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大旗,你能打多久——平价销售热中的冷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平价论文,你能论文,大旗论文,多久论文,冷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低价为显著特征的“仓储式平价商场”在南方沿海首开先河不久,这种新兴的营销方式使迅速向内地传播,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开办了平价商场,形成一股不断高涨的“平价”热潮。但是,透过沸沸扬扬的热浪和新闻媒介的爆炒,平价销售背后的隐患及经济界人士的忧思尤须引起关注。
平价风缘何热起
平价商场在我国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近年来,物价涨幅居高不下,特别是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广大工薪阶层颇感囊中羞涩。精明的商人看准时机,把经营对象描准了普通工薪层消费者,重操起薄利多销的经营之道。因而,这种商店一经问世,便大受欢迎。
平价商场的价格一般比市场零售价低15~20%。这里没有豪华装修,只摆些仓储式货架,减少了投资;实行开架自选购物方式,使服务人员比一般商场少了三分之二,节省了人力费用;直接从生产厂家购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进价。商场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薄利多销,从而使买卖双方互相受益。
被通货膨胀困扰着的人们,在一片涨价的喧嚣声中,突然发现了营销平价商品的地方,对平价购物便投入了格外多的热情。北京的物美商城在同质商品的售价方面比其它商场低8~20%,商城自今年初开业以来销售额不断上升,目前每天达60多万元;石家庄的蓝天商厦改为平价后,日营业额超出原来的三倍;深圳的万佳平价商场,日客流量达1万人以上,日销售额超过六、七十万元。这些现象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优质低价商品的渴望。毕竟,目前的消费主体依然是为数众多的普通工薪阶层,他们的需求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赞誉中的不和谐音
仓储式平价销售是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结果,是经营者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采取的一种促销手段。对于这种新的营销方式,多数消费者认为,平价商场薄利多销,使消费者受益,对平抑物价也有好处,应该得到发扬。
但是,商业界部分人士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平价销售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低价微利会限制商业的发展,人为抬高物价与人为降低物价都对市场不利,商业就应该随行就市。此外,商业不只是对消费者负责,还应该对国家和企业自身负责。对消费者来说,东西越便宜越好,但是商场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对国家税收,企业发展,员工收入都是不利的。照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就需要找到一个商业经营的合理利润,而不是越低越好。
经济界也有专家认为,如果平价销售一哄而起,失去调控,只要夺去社会购买力的20%,那么,这座城市的整个商业将会萎缩,社会资金将立刻紧张,要引发的,将是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
北京某学院的一位教授认为,微利销售不是灵丹妙药,不可作为长远之计,因为微利是以薄利多销为基础的,假如风行起来,薄利不能多销怎么办?他认为目前的商业总围绕压价竞争作文章,却不肯在加强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结果是两败俱伤,难以持久。
除众多商场外,另有不少生产知名品牌产品的厂家也搞起了“仓储直销”,纷纷上马搞“仓储”势必会造成分布密度失控,这很容易偏离“仓储平价销售”本来的性质,演变成又一种商业竞争中的“价格大战”。这不是通过正常的销售渠道和价格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里,而是靠降低价格抢市场,是一种违反商业正常活动秩序的行为。
对于认为平价经营是平抑物价的有效手段的观点,专家认为,引起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因素有三个,一是价格体系的结构性调整,二是因工资、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导致的成本推动,三是消费基金增长过快而造成的需求拉动,三者均属宏观范畴。因此,平抑物价需要通过宏观手段,不是几家商场所能做到的,实行平价销售,只能是一种营销策略。
另外,还有许多平价商场因种种原因难以做到真正“平价”,这种现象更应引起注意。
平价为何价难平
