范。
通过正确引导员工行为、强制员工执行等途经,增强员工素质、提高员工执行力,做到遵章守纪,行为规范,人机协调,使所有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们要安全”转变,最终达到“我能安全”和“我们能安全”。
1.4.物态文化
1.合理的开拓系统。2.先进的采掘技术和设备。3.稳定的供电系统。
4.通畅的运输系统。5.完善的通风系统。6.齐全的避险系统。
通过安全物态文化的建设,加强“硬件”建设,最终建立一个本质安全的生产工作环境。
二.构建九项保障工程
为了保障集团公司安全文化理念的逐步形成与巩固,集团公司从安全责任制落实、岗位流程与危险源辨识、教育培训、班组建设、承包商管理、党建发展、科技创新、应急管理、环保及职业卫生健康等九个方面齐抓共管,为集团公司的安全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2.1.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
集团公司本着“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企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制定建立健全涵盖各层级、各部门和各环节的责任体系及考核奖励体系,并进行公示与培训,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不断激发各级人员和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生产经营延伸到哪里,责任体系就覆盖到哪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2.2.岗位标准作业流程与危险源辨识相融合
对各项作业流程进行细化、量化和培训指导,同时,对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明确辨识出的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并制定管控措施进行控制或消减,实施矿长、队长、班组长“三长”负责制,明确责任,定期开展督导工作,实现人、岗、流程最佳匹配。
2.3 教育培训多元化
大力发展“3+X”多元化教学模式。
“3”——日常培训法。即:安全培训、技能培训、管理培训。
“X”——特色培训法。即:定制式师带徒、2208班前会培训模式、多岗联动、菜单式培训、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示范、教材开发、头脑风暴+e族创新课堂、“封闭集训”提技增素、网络培训等创新培训方法。
2.4 班组建设向精细化发展
1、安全型班组建设:以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班组为抓手,扎实开展“三无”班组劳动竞赛活动,不断提升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2、学习型班组建设: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危险源辨识、应急管理等技能培训,通过“师带徒”、“传帮带”等形式,加强班组后备人才培养和提拔使用管理,促进员工学技术、钻业务、练本领,提素质的学习氛围。
3、节约型班组建设:以开展QC小组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班组成员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环境,创建安全生产长周期。
4、创新型班组建设: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核心,创建职工创新小组和创新岗,积极推广依靠劳模带动职工参与的科技创新工作,推动矿井安全、高效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5加强承包商管理
1、把好“五个关口”:严把外委队伍准入关、责任关、稳定关、监督关、验收关。
2、做到“五个一样”:实行外委队伍和自己的队伍一样的监督管理、执行一样的安全标准、一样的落实安全责任、一样的考核、一样的追究事故责任。
3、严格“三项监管”: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教育培训。
4、抓住“六个环节”:落实好材料审核、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预控体系推进、定期不定期检查监督。
5、实现“五个统一”:在生产过程中统一执行风险预控体系、统一执行安全生产、统一进行班组建设、统一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统一管理考核。
2.6 以党建发展促安全生产。
以“三亮三诺三评”、“我是党员向我看、跟我干”宣誓活动、党小组建在班组上等为抓手,切实发挥党员在安全生产上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党建保安全360°无死角。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开展好星级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党员责任区、无职务党员先锋岗等工作,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扎实开展党员先锋工程、工会群安工程、团委青安工程,以及党建项目工程。
2.7 大力发展科技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集团公司不仅把人的行为控制和隐患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通过对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把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作业环境的改善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予以重视。各单位组建科研小组合理优化矿井开拓布局,提升矿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减头、减面、减人的要求,做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无人则安”,提高矿井安全系数。同时依托院校、科研所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实现集中自动化控制、远程监控、无人值守的智慧矿山。引进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实现由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的转变,通过大力实施科技保安战略,加快专业治理、安全投入、技术应用进程,不断提高矿井抗灾防灾能力。
