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矛盾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对科索沃民族问题的几点思考_民族问题论文

民族矛盾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对科索沃民族问题的几点思考_民族问题论文

民族矛盾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对科索沃民族问题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索沃论文,民族论文,国家安全论文,几点思考论文,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国内民族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典型的冷战后以西方国家“民主”之风吹燃的热点之一。从科索沃民族矛盾到北约空袭南联盟和美国疯狂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民族问题将成为21世纪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科索沃战争是科索沃民族积怨的苦果

科索沃地区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中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90%是阿尔巴尼亚族,占据了该地区的主体,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和马其顿族不到10%。在历史上,科索沃地区曾经是塞尔维亚民族的发祥地,文化和政治中心。14世纪起,科索沃地区沦入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治之下,塞尔维亚人大都逃离,阿尔巴尼亚人大量迁入,成为主体民族,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逐渐在当地传播。

1912年,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保加利亚组成的联盟打败了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科索沃又归属了塞尔维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塞尔维亚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组成了一个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法西斯侵占并肢解了南斯拉夫,意大利将其占领区与阿尔巴尼亚合并,建立了大阿尔巴尼亚;德占区则并入塞尔维亚,那里的阿族人成立“第二普里兹伦同盟”,要求归属意占区的大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索沃又划入南斯拉夫的版图。虽然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科索沃没有获得第七个自治共和国的地位,而是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为此,阿族人认为自己在南斯拉夫受到了不平等待遇,曾多次举行要独立的示威活动。为调解民族矛盾,南斯拉夫中央政府把科索沃升为阿族自治省,变成了塞尔维亚境内的“国中之国”,可与南联邦的6个共和国平起平坐。 铁托的这一政策使居住在科索沃的塞族人感到地位下降,许多人气愤地迁出。因此,塞族人口比例由25%减至目前的10%不到,塞族人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民族间对立情绪不断加剧。复杂的历史变迁,使塞、阿两个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民族,为争夺同一块土地而对抗,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更加尖锐,逐渐走上了国家分裂的道路,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人中的民族分离主义活动也日趋频繁,不断发生暴乱。1989年,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对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的民族分裂倾向实行强硬政策,取消了科索沃地区的大部分自治权利,从而受到阿族人的极大反对。1991年,阿族成立了“科索沃共和国”,拒绝承认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任命的合法权力机构,以至科索沃出现双重政权。1991年,阿族中的激进分子在某些境外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科索沃解放军”(现已达3万人), 试图通过暴力活动争取独立。他们不仅袭击军警,而且还杀害与塞尔维亚当局合作的阿族人民。科索沃阿族的分离活动得到了阿尔巴尼亚或明或暗的帮助,许多“科索沃解放军”成员是在阿尔巴尼亚境内受训之后潜入科索沃的。“科索沃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也几乎全部是通过阿尔巴尼亚边境大量流入科索沃,造成科索沃恐怖和暴力事件增多,社会动荡加剧。

科索沃民族问题经历了本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的曲折演变,错综复杂,加上阿族中的民族分离主义分子的活动频繁,不断挑起事端,致使武装冲突不断升级。因此,科索沃的民族矛盾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都是引发武装冲突的主要因素。1999年3月23日, 科索沃民族冲突的和谈最终失败,这为北约干预南联盟内部事务、空袭南联盟提供了机会。

(二)民族矛盾已成为全球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与国家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的国家是单一民族,但在一国内居住着众多民族十分普遍。因此,许多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民族与宗教问题。有些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大民族占据了国家的主体地域,小民族主要分居在边疆地区。同一民族分居在几个国家、十几个国家的现象也并不罕见。这就存在国家内部民族、宗教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可能引起民族纠纷,导致武装冲突或战争。少数民族的“独立”倾向和“纯”民族的分裂行为,是影响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社会安定的主要危险。国内民族矛盾会引起国内战争,国家间的民族矛盾会引发国际战争。因民族矛盾而引发战争已屡见不鲜,世界各地仅1992~1993年间发生的20多场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因民族纠纷引发的就占70%以上。例如在巴尔干地区有穆、克、塞三族之间的战争;在前苏联高加索地区,有俄政府同车臣穆斯林反政府武装之间的战争,有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两国在纳卡地区的民族武装冲突;在南亚地区有斯里兰卡政府军同泰米尔族之间的武装冲突;在东南亚地区有缅甸政府同克伦族、掸族、克钦族之间的武装冲突;菲律宾政府军同穆斯林族之间的武装冲突;在西亚地区有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同库尔德族之间的武装冲突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作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都有大民族和小民族之分,大小民族应该平等,和睦相处,但大民族主义认为自己是优等民族,应居于支配地位,享受特权,歧视和排斥其他民族,侵犯了少数民族的利益,伤害了少数民族的尊严,必然激起少数民族的斗争和反抗。民族分裂主义排斥其他民族,闹民族独立,破坏国家统一,这也必然影响社会的安定。

