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传播格局中的舆论引导体系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舆论论文,格局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经济社会多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社会舆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愈益突出,舆论传播作为社会舆论的现实反映,从传播思想到传播内容,从传播形式到传播方法,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多元传播格局正在形成。如何在多元传播格局中强化社会主流思想价值的传播和主流舆论的传播,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是媒介乃至整个社会系统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多元传播格局的基本特征
传播目的意图多元。传播的着眼点、出发点、落脚点体现多元特征,传播意图呈现多样化趋势。有的是客观传播新闻、信息和正确思想理念,进行正向传播和引导;有的专门放大负面的信息和舆论,传递另类价值观念,对受众进行误导;还有的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以虚假舆论传播内容和不正当手段对现行制度和意识形态进行诬蔑和具有蛊惑性的攻击。
传播思想理念多元。各种思想理念在社会系统和群际间传播,此消彼长,真真假假,虚实难辨,或互相交融吸纳,或彼此碰撞交互,形成各种思潮同步传播、各种思想观念同步展现的局面。
传播价值观念多元。不同的价值观念在相同或不同的传播媒介上展现,甚至同步注入和影响同一受众或同一受众群体。核心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不同价值体系的交互碰撞中,在多元价值观念的斗争中,在战胜错误思想的进程中逐步确立。
传播信息内容多元。丰富的资讯,海量的信息,几乎无所不包的内容,在传播中集中凸显或逐步展现,内容的多样化、丰富性给受众带来了广阔信息选择空间,也带来了理清传播思想、判断传播内容、甄别虚实信息和选择性接受的难度。
传播热点重点多元。社会热点问题纷繁在传播中呈现,不断向纵深推进,对热点问题的深入性挖掘、多角度延展、全方位解读贯穿各个媒介的传播之中。舆论关注重点由特殊向普遍,由局部向全局,由个体向整个社会体系,日趋复杂多变,普通问题也常常经传播发酵放大演变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热点重点问题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日趋复杂多变的特征,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传播方法形式多元。各种传播媒介的传播方法策略日趋多样化,更显丰富性,更见多元样态和多种形态特点。传播方法策略由传统的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式、多向交互式转变,由延迟性传播向即时性现场传播演变。传播由一般的议题确定、结果可控向无议题、无定论、无调控、无主持演变。策略的多元性、多角度、无模式都增加了传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传播媒介载体多元。媒介形态发生多元变化,由单一的传统媒介向多元媒介转变,各种新兴媒介和新媒体层出不穷,电子平面,有线无线,传统现代,空中地面,混合交叉,多元覆盖,人人拥有媒体、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已经来临。多元媒介、多元载体、多元传播不仅带来了舆论的复杂性和调控难度,也带来了多元媒介的竞争与角逐。
多元传播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和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看,是社会现实发展在舆论传播中的集中体现。
首先,社会的多元发展是传播多元化的基础。媒介传播内容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传播形式是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多元化特征愈益突出的多元时代,社会系统多元必然带来社会传播的多元化特征,媒介的多元、媒介传播的多元都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
其次,人的思想观念多元促进了传播的多元。传播不仅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社会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反映,也体现着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体现着社会群体价值需求。人的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多样性也必然推动和促进传播思想的多元,带来传播价值的多元,形成传播内容的多元,进而形成多元传播格局。
此外,科技发展和手段的多元为传播的多元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尤其是传播技术的革命、传播手段的更新、传播载体的日新月异,使多元传播从设想变为现实,给理论赋予了载体,在客观上为多元传播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支撑,在客观上推动了多元传播格局的形成。
二、多元传播格局对舆论引导的新要求
多元传播格局带来传播思想的多元分散性,形成信息的纷繁复杂性、内容的浩繁多样性,造成传播效果的不可控性,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也必然对舆论引导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要求引导目标聚合。要在多元价值和判断体系中,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努力通过有效引导整合形成正确的引导目标,要通过正确的社会舆论的关注、传播和推动,促成民意正向集中涌动,形成舆论聚合、目标统一融合、社会力量整合,实现整体发展的目标和多元共赢的局面。
要求引导方向正确。要在多元复杂的发展方向和舆论走向中确立清晰准确的引导方向,通过舆论引导将各种社会舆论引入正确的轨道。
