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职业培训形势分析与评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市论文,职业培训论文,形势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职业培训基本情况与评估
(一)职业培训发展情况
职业培训是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技能培养和训练的职业教育活动。深圳市职业培训改革经过三个发展阶段:1980—1984年自发办学阶段;1985—1995年逐步规范阶段;1996—现在深化发展阶段。历经改革变迁,职业培训改革取得一些成就。
1、培训数量与质量有所提高。2002年,全市职业培训总量达到116.2万人次,比上年培训量82万人次增加34.2万人次,增长42%。其中,技术技能培训达到59.2万人次,占51%;培训促进就业,全市1.2万失业员工参加培训,其中72.1%实现了再就业。
2、培训方式和内容丰富多样化。2002年,上岗培训95万人次,占培训总量82%;技术技能培训59.2万人次,占51%;生理心理培训30万人次,占26%;职业道德培训80万人次,占69.5%。培训实施中,培训方式和内容相互交叉使用,如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进行职业道德及安全知识培训。
3、培训格局呈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趋势。职业培训模式从以前单一的主要依靠社会民间力量自发办学方式,转变为以企业培训为主体,政府投资的公共培训机构办学为依托,社会民间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培训格局。2002年培训总量中,企业培训100万人次(不完全统计),占86%;公共机构培训7万人次,占6%;社会机构培训9.2万人次,占8%。
(二)技术技能队伍结构变化趋势
经过多年改革实践,职业培训取得两个突破性进展。一是积蓄人才资源存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截止2002年,技能人才存量达到116万人,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其中当年新培养技工10多万人,新引进5000多人。新培养技工与引进之比为1∶0.05,技术技能人才以“本土”培养为主,招聘引进为辅。二是提升劳动者技能和调整技能结构,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中,初级技工78.5万人,占技工队伍比重67.7%;中级技工29万人,占25%;高级技工以上(含技师、高级技师)8.5万人,占7.3%。技工结构比重与1999年相比,初级技工比重下降了7.3%,中级技工比重提升了5.1%,高级技工比重提升了2.2%。
(三)职业培训投资情况
1.政府投资情况。近几年,政府对职业培训投资力度有所加大。一是投资份额有所增加。截止2002年,政府投资职业培训经费累计达3亿元,其中,投资基础性建设2.2亿元。二是相继组建9所公共培训机构。其中市职业技能训练中心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市高级技能人才训练基地,投资1亿多元,设计年培训量10万人次。
2.企业投资情况。从450家职业培训样本企业的调查情况来看,企业投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培训经费,专项用于职业培训。经费提取比例一般为5-6%;经费提取最高比例为10%;最低比例为1%。如桑菲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手机的高科技企业,其按工资总额10.5%提取经费用于职业培训。
第二种是按技术改造与新项目资金一定比例提取经费。高科技企业、现代加工制造企业多采用此方式。如创维集团公司,去年从新产品开发资金中提取1亿多元投入职业培训。第三种是按企业利润一定比例提取培训经费。企业培训对象为本企业员工而不面向社会招生,因此对员工一般实行“免费”培训。企业投资培训经费按上述投资方式估算,年经费总额大概在4~6亿元之间,如果把企业免费培训,如师资费用、员工受训时的工资等因素加以估算,那么企业投资经费大约在6—8亿元之间。
3.社会民间力量投资情况。2002年全市社会培训机构150家,比1999年的98家增加52家。社会培训机构办学场地面积25万平方米,比1999年的13万平方米增加12平方米。社会培训机构总资产3.5亿元,比1999年的1亿元增长2.5倍,平均每家总资产322万元,比1999年的105万元增长2倍。1999年—2002年为社会培训机构迅猛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培训机构每年增加17家,总资产每年增加8304万元。
(四)对职业培训成效的评估
1.职业培训发展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基本适应。1999年—2002年职业培训增长37.4%,每年递增11.2%,同期劳动生产率增长62%,每年递增17.4%,两者保持相互协调的增长关系。据对164家企业调查资料显示,职业培训与劳动生产率存在着“水涨船高”的互动关系。被调查企业近几年工业口职业培训每提高一个层次,劳动生产率可提高10—12%;商业口培训每提高一个层次,劳动生产率可提高11—14%。由此可见,职业培训是劳动生产率的新增长点。
2.初步确立了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培训改革发展方向。改革前,职业培训主要实行按计划培训人才、供应人才的传统做法。改革后,培训实施按市场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培训的新措施,从“按计划”培训到“按市场需求”培训的转变是一大进步。
3.技工结构与经济结构关系不尽协调
据预测,2005年深圳从业人员将达500万人左右,其中从事技术工种岗位人员达165万人,而目前技能人才库存量116万人,其中高级技能人才(技师、高级技师)1400多人,两相比较,缺口达40多万人和2万多人。据市政协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5%的技术工人能胜任本职工作,企业急需那些能独当一面的高级技工。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随着其产业结构调整到位,企业技工队伍结构也趋向合理。企业技工结构比例(高级∶中级∶初级)一般为1∶5∶4。企业技能结构匹配合理,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组合效益。据对450家培训样本企业的调查资料显示,深圳企业技工结构比例一般为1∶1.5∶7.5,有的比例为0∶1.5∶8.5。有一家号称拥有数千人的大型生产企业,连一个技师都没有,企业使用的大多是可代替性强的一般劳动力。技工队伍结构很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需要。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改革思路和战略目标的调整
1.调整改革思路。应该从原来单一思维定势方式,转移到综合思路上来,即从原来单纯的依靠社会力量办学逐步转移到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依托、社会民间力量为补充的综合办学思路上来,使政府、社会、企业形成整体的合力,促进职业培训事业进一步发展。
2.调整战略目标。它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的职业培训体制。政府职能主要是统筹谋划和宏观管理,改革现行多头管理体制,借鉴香港、上海等地的做法,建立新的职业培训(训练)局,明确管理主体,确立新的管理目标;二是要确立宏观规划发展战略目标。要把职业培训纳入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把它确立为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优先战略。要研究和制订职业培训发展的长期目标和具体目标,建立职业培训投资优先项目的决策系统。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优化社会培训资源配置。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发展计划,分阶段、累积地实现改革目标和解决技工短缺和结构失衡问题。
