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体经济论文,共同富裕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召开的第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和江总书记的“讲话”、李鹏总理的“说明”强调在5年和15年新的任务面前, 要重视农业,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要稳定农村经济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以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实实在在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力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提高。同时还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又一项根本原则,只有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任何动摇、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做法,都会脱离社会主义的方向。城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前途,要大力发展。此外,山西省委在阳泉市召开全省第四次小康会议上也指出,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农村共同富裕问题,就是让普通百姓富起来,共同富裕是大方向。实现共同富裕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的统一经营层次普遍薄弱,集体经济没有实力,必须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必须在多种经济成份中保持集体经济的主导地位。当然,集体经济也需要改革和搞活。
现在,就学习壮大集体经济这个大问题的初步体会,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优越性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共同学习。
一、必须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
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农村发生了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斗争。农民从土改后明确地选择了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们党和毛主席坚定领导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党引导农村唯一正确的方向。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方向服务。改革是必然的,但不是改变方向道路的。而是不断创造和完善有利条件,为之铺平道路。回顾历史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在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到现在已四十多年之久,也曾发生过几次失误,都只是属于调整经营规模与经营体制方面的问题。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方向道路从未动摇过。
山西在建立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问题上,曾做过重大贡献。集体经济是有生命力的、有前途的。在4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就指出:“分散个体经济是贫困的根源。”“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是土改后由贫变富的第二个革命和必由之路。从双减到土改和“组织起来”,进入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新阶段,就以劳武结合的互助组形式建设了根据地,并打败了日寇的侵略。土地改革掀起了农民支前和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在实践中进一步肯定了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解放战争时期,以更大的规模组织起来,做到前方后方两不误,有力地支持了打倒蒋家王朝,夺取全国政权的辉煌胜利。当年互助组中涌现出了农副结合的和有公共财产、开垦的土地、新买的车马、农具、公积金等较高级的互助形式,他们前进了,由劳动互助进入经济互助较高级的互助组形式,形成集体经济的萌芽。萌芽茁壮成长,又进一步出现了合股经营、统一分配的自发的农业社,如太行区的青草凹农业社、晋绥区的贾宝执土地运输合作社、太岳区的庚能村土地社等。这就是说,在集体劳动中发展了生产,提高了农民组织起来的兴趣,从生产出发,逐步建立了集体经济的组织,从而开拓了共同由贫变富的新门路。建国后,在和平环境下,很快恢复了战前生产的水平。虽然曾发生过互助组涣散的倾向,但在党的教育和一批先进的常年互助组示范下,初步缓解了萎缩状态。山西省委提出把老区互助组提高一步的方针,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满足农民的要求。于是省委书记赖若愚指示长治地委书记王谦试办十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获得成功。农民前进方向明确了,劲大了。大大鼓舞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热情,1951年终,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支持下,制订出中国第一个互助合作决议,在山西在全国大面积分批地进行“办好互助组办社”的热潮。我省用五年时间实现了半社会主义初级化,接着,1956年在初级化基础上实现了高级化。一举顺利地废除了私有制,普遍建立起农村公有制的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社。这是划时代的伟大胜利。虽然发生“过快”和“一刀切”的问题,但高级化为社会主义建立公有制制度立下了汗马功劳,又经过纠正人民公社“左”的错误,实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并要求30年不变,迅速克服了一平二调共产风造成的三年困难的失误,保护和巩固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基础的战略地位。又经过“四清”纠正四不清侵害集体经济的倾向和农业学大寨活动,进一步保护和壮大集体经济。使全省农村集体经济拥有固定资产20多亿元之巨,基本达到农业总收入的水平。这确是一大笔可观的财产。这项制度在山西农村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着的严重问题,如农业社合作制存在的一个模式、管理过分集中等毛病。也存在着各行各业的大办,层层下达到农业社身上去,那种“增加农业社负担”的大风,年年刮,压的农业社喘不过气来。那股大办风,要求开支甚大,远远超过了集体经济的能力,也就是说超过了公积金、公益金和生产费用各项社有资金的能力,逐步形成了很大的赤字,收支严重失衡,使大部分农业社外债内债累累,年年分空(“增加合作社的负担”并不是合作制度出的问题)。从而又严重地侵犯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大大影响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也损害了集体经济的威信。之后,大批集体财产被分掉和低价卖掉,集体没实力了,农村基本核算单位成了“空壳”。当然也是一个失误。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包产到户的新生事物。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飞跃”的思想作为指导方针,是有实际意义的。将农村集体经济引上了新的改革调整时期。“两个飞跃”一个是废除人民公社、搞承包责任制,另一个是生产发展需要时,搞新的集体化。从长远趋势来说,农村生产发展了,社会分工和科学种田的水平高了,农民要逐步走上新的集体化、集约化道路。