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法则学框架下东西方管理理论的比较——探索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的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科学论文,学派论文,东西方论文,走向世界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4X(2010)10-1421-05
为了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十一五”发展战略中“逐步建立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学科基础”的战略目标[1],我国管理科学工作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2~8]和不懈的努力。在界定了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内涵和特色、分析了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我们提出“通过寻找东西方管理的共同点,让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的策略[9],以西方的CmCvAwAs系统理论和东方的物理-事理-人理系统理论为例,分析了东西方在系统方法论层面上的相互联系。
CmCvAwAs系统理论是建立在思维法则学(nomology)基础上的。为了进一步探索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的道路,在思维法则学大框架下,我们将从CmCvAwAs系统理论提供的结构化框架视角,审视MASLOW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SDLC)理论、SHEWHART和DEMING的质量管理理论、TUCKMAN的群体发展阶段理论等一些西方管理理论和物理-事理-人理系统理论、东方管理学、和谐管理理论、和合管理理论等一些东方管理理论,提出该系统理论对于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的理论含义,并据此探寻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的机遇和挑战。
1 思维法则学下的CmCvAwAs系统理论框架
诞生于西方的思维法则学,是管理哲学和系统方法论层次的理论,汲取了哲学[10]和心理学[11,12]的理论成果,利用了数学中的理性思维,具有严谨的理论体系[13~15],试图用尽量科学、严谨的范式提供系统化的方法论,用来分析具有人文特点和社会属性、易受主观倾向影响的问题。CmCvAwAs系统理论是在思维法则学基础上提出的一套系统方法论[16],包含了均衡、调整等一些东方的哲学思想[17],从系统科学角度,可以为管理理论的比较提供一个结构化框架。
CmCvAwAs系统理论包含“内在发展-外在发展-调整世界-调整自身”4个维度,由CmCv和AwAs 2个系统框架组成,见表1和图1。
表1给出了内在发展维度和外在发展维度,它们共同构成CmCv系统框架。在内在发展维度上,给出了由低到高的3个层次:身体-物质需要、心理-心理偏好、精神-道德价值;在外在发展维度上,给出了由小到大的3个层次:个人-技术方面、他人-周围环境、世界-综合情境。由此,共同构成具有9个典型特征区间的结构化比较框架。9个特征区间分别是物质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情感的、艺术的、宗教的、神秘的[9]。
CmCvAwAs系统理论中的“调整世界”和“调整自身”维度构成AwAs系统框架,图1给出了解决复杂问题时需要考虑的“筹划-执行”和“环境-人员”2对因素,解决复杂问题时的“提议-领悟-调动-推行”步骤和策略,以及在“筹划与执行”之间、“环境与人员”之间需要做好“平衡”的思想。此外,需要通过顺时针方向的“调整世界”和逆时针方向的“调整自身”,保持“提议-领悟-调动-推行”之间的均衡[9]。
CmCvAwAs系统理论认为,在管理活动的思维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表1和图1的思想,在表1的9个特征区间内部及相互之间进行微观的和宏观的动态调整,同时,在管理活动的循环过程中,需要通过“调整世界”和“调整自身”在各个方面保持平衡。
2 CmCvAwAs系统框架视角的8种东西方管理理论
下面利用CmCvAwAs系统理论提供的结构化比较框架,按CmCv系统框架和AwAs系统框架分类展示一些东西方管理理论。
2.1 CmCv系统框架视角
2.1.1 CmCv系统框架视角的2种西方管理理论
CmCv系统框架视角的MASLOW需要层次理论和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SDLC)理论见表2和表3。
2.1.2 CmCv系统框架视角的2种东方管理理论
(1)CmCv系统框架视角的物理-事理-人理系统理论 根据我们对物理-事理-人理系统理论[18]的理解,一方面,“物理”与CmCv系统框架中的“个人-技术方面”对应,“事理”与“世界-综合情境”对应,“人理”与“他人-周围环境”对应。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来说,CmCv系统框架中的“外在发展”反映了大“事理”,“内在发展”反映了大“人理”,CmCvAwAs系统理论中调整的思想反映了“物理”中需要遵循客观规律的思想,见表4。
(2)CmCv系统框架视角的东方管理学
根据我们对东方管理学[19]精髓的理解,东方管理学的“三为原理”与CmCv系统框架中的“内在发展”对应,“四治体系”大体与“外在发展”对应,“五行管理”大体对应于CmCv系统框架9个“特征区间”中的5个特征区间。具体来看“三为原理”与CmCv系统框架中的“内在发展”维度的比较。“人为为人”强调“每个人首先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然后“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身的行为”,这与CmCv系统框架“内在发展”的规律大体是一致的,与第1个层次大体对应;“以人为本”的本质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目的而非工具”,不仅崇尚“主体人”的“生命主体、道德主体、精神主体”,也注重“管理主体”和人格的“独立、完整和平等”,这与CmCv系统框架“内在发展”的思想大体是一致的,与第2个层次大体对应;“以德为先”强调“道德伦理在管理中的作用”,与CmCv系统框架“内在发展”的第3个层次大体对应。“四治体系”中的“治身”即“自我管理”,与CmCv系统框架“外在发展”的第1个层次对应;“治家”和“治生”都涉及他人及周围环境,与“外在发展”的第2个层次大体对应;而“治国”涉及到更广的综合情境,与“外在发展”的第3个层次大体对应。“五行管理”是“‘三为’、‘四治’理论在实践环节中的具体表现”,大体可以对应于CmCv系统框架“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共同形成的特征区间中的一部分,见表5。