二、外部国际势力干预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新障碍

(一)北约的军事干预加大了解决科索沃问题的难度

科索沃问题是历史上阿、塞两族矛盾积累的结果,其间发生的流血冲突也只是南联盟内部的民族纷争,何以激化乃至引起战争,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这与外部国际势力的插手密切相关。

1998年3月,科索沃危机一爆发, 科索沃阿族反政府武装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短短几个月便由最初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几万人,成为一支可以与南联盟对抗的武装力量,使和平解决民族问题的难度大大增加。特别是西方一些大国,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插手别国的内部事务,支持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加剧了民族冲突,以达到政治上向外扩张的目的,这就必然引起国际间的战争。

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问题上积极介入,试图通过军事干预实施其欧洲战略。塞、阿两族发生流血冲突后,美国迅即作出反应,采取强硬态度,不断压南联盟让步,逼其对阿族停止使用武力。美国的立场是:“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必要时,北约可以“动用武力解决危机”,而“不需要得到联合国的批准”。美国插手科索沃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试图强化其在巴尔干半岛的主导地位;二是继续分化、瓦解和控制南联盟,为北约东扩和南下扫平道路;三是遏制俄罗斯,挤压俄的势力范围,最终将俄排挤出巴尔干,以保护美在欧洲的战略利益。处于巴尔干半岛腹地的南联盟,是美国抑俄制欧的地缘障碍,无疑成为美国在欧洲首先要拔除的“眼中钉”。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以武力威胁,压制南联盟,实际上鼓励了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的分离主义活动,为民族分裂主义行为推波助澜,给南联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造成了严重威胁。

2.阿尔巴尼亚支持阿族推动科索沃问题“国际化”。由于历史原因和民族、宗教信仰等因素,阿与南成为“宿敌”。长期以来,阿对南境内的阿族抱着同情和支持态度。从80年代末起,阿不断敦促国际社会压南改善科的阿族地位。科索沃冲突的升级和阿族难民的渗入,又殃及了阿尔巴尼亚,从而加剧了南、阿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阿尔巴尼亚也想利用北约及西方大国对南的经济制裁和武力威胁来增强自己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实力。这样,使本已恶化的科索沃局势更为错综复杂,也给整个巴尔干地区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由此可见,一些国家内部或国与国之间民族矛盾的激化,往往都有外部势力插手,大国利益相互对峙。科索沃民族纷争的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说明了:民族矛盾由于西方大国的武力干涉和镇压,反而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棘手,更加尖锐。因此只要大国一天不放弃干预巴尔干事务,在这个地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稳定、发展和持久的和平。

(二)武装干涉造成不堪收拾的严重后果

1.加剧了科索沃的民族矛盾

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必然产生一种特有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一旦遇到外敌入侵,会为保卫本民族生存和发展,同仇敌忾抵抗侵略。二战中,法西斯几十万军队没有使塞族屈服,为战胜法西斯曾有1/10的塞族人付出了生命,这是一个“宁可站着死, 不愿跪着生”的民族,现在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这个民族又视死如归,万众一心。北约空袭南联盟,不仅解决不了科索沃的民族危机,压不垮这个民族,反而更加坚定了塞族不屈的立场;但是同时却助长了科索沃阿族分裂分子的气焰,在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的巴尔干地区引起连锁反应,加剧种族的敌视、宗教矛盾等,使该地区更加动荡。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错误地低估了南人民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和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以为南联盟在大规模空袭下会很快屈报。但结果却出乎北约预料。西方专家估计,北约要想在军事上打垮南联盟,至少需要动用10万到20万人的军队。如果那样,欧洲则将面临一场更大规模战争的灾难。