要求引导价值主流。要在引导价值判断选择中,确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引导价值在众多价值理念中冲破阻碍,树立主流价值体系,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念,融入主流社会系统,并在推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要求引导维度精确。要在引导价值观念体系的树立与构建过程中,在措施方法手段的运用中,努力追求引导维度的精准、清晰、适度,使舆论引导从目标方向效果到整个过程可调可控、方法适当、内容适度,取得最佳效果。
要求引导内容客观。要在引导内容的传播中,坚持真实客观准确的内容体系和原则,用客观方式引导,用社会现实说话,力争收到客观准确的引导效果。
要求引导时机迅捷。要把握好引导的时机,既要做到主流舆论和正面引导抢占先机,又要把握好时机,放大正面传播引导的积极效果。
要求引导手段开放。要适应多元传播格局的形势发展和要求,用开放的视野思考传播,用开放的思想指导传播,用开放的手段组织传播,用开放的方法做好传播,调动发挥各种媒介的力量,为正确的传播方向服务。
要求引导措施平衡。要采取综合性引导措施,多措并举,推动引导媒介的平衡有序,实现社会体系的平稳运行,实现各项引导措施的整体性平衡,实现引导工作的均衡发展。
要求引导方法艺术。要努力创新引导方式方法,主动运用新的引导经验,引导媒介进行积极主动多向互动式传播,努力实现贴近引导和艺术引导,提高引导的贴近性、艺术性,取得最佳传播效果,在传播融合中形成发展壮大正确的舆论。
三、多元传播格局中的舆论引导体系构建
要遵循传播规律,立足于多元传播格局中舆论引导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注重舆论引导的一般性原则和多元格局中的特殊引导需要,以“开放视野里的舆论应用”为基本手段,放大社会舆论的正面效应,用主流舆论的盛起促使舆论杂音的消退,以社会制度调节、意识形态推动、大众媒介引导、先进文化引领为主要途径,以主流舆论建设为核心,建设一个符合实际、贴进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引导力系统、影响力系统、文化力系统等三大版块构成的导向需求型舆论引导系统,并依此进行基础制度的创建、舆论工具的创新和引导手段的更新,构建多元传播格局中的新型舆论引导体系(如下图)。
引导力系统 影响力系统 文化力系统 舆论引导体系
舆论对流 制度调节 舆论推动 社会调控 媒介传播 文化粘合
舆情收集分析 新闻危机管理 和谐社会构建 社会文化发展 新闻舆论引导 意识形态推动
新型舆论引导体系兼顾了舆论引导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特别立足于多元传播格局的现实需要,既谋求解决一般的社会舆论引导问题,又通过社会舆论交流、融合、宣传、引导等各大平台的打造,实现多元传播格局中的上下层舆论对流、各种利益调适、整体形象塑造。
从引导主体、手段、目标来看,引导力系统注重党委、政府和决策机构的制度调节和舆论掌控,影响力系统注重大众传媒及其从业人员的传播能力提升和有效的舆论引导,文化力系统注重社会成员共同的思想意识推动和文化粘合。三大系统按照舆论的三级传播规律,紧密联合,互为基础,互相促进,三位一体循环运行,着力加强政府行政资源的整合和优势,提高社会舆论引导能力,提升舆论引导效果。
1、防御型舆论引导战略:建设引导力系统
建设引导力系统是多元传播格局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构建和谐舆论的基础工作。通过舆论机构的发动和舆论制度的建立,快速、准确地反映民意,促进上下层舆论对流,并有效地把政府意见转化为公众舆论,通过社会制度调节,为舆论引导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支持,调和不同的意见或观念,达成社会共识,促进和谐舆论的形成。
(1)建立完善舆情收集分析体系。要着力构建舆情信息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多渠道的舆情信息调查收集网络,打造多层次的舆情信息决策响应系统。高度重视社会对舆情的分析研判,加强舆情调研,及时分析社会舆论动态,强化社会舆论的合理调控,切实提高把握舆论的能力和引导舆论的水平。
(2)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要通过政府上网和电子政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净化和引导舆论。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以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引导社会系统的诚信建设,形成社会系统的良好执行力,减少社会热点问题发生,消除舆论引导的社会情绪压力。
(3)建立完善新闻发布体系。要建立新闻发布会长效工作机制,建立覆盖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领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中外记者采访管理协调机制,开展正向传播引导,端正社会视听。要提高国家公务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者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增强多元传播格局中社会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4)建立完善新闻危机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和新闻危机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社会舆情预警制度,做到舆情反映的制度化、经常化,及时疏导社会情绪,做好事前预防、事中引导、事后正面宣传回应公众舆论,形成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2、主动型舆论引导战略:建设影响力系统
建设影响力系统是多元传播格局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构建和谐舆论的关键环节。通过意识形态推动和新闻舆论引导,整合、运用和传播健康积极向上的舆论资源,形成主流舆论强势,实现舆论和谐。
(1)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要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研究、组织和策划,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舆论阵地,形成强势主流舆论,影响社会舆论场、群体舆论场和人们的口头舆论场。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做好矛盾化解、疏通工作,做好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工作,做好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树立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影响并共鸣于人们的认识,从最深处影响人们的思想,实现人心和谐公正。
