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江南小学 746000
摘 要:数学教学中的“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等的总和,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关键词:主动性 激发兴趣 树立榜样 直观操作
数学教学中的“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等的总和,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有探求新知的欲望,喜欢独立解决问题,有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热情,能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我认为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关键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兴趣是关键。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游戏法。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玩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低年级的数学加法教学,用卡片的形式找朋友,把算式与和分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找朋友。这样,学生就能在玩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视图法。即用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视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把教学内容和图画、视频结合起来。比如中年级数学四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让学生任意画一个四边形,把它的四个角分别剪下来,然后把四个角拼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拼出了一个周角,说明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奖励法。比如分配给学生学习任务,对完成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并且重在精神奖励,如全班给他鼓掌或竖大拇指。这样,学生就有成就感,学习的兴趣就浓厚了,学习的自主性就增强了。
4.实践法。即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小学数学“乘法的意义”教学,学生在做操排队时,每排8人,5排共有多少人?就是求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这样就比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有趣多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放手让学生去做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不要怕学生出错,放手让学生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如果老师和家长放不开,管得过多、过细,学生就有依赖性,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减弱了。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才能使学生不受干扰而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以诱导或暗示的方式把学生思路限制在自己为他们设计好的模式中,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结论,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树立榜样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有效方法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对学习上主动性强的学生进行表扬、宣传,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并让这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多和主动性弱的同学交流、引导,带动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重视直观操作是培养学习数学主动性的主要途径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切始于亲身体验活动之中,动手操作既是学生学习概念、理解法则、推导公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又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可以先问学生:“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吗?”使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过一个顶点向对边做一条高,然后沿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把剪下的三角形拼在平行四边的另一边。学生主动操作观察:转化成了什么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最后得出结论:转化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五、注重实践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必要条件
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数学是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起来亲切、真实,进而产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松动的桌凳、建房时用的门框、电杆支架等实物,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使上述实物固定不变形?让学生动手实践,充分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又如,教“统计图表”时,让学生深入到家庭、银行开展实践调查活动,然后进行统计,让学生感到“统计知识”真正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明白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从而产生了“我要学有用的数学”的强烈需求。
总之,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师首先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要欣赏学生、关注学生、期待学生,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激励学生,使学生身心愉悦、心境良好。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再次,教师还要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最后,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论文作者:徐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学生论文; 主动性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角形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主动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