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进展论文,经济体制改革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农村改革力度

农村综合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根据国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力争五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北京、内蒙古等8个省份在全省(直辖市、自治区)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其他22个省份(西藏除外)在12个地级市(区)和258个县(市)开展试点。全面取消农业税,国有农场也纳入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实施范围。

重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要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老库存粮食大部分已经销售处理;粮食财务挂账的清理审计、认定和剥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农村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加快。有关部门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29个省份的党委、政府制定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文件,明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逐步推开。按照国家提出的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

其他涉农改革也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纠纷仲裁逐步纳入法制化。17个转为企业集团的垦区建立了母子公司体制,各垦区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和分离办社会职能。黑龙江省伊春市进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二、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所有制结构

继续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数量减少到161户,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高。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中央企业的主业。探索以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在企业间的分布。积极落实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四年规划。

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总结宝钢集团等试点经验,推动16家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扩大公开招聘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的范围和层次。进一步搞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推进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中国建材”、“中工国际”等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施《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出台《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指导意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规范国有企业薪酬分配行为。

垄断行业改革在多方面迈出新步伐。各电网公司发电资产移交工作基本完成,东北、华东电力市场试运行进展顺利,南方电力市场开始模拟运行。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技术监测平台。邮政政企分开和监管机构组建等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增加直接投资铁路建设的社会资金比重,已筹备组建7个合资铁路公司,协议吸引社会资本220多亿元;铁道部发行铁路建设首期短期融资券。改进国内航线航班管理办法,放开国内大部分机场的航线航班经营。继续实施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完善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继续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程序基本完成。继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改进政府监管,取得明显成效。如在增值电信领域的18700多家经营者中,94%以上有民营资本参股;基础电信领域除6家全国性运营商外,还有300多家有民营资本参股的企业。

三、进一步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展开。辽宁、湖北、厦门、南京、成都、潍坊和绵阳等省市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试点稳步推进。

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发布《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重点规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询价、定价以及股票配售等环节。印发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调整建设用地有关税费政策,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强化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强化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改革继续推进,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更新和维护制度,完善数据传输、应用和联网管理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新成效。国务院原则通过《反垄断法(草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稳步推进。各地继续对阻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进行清理。启动全国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系统建设。中国反商业欺诈网和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开通,《互联网电子邮件管理办法》和《电子信息产业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发布。大力治理扰乱市场秩序、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药多名”问题。采取措施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旅游企业经营环境和旅游服务环境。

四、深化金融、财税、投资、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和金融市场制度创新为重点,金融体制改革向深层推进。中国银行如期在香港成功上市,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和香港两地成功同步上市;已上市的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继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广东发展银行成功重组。最后一家国有独资商业保险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稳步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企业年金正式进入A股市场。境内机构投资者赴海外投资资格认定制度(QDII)稳步实施。在全流通机制下重新启动股票发行工作。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继续扩大。白糖和豆油期货品种上市交易,金融期货交易所获准并开始筹建。拓展境内银行开展代客外汇境外理财业务和保险机构境外证券投资业务,允许具备条件的证券经营机构开展代客外汇境外证券组合投资业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体系,推进实物费用定额改革试点,促进滚动预算编制。出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范围继续扩大。《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正式实施。调整部分应税消费品税目税率。将烟叶特产税改为烟叶税。正式废止屠宰税。完善房地产税收政策。调整促进再就业的税收政策。修订部分地区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发布新的《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和《中央国家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办法(试行)》。投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逐步落实,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土地管理、环保审查和信贷管理等经济和法律手段得到更多运用,发展建设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增强。

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价格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先后两次提高成品油价格以及汽、柴油和航空煤油出厂价格,调整民航燃油附加收取标准和铁路货物运输价格。进一步完善水价制度。继续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批准《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公布各地电网输配电价标准,促进电网企业规范管理和大用户直接购电试点工作。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五、有序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深化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改革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得到落实。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步伐加快。职业教育各项改革措施逐步落实。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新举措陆续出台。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不断深入,各地普遍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建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部署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行了药品注册主审集体负责制和公示制度。印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快进行。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政策,组织实施一系列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专项行动,取得显著进展,预计2006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50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90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纳入就业再就业工作体系。实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等,开始建立统一的职级与职务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平衡行业间收入分配关系。继续做好企业工资分配工作,各省份建立了工资保证金制度,多数地区建立了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大部分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调整城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扩大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范围。积极落实提高社会保障对象待遇水平的政策。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各类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的全覆盖。加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实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和参加医疗保险的专项扩面行动。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六、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外贸管理体制创新步伐加快。《低开出口发票行为处罚暂行办法》发布实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11个直属海关进行区域通关的改革试点取得良好效果。

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继续完善。外商投资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颁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维护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加强对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准入审查和管理。

“走出去”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设立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加快“走出去”支持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审批等各项核准、备案、统计工作的网络化、电子化,减少审批环节。

扎实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应对工作和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印发《关于商会组织反倾销应诉工作的指导意见》,修订完善《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规定》,加强进口贸易救济调查机制建设。

七、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继续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和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地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有关部门发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部门和地方陆续出台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的实施意见。继续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完善核准、备案制度。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标签:;  ;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