这是农村发展的大方向。如果老是仅仅依靠双手劳动,仅仅依靠一家一户耕作,生产发展了,也不向集体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之后,大干生产发展了,农村形势起了很大变化,解决了温饱这个大问题,山西与全国一样进入奔小康、向共同富裕目标前进的新时期,已有一批村达到小康水平,向富裕的小康发展,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前进,他们的总收入中集体收入占主导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省委决定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从而提高农村以集体为主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总之,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但一定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不要再犯过急和放任两种错误,也不要一刀切,应走出一条新的集体化路子。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允许多种形式。坚持生产需要和农民群众赞成的原则。
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因此,中国人民依靠它跳出了长期贫困的火坑,依然靠它走向现代化,民富国强。毛主席引导中国人民走上这条康庄大道,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引导我们攀登新高峰,实现现代化,走共同富裕道路。为什么壮大集体经济呢?因为共同富裕必须壮大它,只有壮大它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集体经济有如下优越性。
第一、公有制代替了私有制。公有制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改变了几千年封建时代和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一家一户贫困落后的状况。这确是第二个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将来走向共产主义人类理想的新世界。我们也鼓励作为公有制补充的个体与私营经济的发展。
第二、能较快地发展农村的生产。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具有组合各种积极因素的优越性,比资本主义能较快地提高生产力。公有制优于私有制,如互助组时期如此,农业合作社时期更如此。只要引导的得当,是会较快地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保留了积极因素,改掉了消极因素,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子。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将引导向现代化向共同富裕目标发展。以我们山西的粮食生产为例,建国初是50多亿斤,“精耕细作”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逐步彻底改变着旧中国小农经济的低的生产力,开始时经过20年打基础,终于1970年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3亿斤。又在此基础上经过9年的努力,于1979年突破150亿斤大关, 达到162亿斤,1984年达到174亿斤新水平。但出了问题,新的条件没有跟上去,粮食生产滑了坡,从1985起连续三年减产,1987年降到142 亿斤,降下32亿斤之多,引起全省各界严重关切,究其原因,是估计错了形势,于是又立即重视农业,增加投资,积极搞水利水保建设,积极增加肥料生产,培育新的优良品种等等,才又逐步恢复和发展到190 亿斤左右。现在达到近200亿斤的边沿。将向突破200亿斤、250 亿斤目标前进。这半个世纪农村依靠集体经济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大变化,做出了过去几千年不敢想象的发展。粮食如此,农民人均收入、生活水平也是如此。由解放时50元左右上升到1994年884元,1995年可能跨千元。 1995年我省将有25%农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集体经济比个体经济有广阔前途的优越性。集体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集体优越于个体,是中国历史实践证明的真理。它既有合理发挥各种劳动力技能的优越性,更有大范围综合发挥各业、各行业资源的天然优越性。如资源丰富的农村、郊区、矿区、交通沿线的优势,有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优势,大大缩小了城乡差别,可以看到农、林、牧、副、渔和农、工、商齐发展的新局面。从而逐步实现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的新格局。农村工业化在乡镇企业新崛起中有了长足发展。这是私有制和小农经济望尘莫及的。
第四、集体经济避免了阶级分化。由于废除了私有制,建立起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新体制,消灭了阶级统治和剥削,富农经济不复存在,就避免了再走阶级分化这个痛苦的老路。有劳动力户能富裕,困难户与五保户也能提高其生活水平。反映了50多年的历史,每个十年都远远超过上一个十年,50年大大超过50年前的低水平,家家户户乡乡村村都可鲜明地对比出来。我国靠集体优势,民在富、国在强。帝国主义最敏感,就怕我们再大发展。而中国人民真是趾高气扬,在外国居住的华侨也气粗了。
第五、集体经济培育出大批人才。我们进入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到第八五年建设计划,在农村在乡镇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人才成批涌现。又胜利地完成了新老干部交接的历史任务,显示出后生可畏的新局面。这是无可非议的。
第六、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地位,改变着人们的人生观和提高了品质道德。为人民服务,是立场问题,是党性问题。同时,在改革开放中也发生较重的形形色色的堕落倾向。我们应当相信,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会打败腐败倾向,打败拜金主义,将党和社会引向前进。我们每个党员都应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团结群众前进。
总之,壮大集体经济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是走向农村现代化、采用新的科学技术的保证,也是改造和造就人才的大学校。在生产力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新基础上,大大增强了购和销的能力,也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
当然,50多年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的经验是丰富的,教训也是深刻的。正反两方面,都是付出代价的,都是我们的无价之宝,要以史为鉴。我们在现在和今后的壮大中,力争做到不再重犯过去已犯过的错误。一定要采取切合实际的科学态度,运用唯物辩证法。过去的成就中,有失误,今后的成绩肯定也是很大的,力争避免失误。贵在发现错误敢于自己去纠正错误,就是很高明的。毛主席做的好,人民公社化后,举行过两次郑州会、武昌会,十二条紧急指示信、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七千人大会、六十条,采取一系列措施纠正“左”的错误,保护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须知,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没有今天就没有明天。后来的成就总是包含着以前成绩的重大因素的。割断历史,不是历史唯物观。
