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超前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在各个领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在思想政治工作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进程中,正在产生明显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研究已完美无缺。恰恰相反,在当前,理论研究滞后,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正严重地困扰着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研究应当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我作了若干不成熟的构想。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研究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研究工作的一般规律,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展望。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研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提出了新的更为广泛的课题,超前研究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伴随着发展市场经济出现的一系列新现象,给整个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加复杂,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更为增大,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任务也更为繁重。
——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全社会的经济活动,都依靠国家条块直线型指挥和行政命令推动运行,经济主体处于被动地位,构成了一套相应的思想道德观念。如“唯书”、“唯上”,平均主义等,现在市场经济纷至沓来,如承包、租赁、私营、合资、招标、破产、股票、当铺……不容人们思索便渗入了社会生活,表现在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上,既有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公私兼顾的思想,又有唯利是图、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既有“左”的偏颇,又有右的影响;既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健康的意识,又有小商品经济的封闭保守意识等等。这种多元并存的现象,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在道德领域将呈现多类型、多层次、多趋向的复杂状况。
——在价值观念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价值规律的支配与制约,而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等价交换。为了适应这种要求,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将会出现重经济、重物质、重实惠、重信息、重市场、重消费等观念,这些观念的形成,将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开拓进取,促进生产力和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不完善,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甚至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对这些现象如不加以研究,进而预先控制和法治,必将导致社会风气滑坡甚至逆转,脱离人民群众,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在生活方式方面。计划经济使人们获取生产资料与支配生活资料的方式简单统一,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基本差不多。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质与量起着显著变化。尤其是作为社会“敏感群体”的青年,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热情参与、求实奋进、自我意识增强是他们的主流,求富、求美、求乐是他们的追求与向往。另外,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豪华型、富贵型、小康型、温饱型、贫困型等不同的消费层次。少数人一掷千金的炫耀性消费与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方式,同社会一般成员的生活水平形成极大的反差,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精神受到冷落,导致人们心理严重失衡,长此下去将会引起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裂痕。因此,抓好青年时期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应是我们超前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知识体系方面。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体制,而且是一门非常精细、系统的学问,许多人还很不了解、不熟悉这门科学。我国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也很不完善,很不成熟。因而,在实践中容易产生一些失误。同时,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差距较大。如有的人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旧观念迟迟不能改变,就是与残留在人们头脑中原有理论、经验与知识体系有关。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高科技文化含量”的法制经济,大力发展文教科技事业,学习新的知识,开发智力潜能,培育优秀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在未来社会中,人们的知识结构无疑将朝着适应市场经济知识体系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全社会进入“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对人们在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体系等诸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超前研究,做出正确的预测,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并在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上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方针、原则和方法,具备了构成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规律、体系以及理论基础,而且形成并完善它所特有的实践运行体系,如人员队伍、工作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尽管如此,与其它学科相比,它毕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作为新兴学科,其理论建设应该而且必须顺应当代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超前研究是世界上任何一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研究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建设的题中之意,它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以及社会环境等现实因素的研究、分析,揭示其本质与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调整教育内容和手段,早做工作,掌握主动。因此,超前研究能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程,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早日建立和完善。
当然,超前研究是一种高层次的研究,从目前的情况看,超前研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对象要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其历史、现状、性质、特点、运动规律要有全面的客观的了解;二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制约和影响,客观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总的背景等要作深入的研究;三是必须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大胆创新,树立新观念,创造新内容、新方法、新思维。
三、思想政治工作超前研究的途径
第一,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问题,预测时代的发展趋势。首先,必须更新观念。社会每前进一步,改革每深化一步,都会出现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思想观念不随之更新,超前研究将会一筹莫展,无所作为。其次,必须丰富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与超前研究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因为:知识越丰富就越能洞察和发现问题,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再次,必须扩大视野。邓小平同志提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提供了超前研究的新角度、新出发点。超前研究,就要用“三个面向”的全新的战略眼光,高瞻远瞩,在时空上既要有纵向的、面向未来、紧紧追踪时代的“创新眼光”,又要具有横向的、面向世界的全息式、全方位的“系统眼光”,即不仅要看到一点、一线,而且要看到整个系统、整个趋势。
第二,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研究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发展趋势,是思想政治工作超前研究的根本所在。在超前研究过程中,考虑到研究对象原有的水平和接受思想教育的能力,一般可根据年龄、性别、职业、职务、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研究,从不同的年龄阶段,性别差异,知识结构和不同的职业、职务、环境等方面进行不同层次的、不同部分的、不同方面的研究分析,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加深认识和了解,预测研究对象在内外条件发生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思想、新问题,正确地选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第三,要广泛了解当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趋势,以便在超前研究时能够掌握科学技术的最新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当前,运用新的方法促进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研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运用“老三论”和“新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论论、协同论、突变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二是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手段进行超前研究。比如借助电脑、人工智能模式来获取、分析、贮存、处理思想信息等;三是运用相关科学中的研究成果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内容,如计量、实验、图表、图象等手段可以作为对思想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手段;四是掌握预测的基本原理,即可知性原理、可能性原理、连续性原理、相似性原理、可控性原理;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如直观微型预测方法、探索型预测方法、规范型预测方法、反馈型预测方法等,对事物的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
穿越90年代的时间长廊,世界正在奔向21世纪。当我们登上时代高楼远眺思想政治工作未来走向的时候,我们发现,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以超前的视觉、超前的思维、超前的研究,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