3.坚持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职业培训社会伙伴关系,即建立社会、产业、企业间职业培训相互联动长效机制,使职业培训所生产的产品——技能人才在质量和结构上,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建立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培训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劳动者学技术、用技术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指导、企业和培训机构自主开展职业培训的运行机制,大力促进职业培训事业发展。
(二)政策调整
1.政府投资政策调整。(1)转变观念。应该树立职业培训不仅是一项消费,更是一种投资的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商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职业培训作为培养人才的有效方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生变量,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估算,因追加教育培训投资提高劳动力质量,从而对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扩大投资比例。可借鉴上海、香港等地扩大投资比例,增加投资份额做法,其方式:①按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比例提取经费专项用于职业培训。培训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给社会、企业带来经济效益。②按失业保险基金一定比例份额列支于职业培训。上海按失业保险金的1/3比例提取职业培训经费。培训直接为就业服务,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一定经费,用于劳动者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打通就业通道,实际是保障失业保险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③提取一定份额教育费附加经费投入职业培训。国家规定,教育费附加17%用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因此,应按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在职业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合理计提经费,分别投资于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2.企业投资政策调整。按国家政策规定,企业培训经费按员工工资总额1.5—2.5%计提,并在成本中列支。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应按项目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经费投入职业培训,其费用列入项目预算。政府执行此政策时,应加强检查监督和落实,对未按规定提取培训经费或者使用不当的要严肃查处,不作任何妥协与让步。
3.人才政策调整。①应该摒弃唯“学历”评价人才的传统做法,建立既重学识又重实际生产技能的人才评价标准。要把人才政策调整贯彻落实于人口置换政策之中。在实施人口置换政策时,既要把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有识之士置换成深圳户籍人口,也要把在生产一线掌握生产技术、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置换成深圳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学技术、用技术积极性,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②应该确定技能人才“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政策。③应该建立高级技能人才奖励津贴制度。广州市政府对获得技师资格的人员补贴900元,高级技师补贴1050元。
(三)结构调整
1.职业培训机构布局和结构调整,应遵循“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十六字方针。当前急需做好几项工作:①着力组建职业培训“航空母舰”。筹建50家大型企业培训基地,并帮助他们建立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年培训总量达到200万人次(培训能力比现在100万人次翻一番);组建3—5所培养高级技工的民办、外资办技工学校,在校生达到1.5万人;建设以市高级技校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在校生达到1万人;筹建以高级技能人才训练基地为龙头的高技能人才培训集团,培训能力达到10万人次;建立以市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为龙头的就业技能训练集团,培养能力达到10万人次(培训能力比现在6万人次增长67%);组建以机械行业协会为龙头的企业培训集团(机械行业企业1.5万家,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在该行业组织培训集团,各企业为董事会成员,可以扩大培训覆盖面,提升劳动者技能);建设30家品牌社会培训机构,并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机构质量评估标准制度。②整合现有社会培训资源。其方式:一是撤并退出。对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差,信誉度低的机构,通过依法年审,进行撤并与退出程序。二是精简机构。按照布局要求,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把现有70多家美容美发培训机构调整为40家左右。③优化政策环境。要动员鼓励企业积极投资职业培训,用好用足培训经费,并对职业培训搞得好的企业实行奖励和表彰;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方式,实施培训机构(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战略,为企业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2.技能人才结构调整,应遵循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原则。产业结构调整和演进是以专业化、技术化的人才资本存量与结构调整为基础的,深圳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和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深圳技能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型。这与经济发达国家(地区)“橄榄型”技能结构相比,存在很大的调整空间。因此必须下大力度调整培训结构,提高培训质量和层次,突出技能培训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到2008年,技工结构比例调整为:初级工50%,中级工35%,高级工15%,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服务,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