2.2 AwAs系统框架视角
2.2.1 AwAs系统框架视角的2种西方管理理论
CmCv系统框架视角SHEWHART和DEMING的质量管理理论和TUCKMAN的群体发展阶段理论见图2、图3。
2.2.2 AwAs系统框架视角的2种东方管理理论
(1)AwAs系统框架视角的和谐管理理论 根据我们对和谐管理理论[20]的理解,“它以‘和谐主题’作为管理分析的基本出发点”,对应于AwAs系统框架中对各方面均衡的寻求;“以人与物的互动以及人与系统的自治性和能动性为前提”,对应于AwAs系统框架中“人员”与“环境”的兼顾;“和则”与“谐则”与AwAs系统框架中的“筹划”和“执行”大致对应,行动之前的筹划过程需要寻求“和”,行动之中的执行过程需要寻求“谐”;“和谐耦合”与AwAs系统框架中的“调整世界”和“调整自身”的思想基本一致,见图4。
(2)AwAs系统框架视角的和合管理理论 根据我们对和合管理理论[21]的理解,它“是建立在‘和合’哲学思想基础上的”,“‘和’,即和谐、和睦、和平、协和、中和;‘合’,即合作、联合、结合、融合、组合”。“和”、“合”联系在一起,体现了通过寻求均衡、保持和谐来共同获益的思想。现实中常常出现不“和”和不“合”,这时就需要通过“调整自身”和“调整世界”来达到“和合”,因此,“和合”对应于AwAs系统框架中寻求各方面均衡的思想。AwAs系统框架用于冲突管理时,见图5:由横向上的“和谐状态”和纵向上的“手段运用”2个维度构成4个象限:协作(交融)、合作(同意)、对峙(劝服)、冲突(争斗)。在“冲突”象限时,通过“调整自身”,减少对职权和地位(权威)的运用,可以降低冲突的程度,化冲突为对峙。在“对峙”象限时,通过“调整自身”,增加对人性化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和解的程度,化对峙为合作。相反,如果试图利用职权和地位,通过“调整世界”,来改变冲突状态,就会使冲突升级,并通过武力的运用,有可能获得暂时的臣服,取得不稳定的协作状态。
图5 AwAs系统框架用于分析冲突管理
3 CmCvAwAs系统框架视角的东西方管理理论比较
通过直观比较可以看出,MASLOW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理论与物理-事理-人理系统理论、东方管理学具有相似的体系结构,提供了一个发展型的管理分析和决策结构;质量管理理论、群体发展阶段理论与和谐管理理论、和合管理理论具有相似的体系结构,提供了一个调整型的管理分析和决策结构:这2类管理分析和决策结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构成结构化定性决策的科学基础,可运用于管理中的定性分析和决策。
4 思维法则学下CmCvAwAs系统理论对于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的理论含义
从思维法则学下的CmCvAwAs系统理论框架来看,西方管理理论中的许多基础元素,在中国的管理思想或管理实践中存在已久。由此可见,西方管理理论不见得比中国的管理思想高明,只是中国管理思想中许多有益的基础性元素以比较零散的形式存在,没有形成体系;而西方管理理论抢先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结构,因此可以说,中国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中蕴涵了丰富的基础性元素,有待于被萃取、被体系化,有待于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建立理论和学说,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涌现。
由于语言、文化及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等原因,西方管理理论在世界上具有先发优势,中国的管理理论暂且没有进入世界管理理论的主流,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强大和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管理实践的结果会向世界证明中国管理思想的力量。中国管理学界和实践界需要联合起来,对中国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中基础性元素进行发掘、分析、整理、提炼和升华,形成从形式上到内容上都被世界接受的一些中国管理理论。
在思维法则学框架下借助CmCvAwAs系统理论对东西方管理思想中的基础性元素进行比较,有助于发掘、分析、整理、提炼中国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中的基础性元素,可以为中国管理思想的体系化构筑基础。随着诸多中国管理思想的体系化和理论化工作的不断发展、完善和在中国管理实践中的检验,中国的管理理论丛林必将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强大而屹立于世界管理理论丛林之中:这是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的巨大机遇。
虽然东西方的思维法则大体相同,但东西方在具体的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加之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管理研究基础、研究方法、论文规范的东西方差异,导致长期以来中国本土的管理理论很难被国际管理学界理解,也就很难走向世界,因此,中国管理学界迫切需要熟谙东西方文化、能自如运用中英文表达原创思想和理论的一批学者,在融会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借鉴东西方已有的管理研究基础,运用国际通行的研究方法,按照国际管理学界主流期刊的论文规范,向全世界输送蕴涵在中国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中的丰富元素,以及从中涌现的中国管理理论:这将是对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的巨大挑战。
5 结语
为了进一步探索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的道路,我们沿着“寻找东西方管理的共同点”的思路,在思维法则学下,介绍了CmCvAwAs系统理论的结构化框架,展示了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理论、质量管理理论、群体发展阶段理论等一些西方管理理论和物理-事理-人理系统理论、东方管理学、和谐管理理论、和合管理理论等一些东方管理理论在CmCvAwAs系统理论框架中的情况,分析了思维法则学下的CmCvAwAs系统理论对于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的理论含义,给出了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的具体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