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文化论文,人格论文,青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成功,对青少年的培养,人格的建设是一系列问题的根本。
一、社会文化是一种深刻影响青少年人格的社会存在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成长和对社会的认知,很大一部分要从社会文 化中获得。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其三个显著特点对青少年发生着越来越 明显的作用。其一是文化产业化发展导致传播产品的泛滥,使青少年利用传播文化进行 自我塑造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其二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青少年学习社会文化的途径拓宽 ,有可能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其三是加入WTO后可能接纳多元文化进入中国社会,将深 刻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社会文化影响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原因在于社会文 化对其社会成员有以下几种功能:(1)给涉足、参与它的社会成员一种归属感。更多的 青少年认为,接受一种文化,就意味着被这种文化所覆盖的人群所接受。(2)通过内部 评价尺度使优秀的成员在未获外界承认的情况下坚信自己的存在价值。对一种文化掌握 得越深入,带给自身的荣誉感越能成为一种自信力。(3)通过交流互相激发灵感,培植 创造能力。在相互之间对其共有文化的辩析当中,会出现认识的提升,既是对社会文化 的反思,更是对个人思想成熟的推动。(4)对外界刺激作出群体反应。至少为其成员提 供心理上的保护,这是社会成员寻找归属感的另一种途径。社会文化所具有的上述四种 功能,就是使承认、吸纳该种社会文化的人成为群体当中的一分子,这个社会文化为他 成长提供外部环境和心理庇护。青少年的稳定性还很不够,社会文化往往更容易影响和 塑造他们。
二、青少年人格形成中接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归因分析
1.青少年特有的人本价值需求肯定了社会文化并接受其影响
青少年,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是一个社会文 化的重要指向对象,而且青少年对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批判取舍的独特视角。社会文化 所宣扬和渲染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以青少年的最先接受或拒绝来显示它的社 会接纳程度的。我们的社会文化可以把青少年塑造成富有知识、乐于进取、认真负责的 一代,也可以把青少年塑造成玩世不恭、过度消费、缺少理想的一代。青少年之所以这 样容易被塑造,是因为他们这个年龄段,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形成的阶段,在这 个期间,青少年会出现自我同一性的混乱,他人的评价、外界的影响往往容易使青少年 获得一种我是谁,知道我可以做什么,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感受,社会文化虽然不会直 接对某个青少年讲类似的指导语言,但社会文化宣扬的内容就是一种群体的行为范本, 是对个体的最有效果的引导,因此社会文化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作用,可以说是潜移默 化和无孔不入的。
2.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对社会文化侵入的肯定
社会文化作为青少年生存的物理环境,它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影响最根本的就在于能 使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得到觉醒。当一种社会文化流行之际,青少年不由地追问“为什么 我不去加入这种潮流”,这其中就凸现出青少年个体存在的意识,也帮助他们更加关注 自己在社会文化中的位置及存在。社会文化加速青少年的成熟度,社会文化对一个人的 影响,是指向具体的个体的,它不能期望通过影响孩子的父母来达到影响孩子的目的, 因为在父母把社会文化传递给孩子的过程中,必然是经过父母筛选的。一般来说,青少 年对一种文化的追崇,只限于个人揣度或与同龄人沟通交流,而不愿意对家长讲述,在 接受的时候,就要由自己去判断、取舍,从而推动孩子成长成熟起来。社会文化促使青 少年自信心的提高。社会文化帮助青少年独立地接受,平等地交流,自由地发挥,因此 青少年在自我意识上没有了过去家长、老师强调的“你是孩子”的戒律,去除了孩子相 对于成人的自卑,从而完善了其自信心的建立。社会文化增进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能力,中国家庭教育的封闭性体现在父母为孩子设计和安排了过于稳定和有计划的成长 环境,使青少年从小失去了许多获得有益刺激的机会,被动和缺乏变化的教育方式扼杀 了青少年原本具有的十分可贵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应该看到,当一种时尚的社会文化 传播开来甚至涉及到他们个人时,“不懂怎么行?”他会自然焕发出学习、掌握这种社 会时尚(文化)的愿望,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可以变为一种习惯行为,进 而向学习能力方向发展。社会文化刺激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社会化属性的发展。社会 文化是一种覆盖面宽广的人际交流载体,对一种社会文化共同的兴趣、不同的争议都是 增进人们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良好机会,青少年就是在对社会文化的困惑与理解中、 反感与喜爱中、接受与拒绝中加强与其他个体或同或异的碰撞,从而促使青少年个体社 会化进程的完成。社会文化作为一种青少年生存的物理环境,对青少年产生的不仅是覆 盖式的外部影响,而且是占领式的内存催化,青少年人格作为青少年特质的表现形式, 正是在社会文化的熏染下发生着结构调整、元素整合、优化定型的巨大改观。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青少年人格的不同塑造
作为正在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的中国青少年,会受到两种文明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 和西方物质文明。这两种文明针对青少年人格的不同层面发生着不同的作用。
1.传统文化的正面施教及其不适应性
