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丁燕,杨晓会,鲁芮彤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650021

【摘 要】目的:分析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60例行介入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就医。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并且按照电脑排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四项指标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运用介入溶栓治疗时,以综合程序化护理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介入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生存质量

引言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高发的一种外周血管病变,其在发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瘀滞性溃疡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且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方案,患者的症状将会严重化。对于该种疾病,临床多选用外科手术治疗。但是,这类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损伤较大,且如果血栓形成的时间较长,完全清除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2]。对此,临床对该种疾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案。介入溶栓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案,其具有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等特点[3]。在选用该种治疗方案时,运用良好地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其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系统性、整体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其在运用于这类患者时的临床效果显著。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60例行介入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就医。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并且按照电脑排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3.28±3.21)岁,发病时间3h~10d,平均发病时间(5.4±1.2)d;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3.20±3.47)岁,发病时间4h~10d,平均发病时间(5.3±1.2)d。其中,28例患者为长期卧床所致、19例为外伤所致、6例为术后形成、5例为产伤所致。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为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为患者营造良好地护理环境等。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为:

(1)制定护理计划。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病情观察与评估。且对患者的具体需求进行了解,根据相关资料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2)心理护理。一般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这很容易使得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感,治疗的依从性与耐受性相对较低。护理人员必须要及时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且以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疏导,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树立其治疗积极性。(3)社会支持。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家属以及护理人员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保持良好地态度,且掌握熟悉的操作技能,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与安全感。另外,患者家属必须要对其进行支持与鼓励,增加患者治疗信心。(4)系统护理。做好专科护理工作,在溶栓期间,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注意栓子的脱落。同时,引导患者科学饮食,加强维生素的摄入量,控制其血液浓度。对患者排便进行干预,避免腹部压力过大所引起的血栓脱落。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下肢回流,降低复发率。叮嘱患者在睡前进行温水泡脚,改善其血液循环功能,降低血栓复发。

1.3 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其项目主要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其总分均为100,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四项指标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讨论

介入溶栓是当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方式,其在运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的康复,其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而在整个治疗中,采用良好地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护理效果。尤其是很多患者在治疗后,都存在生活质量降低的现象,使得其对治疗的满意度有所缺失。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干预,其护理内容均较为常规,缺少对患者的关怀,满意度相对受限;观察组患者运用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在内容上相对全面,自患者的心理到生理,都能够受到良好地干预,从而有效地调节了患者的情绪,使得治疗效果有所提升。从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能力、生活能力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其应对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引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降低危险因素对自身的影响,改善其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运用介入溶栓治疗时,以综合程序化护理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陈艳,毛桂珍,黄连欣.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7):3071-3073.

[2]贺丽君,孟祥云,窦琳.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2):77-79.

[3]刘沙沙,胡思琴,杨春,杨金艳.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0):254-255.

论文作者:丁燕,杨晓会,鲁芮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丁燕,杨晓会,鲁芮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