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文化熏陶与思想道德建设--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选编的特点_文学论文

文化熏陶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谈语文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高段选文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选文论文,小学语文论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课标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分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在受教育者道德形成、人格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文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高段部分的四册教材充分体现了《若干意见》和课标的这种精神。我们编订这四册教材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教材每册6个单元,按照话题组元,具体话题内容见下表:

各册单元话题(主题)分布一览表

附图

这种组元方式,使得单元内的文章主题相对集中,各单元承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更加鲜明,在体现教学梯度的同时,更有利于语文学科发挥其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

在语文教育中,选文是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的主要载体。下面,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语文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高段部分选文是如何运用其独特的教化功能,在语文学科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

一、在语文教材的文化构成中,体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

《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间的文化竞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我们语文教育理所当然的责任。语文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高段部分选文的文化构成,力求较为充分地体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

注重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是本套教材选文中始终关注的问题。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如以“昨天的故事”为线索,从五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上册各编排了一个单元的选文,其中五年级上册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中心,以“难忘的岁月”为话题;五年级下册以“爱国主义”为中心,以“赤子情怀”为话题;六年级上册以“民族精神”为中心,以“民族之魂”为话题。为反映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和人们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感情,六年级上册还精心编排了一个以“爱我中华”为话题的单元。这些选文在高段全部课文中的比率接近20%。其中首次入选教科书的新篇目有《紫桑葚》《隐姓埋名三十年》《香玉剧社号》《怒吼吧,黄河》《太阳与士兵》等。

上述选文的单元编排,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百年来中华民族英勇奋斗、抗争的革命历史和传统,正确理解、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结合起来,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注重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新课标的总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为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本套教材注意选取反映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文章作为课文。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下册各编排了一个以“中华文化”为话题的单元,所反映的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人物和文化成就,五年级上册的单元以反映我国历史上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为主要内容,六年级下册的单元以反映我国历史上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主要内容。根据高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识字能力,教材加大了经典文学作品的入选分量,撷取了古代优秀著作中的精彩片段做课文,不再仅限于改写,而让学生更多体会经典的原汁原味,如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火烧赤壁》,节选自《西游记》的《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节选自《水浒传》的《武松打虎》,以及改编自《史记》的《将相和》,改编自《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等,并在课后练习设计中加强了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引导。此外,教材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还编排了三组我国古代的优秀诗作,分成三课各放入“赤子情怀(爱国主义)”“民族之魂(民族精神气节)”和“情暖人间(关爱友谊)”三个单元。

这些体现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选文在全部课文中的比率占27%。其中很多是首次见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新选文,如《孔子》《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唐玄奘西行取经》《左公柳》《范仲淹的故事》《一身正气》《狄仁杰公正护法》等。这些课文篇目主题明确,选材切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接受能力,事例生动典型,语言鲜活通俗,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帮助他们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注意体现中华各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本套教材在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基础上,还注意展现我国多民族的文化和其他各国的文化。如在五年级下册编排了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单元“多彩的民族文化”,通过生动的课文,向学生展现了我国藏、蒙古、壮、彝、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人物传说、节日风俗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格萨尔王的故事》《神鸟》《刘三姐》等;六年级下册的“神话与传说”单元,不仅安排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还安排了世界其他民族的神话和传说,像《天上偷来的火种》《大卫》等。此外,教材还选取了许多国外名家写的小说、散文、童话、科普等作品,如童话单元中安徒生的《坚定的锡兵》、格林兄弟的《刺猬汉斯》、瑞典著名女作家拉格耶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以及名著阅读单元中的日本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片段)、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唐·吉诃德》中的《战风车》、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克利斯朵夫》中的《童年乐趣》、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片段)等。上述课文几乎都是首次见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新选文。这些选文涉及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瑞典、意大利、西班牙、挪威、希腊、印度等国家,选文范围广泛,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化含量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文化视野的开拓,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对于学生以辩证的眼光审视和吸纳世界文化精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面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入手

《若干意见》指出,应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基本素质,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语文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在落实以上精神时,注意了选文富于现代意识和时代气息,注意现代社会对公民素养的要求与培养。

