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
——以镇江为例
周秋琴
(中共镇江市委党校,江苏 镇江 212000)
摘 要: 通过分析镇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强市”的发展理念、思路及实践,提出推动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努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思路建议。
关键词: 绿色发展;样板城市;镇江市
镇江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也是江苏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镇江市围绕“推进生态领先,建设美丽镇江”目标,初步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
一、镇江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思路
1.精心谋篇布局,规划先行。镇江市始终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坚持走“生态领先,特色发展”之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科学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强力调优产业结构。围绕2020年建成生态城市发展试验区、生态产业集聚区、生态空间保护引领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先导区的目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对面形复杂的佛像进行测量,图9(a)为CCD相机获取的受佛像面形调制的一帧正交光栅像;图9(b)为正交光栅像的频谱.可以看出4 mm光栅间距产生频谱卷积项较小,不影响正交光栅基频的提取.利用上面所讲的方法对图9(a)进行傅里叶分析,分别得到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调制度,计算其调制度比MR,然后查找调制度比和高度映射表就可以恢复物体的三维面形,恢复结果如图9(c),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恢复物体三维面形,与传统的调制度测量轮廓术相比,该方法只需采集一帧图像就可恢复物体三维面形,还可有效避免物体表面不均匀反射率对测量的影响,实现对物体实时快速测量.
2.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镇江践行“生态立市”发展战略,通过改革创新和扎实努力,大力推广绿色经济、绿色生活,把低碳贯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努力探索一条高质量、低消耗、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创新发展道路。
据表1所示,从调查覆盖的地理区域来说,本调查所收集到的招聘信息涵盖了全国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获得的招聘信息是比较充分的。
3.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厚植生态发展新优势。坚持生态优先,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让“生态底色”更加厚实。一是继续精心办好低碳国际(镇江)大会。梳理并跟踪推进低碳大会签约的项目,彰显低碳城市特色。二是聚力建设镇江低碳小镇。制定完善低碳小镇建设规划,用好官塘片区已有规划成果,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先行启动并加快建设会展中心,建成国际低碳大会永久性会址。三是打造低碳发展镇江“样板”。以低碳技术研发、成果孵化、应用展示等为重点,在智慧镇江统领下,提升完善“生态云”功能;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突出生态的“含绿量”;继续实施低碳“九大行动”,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实施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共建绿色低碳的文明生活方式。积极推广可移植、可复制的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管理经验。四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加强生态湿地保护,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研究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扬中“近零碳岛”建设,继续实施“金屋顶”计划,构建能源供应体系。
5.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共筑绿色家园。通过持之以恒的低碳城市建设,镇江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增长。一是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广大市民开展“体验一天低碳生活、力行一件环保实事”公益行动;以长江、运河等水域为重点,开展“保护母亲河”“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我为南山洗把脸”等活动。二是积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2017年能效标识2级以上的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达58%,市区共投放8500辆无桩共享单车,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4.3%。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享。建立社区、企业、公民和政府良性互动的环保协作机制,组织指导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创建,12个镇、8个村已通过省级考核。创建省级绿色社区3个,省级绿色学校6个。
4.先行先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镇江率先在全国建成城市碳排放核算管理云平台,形成智能化的“数据采集—汇总核算—分析发布—监管控制”的运行体系,打造了全国第一朵“生态云”。依托云神工程,在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国土、环境、资源、产业、节能、减排、降碳等数据资源,利用云平台提升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的基础能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镇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已经创成江苏全省唯一的全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了《产业强市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大力构建“2+3+2”产业发展架构,精心打造12条特色产业链。二是促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镇江市自成为我国11个首批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以来,着力绿色制造体系的打造,形成绿色制造的“镇江模式”。三是淘汰低端落后产能项目。全年实施淘汰落后及低端低效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等去产能项目49个,关停化工企业53家,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实践证明,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镇江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赢,提升了镇江城市环境优势和综合竞争力,提高了镇江老百姓环境生活品质。
二、镇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及绿色发展的矛盾与不足
近年来,在镇江城市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镇江市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跨越的坎,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义和谐律可能是人类语言中最高的语义准则(陆俭明,2010),这种普适性原则用来解释上述这种特殊语言现象应该是可行的。在深入揭示某一特殊语言现象时,若糊里糊涂地戴一“语义和谐律”高帽,反而让人觉得意犹未尽,这时还得借助下位的语法分析理论来验证其和谐机制,最后归总于“语义和谐律”。
