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顺差变动的规模与结构分析_贸易顺差论文

我国贸易顺差变动的规模和结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变动论文,贸易顺差论文,规模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54(2007)09—0063—07

一、引言

近年来,在国际产业转移、国内工业化加快发展、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贸易顺差规模持续扩大。① 贸易顺差对于保持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顺差过大也会导致国内资源的流失、贸易伙伴的不满和贸易摩擦的增加。因此,我国贸易顺差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的规范研究比较丰富,但对于贸易顺差规模和结构的实证研究不够充足,而这一问题正是研究我国贸易顺差的基础。

关于我国贸易顺差规模的研究,李石凯[1] 认为贸易顺差依存于一国的进出口和宏观经济总体规模,孤立地研究贸易顺差绝对值没有太多经济意义,他运用贸易顺差/进出口比率以及贸易顺差/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两个指标对1994—2004年我国贸易顺差的相对规模进行测度表明,我国相对贸易顺差指标运行在较低水平。张旭宏[2] 对2002—2004年主要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差额分析得出,总体来看,我国的贸易顺差规模不大,小于德国、日本等国家;从我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安全角度看,并考虑到服务贸易逆差和资本项目的不稳定性,维持适度货物贸易顺差,对保障国民经济的安全、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提出应建立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全口径衡量国别贸易平衡状况。李石凯、张旭宏使用的数据截至2004年,而我国贸易顺差在2005年增长217.4%,所以其数据和结论需要更新。

关于我国贸易顺差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出口商品结构和国别构成方面,通常运用巴拉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比率指数研究我国与特定贸易伙伴的总体或特定出口商品的结构;而国别构成主要集中在中美贸易顺差的分析②。本文将在分析我国贸易顺差的商品构成和国别构成的同时,增加贸易方式构成和经营企业构成的分析,从而对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变动形成完整的认识。

二、分析方法和数据

(一)方法和思路

本文运用1996—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时间序列数据,构造贸易差额系数和贸易差额构成系数对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和结构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目的在于:

其一,我国贸易顺差规模是否适度。尽管目前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来评价一国贸易顺差的适度性,但本文通过贸易差额系数,对世界货物贸易主要国家的贸易差额进行横向比较,可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

其二,我国贸易顺差结构是否合理。本文通过我国贸易顺差的商品构成、国别构成、贸易方式构成、经营企业构成这四个指标的贸易差额构成系数来综合考察我国贸易顺差结构的合理性。

需要说明的是:

1.贸易差额系数(TBI):

TBI:代表一国贸易差额系数;X:代表一国出口贸易总额;M:代表一国进口贸易总额。

贸易差额系数最大值为100(M为0时),最小值为-100(X为0时);差额系数大于0时,贸易差额表现为顺差,差额系数小于0时,贸易差额表现为逆差。差额系数的绝对值越大,一国贸易不平衡程度越高。③

2.贸易差额构成系数(TBCI):

TBCI:代表贸易差额构成系数;X[,i]:代表一国贸易差额构成中各部分的出口额;M[,i]:代表一国贸易差额构成中各部分的进口额;X:代表一国出口贸易总额;M:代表一国进口贸易总额。

贸易顺差构成分为商品构成、国别构成、贸易方式构成和经营企业构成。对于每一种构成,当构成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5时,该构成中的部分i便是影响一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变量④。

(二)数据

本文中我国各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来自国家商务部网站,各年进出口贸易的商品构成、国别构成、贸易方式构成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2001—2005年进出口贸易经营企业构成数据来自国家商务部网站,TBI与TBCI指标为笔者计算所得,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来自WTO网站。

三、1996—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规模的变动

(一)1996—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和贸易差额

199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899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十一位,顺差为122亿美元;2001年入世后,随着各项贸易自由化措施的实施,进出口总额增速加快,平均增速近30%,到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4219亿美元,跃升为世界第三位,顺差为1020亿美元。随着进出口总额的逐年增加,大多数年份我国贸易顺差并未保持同步增长,1999年至2004年的贸易顺差还低于1998年和1999年的水平,1996年至2004年二者的相关系数仅为0.0007。但2005年贸易顺差同比增长了两倍多,加入2005年的数据,进出口贸易总额和贸易差额的相关系数增至0.66。