1.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套教材在六年级以“科学与发现”为话题安排了两个单元。这些单元的文章并不仅仅是科学成果的介绍,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在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发挥合理想像,学会科学思维,如《表里的生物》和《两小儿辩日》这两篇课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提出问题并努力发掘答案;《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意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琥珀》一文意在培养学生根据现实提供的线索,推断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能力;《最佳路径》暗含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思想;而《飞天梦圆》则是赞颂了为了祖国科学事业甘于奉献、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航天精神,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做出贡献。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不仅会被文章中的内容所吸引,还会引发他们进行深刻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2.注意民主法制观念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是现代教育崭新而又十分迫切的课题。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健全,对我们国家稳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的语文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比较薄弱。本套教材力求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以“人间天平”为话题专设了一个单元,选取了有关古今中外法制建设的四篇课文,除《商鞅立木变法》外,其余三篇都是首次见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新选文。教材力图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以及课后练习与单元语文活动的深化、引导,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观念。

3.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

性别平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国务院于2001年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内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的意识,对于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对于未来公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套教材力图在儿童成长中把性别平等意识浸润于学生的心灵。教材专设了一个以“巾帼英杰”为话题的单元,选取了古今中外五位杰出女性(黄道婆、常香玉、南丁格尔、居里夫人、花木兰)的事迹为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女性的优秀品格和卓越成就;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活动设计也体现了将性别平等教育主题与语文活动相结合的要求。

此外,教材的其他单元也注意选取以女性为主人公,反映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文章做课文,如《月下桨声》《彩票》《刘三姐》《虎口藏宝》《隐姓埋名三十年》《秋天的怀念》《女娲造人》《永生的眼睛》《穷人》等,使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

4.注意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本套教材注意发挥语文学科情感教育的特长,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比如,以“真诚的心”为话题专设了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以“自强不息”为话题专设了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又比如,以“温暖的记忆”和“情暖人间”为话题的两个单元,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以“神奇的大自然”“人类的伙伴”为话题的两个单元,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树立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观念,并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这些单元的设立和文章的选择,对于引导学生摆脱“小我”的束缚,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公民的基本素养,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等基本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贴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选文的经典性和原创性

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它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作用,不能以简单的说教和枯燥的文字材料来实现。而优美的文字和感人的形象,都要求材料具有可读性。教材必须保证选文的典范性,在此基础上将人文因素渗透其中。本套教材高段选文贴近学生生活,可读性强,富于原创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初步统计,其中首次见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新选文比率达到72%。这些新选文多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富于典范性。比如,高尔基的《小麻雀》、盛如梅的《金奖章》、安徒生的《坚定的锡兵》、格林兄弟的《刺猬汉斯》、英国民间故事《大拇指汤姆》等;再如,教材用了三个单元的篇幅,引导学生较为系统地阅读名家的经典著作,接受文学作品的熏陶;在其他单元中,也不乏名家名作,如管桦的《小英雄雨来》、韩少功的《月下桨声》、老舍的《我家的猫》、冯骥才的《珍珠鸟》、赵丽宏的《顶碗少年》、峻青的《山海关》、肖复兴的《花边饺子里的爱》、闻一多的《一句话》、雨果的《船长》、林海音的《窃读记》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有着独到的作用。其次,教材在选文时注意趣味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很多文章,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世界,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两个童话单元的文章、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单元和一个神话传说单元,以及三个名著阅读单元,都是两者兼顾的好文章,而在其他单元中,这样的文章也为数不少,如五年级上册“真诚的心”单元的五篇文章、五年级下册“自强不息”单元的五篇文章、六年级两个“爱心”单元和两个“科学与发现”单元的文章以及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校园畅想曲”的四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由于注重了选文的经典性和原创性,重视把选文的阅读鉴赏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本套教材在送审中得到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的好评,专家们称赞说:“本套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编写思想,从整体构思、选文到练习设计,都有诸多的创意。”

标签:;  ;  ;  

未成年人的文化熏陶与思想道德建设--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选编的特点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