有传媒报道,今年六月,在深圳最先打出“平价”旗号的马尔斯平价超级市场刚刚过完其周岁生日便宣告停业,据了解,其原因主要是难以承受巨额的场地租金,马尔斯开业以来,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一方面,商品的加价率只有10%,另一方面,每月场地租金高达67万元,若继续经营只能导致更严重的亏损,所以只好忍痛割爱。马尔斯歇业显示出刚成雏形的平价商场潜在的危机,给当前的平价销售热亮起了红灯。
在深圳,尽管平均每月就有一家平价商场诞生,但经营一段时间难以维持的不止马尔斯一家,许多商场受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限制,加上竞争激烈,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再付高额租金,的确难以为继。国外的“仓储商场”多选市郊地段,利用仓库做销售场地,直接减少了投资和费用。而我们的仓储商场不少是建在繁华市区,投资必然增大。原则上,这些都属于销售成本,必然要从价格上找回,真正的平价也就难以做到。为摆脱这一困境,许多商场只好提高商品加价率,长此下去,“平价不平”将在所难免。
就在不久前,《市场报》曾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北方某市的平价商场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同种商品平价商场比其它商场只低2%左右,个别商品甚至高于其它商场。据此,调查者得出结论:平价商场不平价。
对此,某些平价商场的解释是:他们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国营大商场有先天优势,集体企业的平价商场比不了。他们多是租地经营,地租占去相当大的开支。再有,个体户对商场的冲击也很大,有的个体户偷税漏税,这本身就构成了不公平竞争。个体户从各种各样的批发市场进货,价格压得很低,有些平价商场的进价还不及个体户的零售价。
某平价商场经理对此也颇有怨言:为减少人员开支,他们连搬运工都不要,各种杂活都由售货员自己干。即使这样“开源节流”,销售价格也只比市场价格低5%。稍不留神,就要赔钱。
除“平价不平”之外,消费者尤须注意的是,某些商场还把“平价”做为倾销积压产品、劣质产品,甚至是假冒产品的“烟雾弹”。最近,北京质量监测部门对一家平价商场检查时发现,顾客以低于市场价30%成箱扛走的一种牌子挺响的味精,就是厂里一批质量不合格,本应销毁的产品。该商场把“平价”招牌作为劣质产品的倾销手段,以“实惠”诱惑消费者盲目购买,这比“平价不平”更应引起警惕。
走出平价销售热的误区
平价销售作为新生事物,在我国发展较快,这种发展趋势迎合了大众消费需求固然可喜,但我们也已经看到,确有一些平价商场并未做到真正“平价”,以致广大消费者不满意;还有的虽做到了“平价”,但却因经济效益不佳而处境艰难。另外,在某些城市,失去调控的盲目发展势必造成平价销售的过多过滥,不仅给当地商业零售业造成冲击,其本身也将走入一条死胡同,那么,如何走出这一误区呢?
实践表明,平价商场不一定非要挤进场地昂贵但居民并不多的繁华商业区。近年来,大中城市的住宅区有由城市中心向外环扩展转移的趋势,而平价商场的最大顾客群是城市普通居民,它的“生存空间”,应该在最接近普通居民的住宅区。深圳市消委会建议,考虑到平价商场租金高,选址难,政府在建设新住宅区时,应把平价商场与学校、幼儿园、菜市场等一并纳入规划。这确是很有眼光的举措。
对于平价商场自身来说,实行低价销售策略,必须实现两个步骤:低价进货和降低销售成本。如实现低价进货,只有通过大批量来争取生产厂家最大限度的优惠,而进货量又取决于销售量,这就需要商家练好“内功”,依靠广告宣传和优质服务等各种有效措施促销,争取消费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薄利多销,使消费者受益,企业因此也能得到发展。不练“内功”,光是口头上喊要“平价”,即使一时能做到,也不会持久。
降低销售成本是平价商场既让利消费者,自己又获取利润的必要途径。这就需要商家深挖内部潜力,降低经营管理费用和损耗率,依靠薄利多销批量进货批量销售,缩短资金周转期。最好还要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分析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不断补充和调整经营品种,既为商场提供了现代化经营管理手段,同时,也大大减少了雇员,降低了人工费支出。另外,调整商品经营结构,重点向居民消费量最大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倾斜,以此做为主要商品种类,也应成为立身之本。
此外,政府和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平价销售的宏观调控,一方面要为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多提供一些服务和支持,使消费者和企业都能从中受益;另一方面还要引导企业看到,实行低价策略并非对所有商家都合适,应根据自身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进行市场定位,不可一昧通过降低价格来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导致价格混战,使自己和国家蒙受损失。针对某些地方平价商场数目过快增长的势头,应采取措施适当调控,阻止其过多过滥,盲目发展。
尚在襁褓中的中国平价销售业仍在摸索着前进,究竟应该怎样发展,这不仅需要商家自己思考,也应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标签: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