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郝薇薇

(临汾市中心医院 心内科;0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98 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在手术后调查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两组患者在患者护理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理状态;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131-02

冠心病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发的管腔狭窄症状,使患者出现心肌缺氧缺血等症状。临床在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常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该种治疗方法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创伤,并且手术风险性较高,会增加患者不良心理情绪[1]。少数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均会出现不良心理反应,例如消极,恐惧等,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极大影响,不利于术后心脏康复。因此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之后需要给予患者心理康复护理,对于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表示理解和关怀,确保患者心理状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按照相关研究文献显示,在给予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2]。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98 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共有患者 49 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29 例,女性患者 20 例,最小年龄 27 岁,最大年龄 73 岁,平均(49.2±5.3)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 31 例,女性患者 36 例,最小年龄 29 岁,最大年龄 79 岁,平均(52.4±5.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此次研究。

1.2 方法

需要从心内科选择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且建立心理评估小组。在实施评估之前,需要由心理治疗师对评估小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需要接受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之上给予研究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认知护理干预:认知护理干预主要是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不良心理情况和行为意识,通过思想转变机制改变不良行为和非理性思维。此种护理干预措施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比较高,需要专科护理人员执行。按照相关学者的研究报道显示[14],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之前给予患者认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减低术前焦虑评分。在治疗前给予患者认知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控制血压,加强睡眠质量。(2)一般心理护理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是长时间接受治疗,由于对疾病治疗效果失望,常常会出现恐惧,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情绪,会导致血压波动较大,增加心脏负荷。所以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注重患者心理沟通和交流,能够全面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并且告知患者手术进展情况和效果,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治疗,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手术治疗效果。(3)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护理期间焦虑抑郁评分比较高的患者需要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并且帮助患者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指导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患者的情感性支持,缓解心理压力。(4)术后心理护理措施:在手术完成后需要注重调节患者心理情绪,并且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成功性,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后续治疗。在患者病情恢复期间需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患者学会控制自身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耐心和热情,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可以允许患者通过哭泣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1.3 指标观察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实施。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用百分比表示,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均有所好转,并且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 1:

3 讨论

3.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理状态的研究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特征:由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存在创伤性,并且会增加患者治疗费用,在手术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风险,手术完成之后需要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维持治疗,疾病复发率比较高,以上各项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按照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值显著高于正常者[3]。有部分学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后均采用 SAS 自评量表和 SDS 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按照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不良心理情绪占总例数的 52%左右,在治疗后仍然有 5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不良心理问题[4]。还有部分学者在其研究报道中表明[5-7],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当中,有 43%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不良心理反应患者比例下降到 25%左右。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因素:有学者[8]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心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著,老年患者,低收入患者,低文化程度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心理反应。在对即将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调查,结果显示,中青年患者以及自费患者出现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的比例较大,在不同学历和性别患者当中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情绪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等文化程度患者,自费患者,手术既往史以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容易处于焦虑不良心理状态当中,丧偶患者,婚姻不幸福患者以及女性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容易发生抑郁症。

(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探究:在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有部分学者[9-10]认为与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效果不了解,对护理人员不信任,对周边环境所表现的陌生感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济负担等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还有部分学者在对冠心病患者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社会支持,工作应激,以及家庭和婚姻状况等都会使患者出现不良心理。

3.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不良心理与预后

(1)交感神经活动:患者长时间处于抑郁和焦虑心理状态会导致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兴奋过度,促进交感神经活动,使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提升患者血压,加快心率,降低心率变异性,增加心肌耗氧量,使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和心律失常,进一步导致胸痛心慌等症状,使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

(2)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心理情绪会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纤溶活性造成影响,使患者出现动脉硬化症状。按照相关研究文献表明[11],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不良心理情绪会导致血清内人纤溶酶原活物抑制因子-1和血管内皮素-1浓度增高。血管内皮素-1能够对血管起到收缩效果,加快血管平滑肌增殖,血管内皮素-1 表达异常与血管内皮损伤存在较大关联性。人纤溶酶原活物抑制因子-1 属于调节因子,若出现升高情况则与血栓形成存在相关性。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不良心理状态,将会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加剧,促进冠状动脉恶化病变,最终出现心血管事件。

(3)炎性反应和躯体化障碍:按照相关研究文献表明,不良心理情绪会导致患者出现炎症[12]。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白介素-6 显著高于正常者,炎性反应会加快机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和斑块破裂等症状。其次,长期处于不良心理情绪中会导致患者出现非心源性胸痛症状,在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胸痛发生机制,使患者处于机体不适感,增加精神压力。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该种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心理影响因素也得到关注。患者在术后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术治疗风险,环境陌生感,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等。并且与患者性格特征,不良心理史,合并慢性疾病以及低社会支持有关。大部分患者在出现不良心理情绪之后无法自行缓解,严重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康复。按照相关研究可以看出[15],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排解和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改善预后。临床上主要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不良心理情绪较轻的患者,然而,对于心理障碍患者还需要采用心理治疗方法,并进行识别和分级,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后患者周围血管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OL].河南医学研究,2018,12(12):1

[2]王惠,陈艳芬,张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3):490-493.

[3]黄好英.KTH 整合式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6):169-170.

[4]秦小梅.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5):96-97.

[5]胡晋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2):161-162.

[6]宋卫娟.护理风险管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04):497-498.

[7]熊娜.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8):85.

[8]刘瑜玲.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心得[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9):71-73.

[9]江佳颖.中医药治疗联合中医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的应用分[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9):23-25.

[10]陆姚茜.结构式心理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不良情绪及临床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01):29-31.

[11]刘海然,刘庚,张敏.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09):1249-1253.

[12]马邑芳.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02):185-187.

[13]宋美燕,许丽芳,方舜贞,佘学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与家属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报,2016,23(17):63-65.

[14]陶晶晶,陈芳,刘娟.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 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3):166-169.

[15]甘莉.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34-1738.

论文作者:郝薇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郝薇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