1.城市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由于人口密度大、经济体量大、开发强度大,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迅猛,城市空间发展诉求强烈,生态空间侵占现象普遍严重,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污染防治仍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资源环境问题仍是制约镇江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5.法治环境不健全,市场力较弱。镇江市法治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仍需持续强化和完善,环境治理的行政主导模式需转变,要逐步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探索建立环境成本合理负担机制和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多元化生态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新时代推动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要进一步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绿色发展的“镇江样板”。
4.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城市对乡村的反哺带动不足,多数地区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各类设施建设滞后,传统文化逐步消亡。
2.城市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城市绿地总量仍然不足,生态服务产品供给的数量、类型、品质、特色仍然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
3.城市自然文化风貌特色趋弱。城市建设普遍存在破坏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城区风貌的问题,千城一面的现象突出。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刚接班时,教师要把规范训练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比如上课后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是否做好,随时纠正学生的坐姿,及时提醒上课不专心听讲和乱插嘴的学生……同时,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习惯和学生沟通好,比如说,老师重复话语时,说明所说内容是重点,应该记下来;老师讲课突然停下来,说明大家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一开始,可能教师会花很多时间去训练这些习惯,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是,一旦学生养好了习惯,教师上课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高起点定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嘱托和“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希望,践行“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绿色成为最优质资产,提升城市宜居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人本价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镇江样板。
2.坚持协调发展,树立探索新理念新模式的坚定信心。高目标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将生态环境高质量目标作为主要指标,着力增强政策设计的系统性,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确保生态环境率先实现根本改善,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保护为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坚持攻坚为重,全力打赢治气治水治土治废等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镇江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扎实抓好产业准入管理、环境准入管理、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的要求;加大“统筹规划、规划统筹”力度,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获国务院批准,增加了空间管制内容,用“多规合一”的思路,将中心城区规划用地与生态红线高度吻合,全力构筑“连山、串城、面江(河)”的网络化生态安全格局,努力建设“精美镇江”。
3.坚持创新发展,高水平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绿色发展的路径中,绿色经济是关键所在。镇江需要进一步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把建设低碳城市作为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载体,把低碳城市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为美丽镇江建设提供绿色产业支撑。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统筹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他们的田间管理如此精准高效呢?他解释说:“曾经我们的祖辈需要上百人管理农场,但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不断升级,我们才能够令繁重的田间管理变得如此轻松。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优化升级,令施肥更加精准高效,既减少了化肥投入,又保护了耕地,保证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4.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合作“新名片”。坚持在国家战略和世界城市体系中谋篇布局,加快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着力创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以低碳城市建设为抓手,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进一步扩大低碳镇江的国际影响力,让低碳镇江成为“国际名片”。
5.坚持共享发展,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城市。坚持以“生态立市”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努力构建历史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和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一是深化精美镇江规划理念的研究探索。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把地域特色文化体现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形成规划导则和行动方案。二是构建大尺度绿道体系。保持留白增绿定力,规划建设城市绿道系统和城市森林公园,以全域景区化、景观化理念塑造“开窗见田、推门见绿”的绿色空间形态。三是推进城市治理。着眼保持和强化城市生态宜居优势,大力实施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积极推进生态修复,通过多规融合等手段进行全域规划,以生产集聚、生活宜居、生态优美的理念进行全域设计,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生态、人文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高标准推进全域旅游。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依托丰厚璀璨的历史文化,融合历史、艺术、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积极推进“旅游+”,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文环境交相辉映、山水花园相得益彰的“美丽镇江”。
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19-0140-02
收稿日期: 2019-03-18
作者简介: 周秋琴(1975-),女,江苏常州人,中特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从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责任编辑 刘 瑶]
标签:绿色发展论文; 样板城市论文; 镇江市论文; 中共镇江市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