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优化心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前,著名作家王蒙在参加山东广播电视台《新杏坛》节目录制时,与现场观众一起探讨如何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果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而一无所获,我愿意给他赔偿 主持人:今天,有一个问题很现实——究竟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能给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尤其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它到底有什么价值? 王蒙:我觉得我们今天面对的,就是把传统文化和“五四”新文化,以及以延安为符号的革命文化整合起来,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也面貌一新。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说,就是能够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创造性的发展。 至于说到今天,我们的年轻人面对许多实际问题,说靠传统文化就能立刻解决房子问题、级别问题、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传统文化确实在优化我们的心灵,在教给我们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对待长辈、对待朋友、对待诤友、对待君子、对待小人、对待顺境、对待逆境……这些方面给人的指导、好处,太多了。那些语言仍然是那么精彩,如果说一个年轻人读了这些传统文化而居然一无所获的话,我愿意给他赔偿。 主持人:很多人把传统文化当成一种心灵鸡汤,甚至还有的入把传统文化包装一下,把它变成一种学问,变成一种成功学。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王蒙:自古以来就有“道”和“器”或者“道”和“术”之说,你掌握了一个“器”,一个具体的东西,你掌握得深了,从里面也能悟出很多道来。同样,如果你的“道”掌握得好,遇到一个很小的事情,你也能够用“道”来加以解决。 所以一个人愿意接触传统文化,希望能帮助自己成功,我认为这不是坏事。一个人愿意接触传统文化,来安慰一下自己的心灵,这也很好。但是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是这样的,对传统文化的体会有深的,有浅的,有高的,有低的。这毕竟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更多的还是要从心灵中发现美好,要把这种美好升华成美德,改善世道民心,改善我们整个的精神面貌。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愿望就行了,你能做到哪一步,都没有关系。 孔子忧世道人心的恶化,今天我们也为此而忧 主持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传统文化呢? 王蒙:按照孔子的理论来说,在这个世道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心,人心决定世道。如果大家都有仁爱之心,都有仁义之心,都有忠孝之心,都有信用之心,世道就会慢慢变好。既然人心对世道有这么大的作用,所以知和行必然合一。知和行合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你自己的认知上,在你的价值判断上,接受了仁德,接受了美德,接受了道德,接受了义理,这个世界上就已经多了一个心灵得到优化的人。然后,你就会开始做好事了。原来你只计较个人的利益,原来你有贪欲,原来你常常对别人怀着不友善的态度,现在你渐渐改变了。所以知和行合一,就是你通过对文化的学习,心性得到优化,使你的心性当中仁爱仁德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自私贪婪恶意暴戾的东西越来越少,这就是正确的学习之道。 主持人:您觉得在当下,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传统文化? 王蒙: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担心的是世道人心不要发生恶化,其实这也是我们今天的担心,所以我们要强调价值观的问题。因为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在道德上的负面现象,孔子那时候就忧,现在咱们还在忧,还得为这个事忧。 传统文化里面非常宝贵的一部分内容,就在于它挖掘出了人们心灵当中美好的东西。譬如说孝悌,这是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你在家里孝敬你的父母,关怀爱护你的兄弟,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的传统文化便从孝悌开始形成一个仁德的体系,辐射出去变成各种各样的美德,忠宽、道义、谦恭、仁爱,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美德。 还譬如说友善,友善是孔子追求了一辈子的美德,他希望人和人之间能够有一颗友善的心,而不是敌对的心、算计别人的心。我觉得道德和价值本来就是不可分的,中国的这些传统的价值,发展到今天,虽然需要有发展,需要有转化,但是仍然有许多可取的东西,有许多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如果把这些东西都折腾没了,那咱们的世道人心可就大大变坏了。 (文字整理徐蓓)如何优化思想_文化论文
如何优化思想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