传统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启蒙教育。家长、学校在对青少年施教指导时,于有 意无意中,用得最多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灌输。
中国传统文化宣扬的道德哲学,其实质是要在恒定原则下建立起人的思想观念、价值 观念的规范,这种单一的价值模式塑造着固定的人格模式。这也就是说为什么用传统文 化教育青少年既有其有利的方面,也有其不利的方面。从有利的方面讲,传统道德宣传 的是人性向善和信誉原则,有利于增强个体对集体的责任感,进而强化集体凝聚力,引 发对社会发展的正面起动。从其不利方面讲,传统文化的“尚德”思想大大掩盖了人的 其它精神需求,为了实现道德理想,或以德报怨,或以德对恶,从而树立自己的道德形 象,却对社会其他成员的不良现象置之不理,更多的时候是把这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 展示给别人看,形式化的成分偏重,而真正深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却是不多。中国传统 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古老的东方思想体系对青少年进行“教”的统一 性,相对忽视了“材”的差异性。经受传统文化洗礼的青少年表现出的谨慎、谦和、节 制、隐忍都说明了这一点。
2.西方物质文明的激励功能及其实用化倾向
西方物质文明是由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俱增引起的文化领域的丰富。它的另 一种表现是出现了文化的分类。过去是一种文化独掌天下,现在则有亚文化、流行文化 、大众文化、本土文化、洋文化以及其它许多尚不成文化流派的意识形态并存且影响着 社会成员。东西方国家经济的交融引发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社会文化成为一种带有 时代标记的时尚。现代物质文明以科技含量、物质追求、个性发展为背景内容,对青少 年一代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诱惑。接受现代物质文明的青少年,思想是活跃的,常常以“ 异类”思想挑战“庸众”思想;价值选择是多重的,自我实现感格外强烈;追求是功利 性的,挣脱了“讲道义为最高境界”的框框。现代物质文明的作用也要一分为二,它在 强化了青少年的挑战意识和创造能力,加速了社会化的多样性,丰富了个体形象的同时 ,它也带来人文精神的危机,导致青少年个体信仰的模糊和群体道德的滑坡。现代物质 文明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要么是“一切西化”的简单接受,要么是经受道义观和实用 性的双重考验。
四、创设良性社会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大力弘扬具有科学理性的社会文化。科学理性不仅指知识与技术,更是思想与精神。 当前在社会文化笼罩生活环境的时候,要用科学说明事理,用科学导引潮流,用健康向 上的社会文化辅助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无论是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流行文化, 要用它完成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就要注入科学理性,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从;多一 些正面引导,少一些不着边际的空幻式迷恋。同时,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求变求新的 宗旨还要大加弘扬,使青少年真正成长为具有先进性和先锋意识的社会成员。
1.构建富有集体价值观念的社会文化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异彩纷呈,为人的个性塑造提供了每一种可能的生长氛围。如果 不加以引导和限制,青少年可以在今天这样的社会成长为各种类型的人,这符合我们构 建丰富的个性特点的目标,却不符合社会主义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因为我们的国家不可 能也不赞同西方社会青年中嬉皮士类型青年的产生。所以青少年作为社会的希望和活力 的源泉,就应该养成有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个性。在这种要求下的社会文化要发 挥其引导作用,就要注入一种集体价值观。我们提倡的青少年个性,应当是能与他人、 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个性,是以国家利益为上,以集体荣誉为重的个性,只有培 养出这样的素质的个体,才能保证我们社会的整体发展。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价值观念的 社会文化是教育青少年激发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进与他 人合作共事意识的重要的平台。
2.规范社会文化的传播途径
青少年人格形成的过程就是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社会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除了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借助社会传媒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青少年可以通过影视、广播、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社会信息,接受社会文化。这 种接受社会文化的方式具有频繁性、成人化、独享式的特点。现在社会文化传播的内容 过多地涉及婚恋、犯罪、色情等负面的东西,其中许多内容在青少年这个阶段是不宜接 受的,但由于其掺杂在其它的社会文化当中而一并进入青少年的视野,成为当前社会信 息失控与青少年选择性接受信息的显著矛盾。因此,做好各类媒体的导向工作,保证社 会文化传播的教育性,是解决社会文化对青少年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关键所在。所以,应 把青少年接受社会文化这一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我国文 化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因为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就是对未来社会主体素质的影响 。从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来看,建设一种良性有序的机制来维护青少年的成长,是一项 千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