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变电站;变电运行;精细化管理;电力系统
前言:
为了确保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高效运行,需要对传统的运行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目前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的措施。运行管理工作是整个变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只有做好运行管理,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从而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效率。
1变电站变电运行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之一,其核心在于精益且有效。换言之,在变电站变电运行的过程当中,必须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方式促进变电运行实施的规范化发展,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朝着有益于变电站稳定运行的方向发展,以促进班组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契合变电运行管理的目标与需求。精细化管理是指:以消除生产运行及经营管理中各种浪费与损耗问题为出发点,遵循项目管理工作模式构建团队,以精细化专家为指导,对各类精细化工具及方法进行合理应用,从而达到改善特定目标的效果[1]。
2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
2.1操作量不均衡
由于我国变电站比较分散,参与变电管理的人员不多,力量不集中,操作不均衡等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用电量的需求不断加大,变电站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但变电管理人员的增长速度远远滞后于电网的发展速度。受管辖区域的限制,各班组操作量不均衡的矛盾突出。其主要原因是检修工作一般集中于某一时段某一区域,对于当值的运维班来讲,早出晚归也忙不完,即使轮休与当值人员共同参与也同样人手紧缺。然而,非检修区域却相对清闲,这样一来,操作量不均衡的矛盾显而易见。
2.2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落后
在变电站规模以及运行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相对还比较落后,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导致运行管理水平下降。在变电站逐渐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方式的背景下,运行管理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生产需要。但是有些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并没有与时俱进,还停留在传统的阶段,所以导致很多规章制度成为虚设,根本无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在新设备和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没有相对应的运行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管束,生产秩序无法保证,严重影响到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
2.3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够
安全管理是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所以要加强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运行规范,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岗位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单位发放的安全手册也没有认真的阅读,对于相关的规章制度了解不深,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要求的工作票制度来执行,导致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有些工作人员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缺乏培训的情况下,专业技术能力提升较慢,对于新设备的性能了解的不够深入,在安全素质较差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威胁到整个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2.4电网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运行班组与检修人员都只熟悉自己负责的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培训不到位,工作人员不能适应不同设备和工种的工作需要,综合能力与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运维管理水平的策略
3.1制订风险防范工作预案
在变电站全面建设的背景下,各类安全事故的产生势必会对整个变电站的运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威胁大众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以外,各种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变电站变电运行面临巨大风险与威胁,比如地震、火灾、雷击作用力等,均可能导致变电站变电运行期间面临着设备损坏、杆塔倒塌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变电站运行期间必须高度重视对各种风险的处理工作,形成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各种危险要素,合理分配抢修人员,以尽可能控制损失,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恢复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3.2规章制度精细化
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是确保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所以应该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并且要力求精细化。随着变电站逐渐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运行管理措施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变电站现阶段的生产设备以及各个岗位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项设备的性能以及运行属性。所谓的精细化就是要着眼于各处细节,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特点以及各项设备的运行状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各项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与义务,做到职责分明,从而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3.3设置安全提示卡
安全提示卡具体安放在变电站内开关的机构箱、刀闸的操作箱、室内外开关和刀闸的端子箱以及继电保护室的保护屏和测控屏上。它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设备的名称和编号:巡视和操作设备要先核对设备的名称和编号以免走错间隔:设备运行中,严禁非专业人员打开屏门进行任何工作:操作保护压板时正确核对保护压板编号,熟悉保护压板功能,并保证压板接触良好或分合到位:二次空开的操作要认真核对编号以免误分合二次空开: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运行维护中注意和禁止的人为行为:易误碰、误合、误断小开关或按钮:可能存在的隐患:隐患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以及验收设备应注意的事项等。在变电站各种安全提示卡中以某开关安全提示卡为例加以详述。卡片名称为“安全提示卡”,字号较大、醒目。机构名称为“110kV室外开关”。
3.4实施运维工作人员的业务与技能相结合
在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对运维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对原有的业务职责与流程进行整合。各电网企业应根据不同的设备水平与员工综合素质情况,逐步实施,稳步发展。首先,要实现D类设备检修运维一体化。将一次检修工作者纳入变电运维操作中心,配合D类设备运行与检修操作。可对运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掌握设备的性能及维护技巧。在此过程中设备的运行要实现不停电维护与消缺工作的运维合一,这其中包括了D类检修工作,都是由同一级运维人员进行设备的巡视、维护、操作以及缺陷处理,独立完成设备的维护与消缺质量控制、修试以及验收记录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其次,要实现设备单一间隔的运维一体化管理。以设备进行D类检修与运维合一为基础推进维护、运行的有机融合,由低向高的电压逐级、分步开展单一间隔的设备维护与检修、试验、二次系统高备的检验等不同类型的检修工作,通过各专业与运行的相互块调与渗透作业,实现变电设备的单一间隔运维一体化管理。要实现检修与操作的运维合一,一组人员同时承担巡视、维护与检修等职责,独立完成设备检修工作。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同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不断发展与革新,使得变电站走向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新形势下,需要变电运行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针对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现状,企业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为本,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分工,确保变电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哲强.关于变电站变电运行精细化管理方法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8(15):99-100.
[2]李讯.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方法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05):111.
论文作者:孙志远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变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精细化论文; 工作论文; 操作论文; 人员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