三、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我们应该看到“八五”时期为完成“九五”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时间虽然紧逼, 经过奋战, 积极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 在3000多个小康村社示范下,绝大多数农村社是可能实现的。太原市更能完成的。这项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为共同富裕的小康铺平道路,为实现农业现代化铺平道路。
第一、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深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性。尽快建成农村的现代化,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全党应当一鼓作气,方可预期完成。有利条件和困难都存在,一般化做法是不行的。有的领导信心不足,有地方还吹私有化和拜金主义冷风,腐败风猖獗,向往美国式的繁荣。这是个社会主义的自觉性问题。在贯彻执行五中全会精神时要十分注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觉性的教育。不要迷信美国。
毛主席早在1953年就教导我们:个体农民增产有限,必须发展互助合作。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如果不搞社会主义,那资本主义必然泛滥起来。又说,老区应发展的快一些。毛主席党中央的这个原则今天仍使人感到实际和亲切。
我们十分明确,农村公有制为主的制度(也是政治制度)是不可动摇的。壮大集体实力,是一项根本制度。至于党允许个体的私有的经济的发展,是补充,也是有利的。对流失集体经济的种种行为坚决制止,对党员和干部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甚至共产主义教育也是必要的,依然是提高壮大集体经济的首要工作。事实证明,精神文明是改造世界观的问题,是长期的工作。办实事也要加强政治工作,改造人的世界观。在经济工作中进行政治教育是一条好经验。
第二、积极地壮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工作,基础工作。哪里对这项工作做的好,哪里农村现代化就快,共同富裕就实现的早。实践证明,不积极不行,过急脱离实际也不行。全省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40多年,特别是改革以来已18年之久,现在只有一成左右乡村基本实现小康水平,约3000多村社,其中,多数在效区、矿区,也有一部分在纯农业区。若本世纪末这种水平要达到70%村(当然要进行不少壮大的工作),任务还大的很。
首先,应肯定40年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确立公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大革命,大变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变成了规模化大生产,是一个大进步,开辟了新天地,如水利化局面打开了,井网化局面打开了,多种经济经营局面打开了,农业加工业兴旺起来了。这些变化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相反,在私有制时是办不到的。今后5年计划和10年规划, 仍然是强化公有制基础的问题。
其次,正如十四大指出的“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生过失误和偏差”。不少村对集体经济剃了光头。现在实现小康的进度慢,没有集体经济实力量个主要的制约因素。1995年3 月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了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第一个飞跃已过去,第二个飞跃已提上议程。这就是共同富裕和农业现代化。江总书记讲了四条指示,是执行两个飞跃大政策精神的大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大家都积累经验。无论在深化农村改革,还是在加快农村发展上,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事在人为。情况千差万别,不搞“一刀切”。在没有实力的“空壳村”,上级领导要帮助他们通过发展生产,把集体经济实力逐步搞上来;在有集体实力的地方,要逐步加以壮大。这是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一条基本经验。
以上关于壮大集体经济的问题,是当代中国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所关心的大事。我们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办。阳泉、太原等是办的好的地方,基础厚,比别处容易更上一层楼。阳泉市小康村1995年要达到70%左右是可能的。这些发达地区也有薄弱村,从全省看搞好扶贫已成为重要环节,必须扶上来。
再次,我们省在壮大集体经济制度上,有两条政策和一项制度,应该做好,对壮大和保护集体经济很有必要。哪两条政策呢?即严把集体收入和支出的关。在收入方面,第一,实行承包制队、场、组、户、公司等,均应不折不扣地按照合同交足提留。上交的比例也要合理,不能低了。这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一个普遍重要来源,一般情况下,不准减和免。第二,乡村社办的企业,其收入也应交回大集体。这在发达的地方,还是一项大头收入。第三,应建立折旧费制度,以维持设备和机械的存在,防止公共财物从这里流失。第四,被征用的土地费,应归村社集体所有,用到壮大集体经济和现代化上来。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第五,其他收入。如租赁费、罚款等。
以上这些集体收入,是壮大集体经济之必须不准重复历史上平调的错误。
支出方面,集体单位的收入,要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坚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不得乱摊派高度控制不准乱支滥用。为了专款专用,应分科止目:一是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这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资金;二是公益金,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福利、五保户等方面,以逐步全面振兴农村公益事业;三是管理费,用于干部工资的补贴、办公费等;四是办事一定要量力而为,不要免强去办。
要制定财务制度,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财务队伍。这是必要的力量,并不断教育培养,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二、建立帐簿制度。改变花钱不记帐、不公布帐的问题。
第三、逐步建立经济核算制度,以适应现代化的管理水平。集体经济不搞成本核算是落后表现。有了成本核算,就可以有效地监督生产、监督管理了。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以最低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四、搞好集体经济的分配问题。就是要正确执行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三者关系的政策、社员间按劳分配的政策和鼓励投资的政策。
第五、坚持做到年年收入和支出的平衡,不能搞下一堆赤字。有了赤字就可能发生被动和混乱。
第六,加强财务工作的领导,及时表扬和批评。违法的应该法办,造成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
第七、发扬民主办社的好传统,例如开代表会和群众大会,公布帐目等,都是必须的。
总之,在发展生产中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必须严加管理,严加保护。保证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注释:
* 这里都用“斤”,未改成公斤,因为写历史变化与历史比较。
标签:共同富裕论文; 公有制论文; 农村集体经济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农民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