(3)提升主流媒体引导能力。要注意加强对主流媒体的支持和扶持,更好地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主流媒体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高引导水平。针对不同时期社会舆论的内容和变化情况,热情传播真实反映民意、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有利社会发展的正确社会舆论;及时制约消极、落后、具有破坏性的消极社会舆论,把人民群众的注意力、兴奋点、积极性引导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造新生活的实践中去。通过热点引导、典型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同时,建设科学、正确的舆论传播基地,提高传播质量,扩大传播影响,形成舆论强势。
(4)引导新兴媒体发挥积极作用。要重视和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的作用,探索积极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引导新媒体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严格按规范运作,尤其要加强对信息来源的把握和传播内容的把关,冷静地辨认并防止那些有意的、非理性的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不和谐的杂音。深入研究新兴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趋势,发挥新兴媒体优势和作用,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有序发展的媒体态势,构建多元传播中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5)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构建大外宣格局,建立针对国际强势媒体的公关协调机制,有效引导国际舆论,减少噪音、杂音。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构筑国际化传播覆盖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好地发出中国的主流声音。要加强协调,打好对外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总体战,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有效影响国际舆论,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
(6)创新舆论引导组织体系。要进行舆论引导组织体系的创新,培育非政府组织和民间意见领袖,建立政策讲解员、文明监督员等民间队伍,尽可能多地将政府的直接引导过渡到间接引导,借助中间组织,集合自发的离散民意,开展理性的表达和诉求,有效整合民意,增进舆论和谐。
(7)完善舆论引导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新闻评价体系,对新闻报道工作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点评,对新闻媒介及其传播引导活动进行评估,并加强舆论引导评估结果的应用。加强对媒介舆论传播和引导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善舆论引导的宏观管理调控体系。
3、互动型舆论引导战略:建设文化力系统
建设文化力系统是多元传播格局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构建和谐舆论的重要途径。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和先进文化打造,营造和谐文化氛围,促使主流舆论转化为文化力量,形成舆论的对内凝聚力和文化的对外吸引力,实现舆论总体和谐。
(1)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立足改革发展大局,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步伐,消除和化解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消极因素,减少不和谐舆论因素生存发展的空间,以社会和谐带动舆论的和谐。
(2)推进社会文化发展。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产业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扩大先进文化的传播力、优秀文化的吸引力、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社会舆论的文化凝聚力。
(3)加强社会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培育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引导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培育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
(4)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形成覆盖广泛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提高公众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媒介的使用能力、对舆论的分析判断能力,增强受众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舆论主体意识,消除不和谐舆论传播的土壤。
(5)构建和谐媒介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媒介政策法规,加强对媒介运营发展的调控,构建分布科学、功能互补、良性竞争、和谐发展的媒介格局,营造有利于媒介发展的和谐氛围,形成支持主流媒体充分发挥作用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