从同比增长速度来看,1996年至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比较稳定,平均增长速度为20%。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呈U形,变化较大,平均增长速度为60%,最大值为230.8%,最小值为-32.8%,中位数为7.6%。需要关注的是2005年增速异常,高达217.4%。

表1 1996—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和贸易差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国家商务部网站http://zhs.mofonm.gov.cn/tongji.shtml,2007年1月7日。

(二)1996—2005年世界货物贸易主要国家的贸易差额系数

贸易顺差依存于一国的进出口和宏观经济总体规模,仅以贸易顺差水平值考察贸易顺差规模显得不够充分[1]。因为当一国进出口总体规模扩大时,贸易顺差随之增长是合乎情理的。

图1 1996—2005年世界货物贸易主要国家贸易差额系数(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WTO网站数据(http://stat.wto.org/StafisficalProgram/WSDBStatProgramSeries.aspx?Language=E,2007年1月7日)计算整理。

从图1可见,1996年至2005年期间,除美国的贸易差额系数明显较低,其他国家的差额系数基本在上下10%的区间变动。1996年至2005年我国差额系数最小值为2.78,最大值为13.42,平均值为6.55,标准差为3.75,即使是增速异常的2005年,贸易差额系数为7.17,差额系数变动基本正常。但从趋势来看,2005年差额系数上升较大,按照2006年海关总署预计的进出口数据,2006年差额系数将达到10.08。所以,贸易顺差水平值和贸易差额系数表明,我国当前贸易顺差规模基本适度,但增速较快,需对增速控制。

四、1996—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结构的变动

(一)1996—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的商品构成⑤

1996年至今,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1996年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157亿美元,到2005年顺差达到200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43%,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一直高于贸易顺差总额。初级产品中除0类和1类一直保持顺差,2类至4类持续逆差。贸易顺差的商品构成也有效体现了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

表2 1996—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的商品构成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7年1月7日)计算整理。

表3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的商品构成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lats.gov.cn/tjsj/ndsj/,2007年1月7日。

注*:由于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此两个数据四舍五入为0.00。

从表2可见,1996年至2005年工业制成品的商品构成系数均大于1,且逐年增加,说明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工业制成品。表3显示,工业制成品中,贸易顺差主要来自8类杂项制品。杂项制品包括家具及其零件;褥垫及类似填充制品;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摄影器材、光学物品及钟表等,基本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近年来,随着科技兴贸战略的深入实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1996年机电产品出口482亿美元,2005年达到3234亿美元,但总体来看,机电产品贸易基本保持平衡,略有顺差。2006年,我国又采取了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逐渐得到抑制,贸易顺差的商品构成将进一步提高。

(二)1996—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的国别构成

我国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台港澳地区,所以1996至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变化不大。美国、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逆差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东盟等。作为重要的转口贸易中转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阿联酋也成为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

近年来,国际产业加快向我国转移,已形成了以东亚为零部件供应方、以我国为加工制造基地、以欧美为核心技术研发方和主要市场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因此,之前东亚对美欧的顺差逐渐转化为我国对美欧的顺差。⑥ 从2000年起,我国对美贸易顺差超过了贸易顺差总额,2005年达到1142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12.2倍;对欧顺差701亿美元,而1996年为-14.6亿美元;同时我国对日本、韩国、东盟和台湾地区的逆差合计达1359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7.9倍。

表4

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及逆差前十位来源地的贸易差额构成系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7年1月7日。

(三)1996—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的贸易方式构成

1998年之前,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1998年之后,两者差距逐渐加大。加工贸易的顺差稳步增加,从1996年的220.6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424.5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4%。而一般贸易起伏较大,1996年实现顺差234.8亿美元,之后经历一个U形变化,在2001、2003、2004年出现逆差,到2005年有所改变,达到顺差354.3亿美元。一般贸易方式由逆转顺,以及加工贸易的增速下降,显现了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转变。主要动因一是由于吸引外资政策导向的转变,二是由于国内企业自主创新性增强。其他贸易方式则一直维持逆差,并经历了一个倒U形变化,2005年逆差758.85亿美元⑦。