三.用好一套标准,强化风险预控管理
为了强化理念文化的落实,全面推进九项保障工程有序开展,长期以来,集团公司将安全标准化工程及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做为安全生产的两只手,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才能巩固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多年来,集团公司将此总结为“五好十八化”。
3.1是用好一套标准
标准化工程首先实行领导亲自抓、全员参与的方式,在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之间,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行有效、责任落实到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构筑安全生产“防火墙”,其次,进行合理规划,制定中长期目标、年度目标和月度目标,以月度达标目标的实现,保年度达标规划等级的实现。最后要做抓落实、抓考核,从小班验收入手,量化评分考核细则,逐步推进全面实现一级标准化矿井。
3.2落实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以“七步法”为流程,抓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五个环节” 闭环贯通,做到人、机、环、管“四个要素” 最佳匹配,使危险源实时处于受控、可控的状态,将安全管理由“事后追究”变为“事前预防”,将“隐患整改”变为“隐患预控”,不断推动安全管理关口前移。
3.3抓好不安全行为管控
首先要教育员工安全作业,远离违章。其次要加大对不安全行为查处,对查出的不安全行为人员实行积分处罚、经济处罚及亮相处罚,使其引起警觉。最后要做好不安全行为员工的培训、矫正工作,使员工认识到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性,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3.4 建好两个平台
将风险预控管理平台、微信平台全面纳入安全管理范畴,使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上传、整改、销号实现一体化。
3.5落实好隐患治理工作
一查:激励全员查隐患。二改:对查出的问题或隐患,由责任单位按“五定”原则进行整改。三督办:主要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由各责任单位负责具体整改,由集团安监局监督落实。四验收:由检查人员、责任单位、督办人员共同进行现场验收,实行PDCA 闭环管理。五销号:主要隐患及重大隐患实行销号管理,对当时难以消除的隐患,及时制定管控措施,将隐患控制在受控范围之下,当隐患消除后进行销号管理。
3.6体系落地“十八化”
坚持以安全生产“十八化”为标准,实现安全生产达标迈上新台阶。
文明生产定置化 管线吊挂规范化 超前支护可靠化
顶板监测数值化 设备设施完好化 六大系统健全化
四人联岗包保化 灾害预测超前化 达标检查动态化
危险辨识常态化 隐患排查责任化 事故教训警示化
岗位禁令强制化 安全巡查网格化 行为管控制度化
风险管控分级化 精品评比常态化 管理改进持续化
四.推行一套激励机制
煤矿企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职工的激情,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晋升激励入手,多管齐下调动起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将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一些工作态度不认真,职业道德较差的员工进行惩罚,通过激励先进人员,鞭策落后员工的方式,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劳动效率。
4.1从精神方面激励员工
通过评选安全先进单位、劳模工作室、安全标兵,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触发广大员工的荣誉感、获得感。
4.2从物质方面引导和激励员工
通过安全绩效考核、精品工程奖励、安全生产长周期奖励等手段,发挥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执行力,从而提高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4.3从晋升方面激励员工
通过劳务工转正、公开选拔班组长、岗位职级晋升,不断增强员工的价值,以晋升激励的方面满足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员工创新争优、奋力赶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实现“零”目标
随着集团公司安全文化的不断成熟,理念文件的不断夯实,九顶保障工程的逐步升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严格管理,一套体系的全面落地,激励机制的有效促进,相信在未来的安全发展中,必然会全面实现“零”目标,“零”目标是集团公司在安全生产组织过程中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是集团公司生产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生产稳定“零干扰”
(二)安全运行“零事故”。
(三)员工人身“零伤害”。
(四)清洁发展“零事件”。
(五)职业健康“零发病”。
安全环保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集团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红线意识、责任意识,紧盯安全、稳定、清洁运行不松劲,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创安全环保发展新局面,为煤矿安全生产根本好转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郝祖耀,江虹.与企业多元化跨区域战略相适应的安全管控模式探讨[J].中国安全生 产,2015,10(06):40-41.
[2]杭季轩.新型管控模式促进履职经营“双安全”[J].中国监察,2014(06):55.
论文作者:蔡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安全生产论文; 班组论文; 员工论文; 文化论文; 隐患论文; 危险源论文; 集团公司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