2.造成巨大的难民潮

北约空袭南联盟之后,造成南生态失衡,断水断电,食品短缺,大量平民被迫背井离乡,逃往邻国(阿尔巴尼亚、马其顿、黑山共和国、保加利亚等),成为难民。目前已有近100万难民逃离科索沃。 这些难民给邻国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政治压力,而且引起了这些国家政府的不安,他们担心难民的到来会加剧自己国内的社会和民族矛盾。像马其顿境内也有大量阿族人,“第二个科索沃”有可能在马其顿出现。不仅如此,今后,难民潮还可能冲击南欧甚至整个欧洲,仅处理难民问题将给南联盟周边国家造成数亿美元的损失,重建巴尔干大约需要 300亿美元。因此,北约武力干涉科索沃危机,不仅不可能解决科索沃问题,反而使巴尔干的各种问题更加激化,并给该地区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和造成严重损失。

3.巴尔干国家的民族冲突有蔓延的可能

巴尔干国家几乎都有民族矛盾,各国间及各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纠葛历来尖锐复杂,素有“火药桶”之称。一颗小火种即可引燃整个地区,后果难以设想。科索沃问题不仅涉及塞尔维亚本身,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阿尔巴尼亚和阿族人口具有相当比例的马其顿等国,如果阿族分离势力得逞,无疑巴尔干其他国家有可能爆发类似的危机,一旦冲突扩大到马其顿,则会导致马其顿国内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和影响马其顿国家的安全或生存。届时,希腊、保加利亚都有可能卷入,并重提历史旧账,对马其顿提出领土要求,而土耳其则很可能借机反对希腊,导致两个北约国家直接发生冲突,引发“第三次巴尔干战争”。另外,科索沃若获得独立并同阿尔巴尼亚合并,等于是打破了二战后欧洲各国共同承认的领土不可变更原则,使原有的巴尔干半岛的政治矛盾、宗教矛盾、种族敌视死灰复燃,造成民族矛盾加重,冲突激化,并可能扩大到世界其他地区。

三、两点启示

(一)科索沃危机对我民族问题的启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国防建设。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该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有汉、维吾尔、回、藏等51个民族,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替居住。由于历史遗留的民族偏见和民族隔阂还没有完全消除,民族间因经济利益问题出现一些新的摩擦和矛盾,国外一些民族、宗教势力的渗透等,使该区存在一些较复杂的民族问题。

历史经验和科索沃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做到政治上稳定,避免因民族问题引发武装冲突,就必须:1.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所有民族,无论大小、先进与落后一律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以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少数民族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保持社会的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3.加快国民经济建设和促进各民族的全面发展,增强国力,使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通常情况下,国泰民安不但有助于缓解民族矛盾,而且可有效地遏制矛盾的发展。4.保持高度警惕,反对外来势力的干涉,分清敌我性质,正确处理教派纠纷。对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应当采取果断措施,严厉打击,尽快平息动乱。5.加强军队的自身建设,做民族团结的模范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柱石,为实现我国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二)未来世界可能面临局部战争更加频繁的威胁

北约今天能以“人权”、“民族”问题为借口对南联盟动武,明天就能以同样的借口对其他国家大打出手,从而打开了武力解决问题,发动战争推行其新军事战略的大门。当今世界,既存在着世界霸权主义,也存在着地区霸权主义。既然世界霸权主义能够随意诉诸武力,那么地区霸权主义也同样可以随意诉诸武力。一些国家和民族分裂活动也会更多地寄希望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庇护,两者之间暂时的利益必将使他们相互勾结利用。可以预料,未来霸权主义将充分利用民族矛盾,实现其称霸的企图,民族和宗教问题对各国安全和世界安定的影响必将日益增加。因此,世界将面临频繁发生局部高技术战争的可能。

标签:;  ;  ;  ;  ;  ;  ;  ;  

民族矛盾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对科索沃民族问题的几点思考_民族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