表5 1996—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的贸易方式构成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7年1月7日。

(四)2001—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的企业构成⑧

2001年之前,由于我国实行进出口经营权审批制,进出口贸易以国有企业为经营主体,尤其是以国有外贸企业为主。2001我国加入WTO后,进出口经营权逐渐由审批制向核准制及登记制过渡,出口主体由国有企业转向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⑨。因此,2001年至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需要强调的是,2001—2005年集体私营企业的贸易顺差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1.81%,从2002年起,超过外资企业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表6 2001—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的企业构成 单位:亿美元

注:其他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资料来源:国家商务部网站.http://zhs.mofcom.gov.cn/tongji.shtml.2007年1月7日。

(五)贸易差额构成系数综合分析

如前所述,当贸易顺差构成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5时,该构成部分便是影响一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变量。

表7 2005年贸易顺差构成系数绝对值大于0.5的结构变量

由表7可见,我国贸易顺差的商品构成和企业构成较为良好,需要关注的是贸易方式构成和国别构成。

五、结论

本文通过构造贸易差额系数对1996—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和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首先,通过1996—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和贸易差额水平值及同比增长速度可以看出,我国进出口总额和贸易顺差一直持续增长,但二者变动不完全同步。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增长速度超常,激增的贸易顺差是引发我国与其它国家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因此,贸易顺差增速需要控制。通过1996—2005年世界货物贸易主要国家贸易差额系数的横向比较,我国贸易差额系数基本在10%以下变动,平均值低于德国和日本,当前贸易顺差规模基本适度。从主要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在其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都保持相当规模的顺差。德国从1952到2005年的54年中,对外贸易均为顺差。日本从1981年以来连续25年顺差,有7年超过1000亿美元。加之国际产业转移、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我国贸易顺差将会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

其次,通过1996—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的商品构成、国别构成、贸易方式构成和经营企业构成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贸易顺差的商品构成较为良好,我国工业化的加快发展,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仅纺织、轻工、家电等传统产业出口竞争力增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不断提升;经营企业构成不断改善,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逐渐成为顺差的主要来源。需要关注的是贸易方式构成和国别构成。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而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进料加工方式,所以虽然顺差在增加,但我国的要素收益并未同步增长;贸易顺差长期过度依赖于美国,增加了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率。

所以,我国贸易顺差的政策调整应将规模控制与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推动商品构成、企业构成、贸易方式和国别构成不断优化来控制贸易顺差的增速,由此实现贸易顺差的利益最大化。

收稿日期:2007—04—05

注释:

①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6年秋季)[R].商务部网站,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Noeategory/200611/20061103739046.html#1,2007—01—05。

② 关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中美贸易顺差的文献非常丰富,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③ 本文的贸易差额系数与度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净出口指数的计算方法一致,但本文的贸易差额系数是用于解释一国贸易顺差的相对规模。

④ 同③,本文中贸易顺差的商品构成系数与度量一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净出口指数的计算方法一致,但本文的商品构成系数是用于解释一国贸易顺差来源于哪些商品。

⑤ 根据1974年修订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货物贸易分为10大类,其中0到4类称为初级产品,5到8类称为工业制成品。本文为简化分析,先将1996—2005年贸易顺差的商品构成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进行分析,然后对2005年商品构成细化为10类商品分析。

⑥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6年秋季)》,商务部网站,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Nocategory/200611/ 20061103739046.html#l,2007年1月5日。

⑦ 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以进料加工为主。其他贸易方式主要包括:易货贸易、补偿贸易、租赁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等方式。

⑧ 关于不同企业性质的进出口贸易,国家商务部和统计局网站只能查到2001—2005年的数据。

⑨ 根据2004年4月6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八条,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向有关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后即可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国家对除国营贸易以外的货物进出口不再进行经营资格的限制。

标签:;  ;  ;  ;  

中国贸易顺差变动的规模与结构分析_贸易顺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