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价格研究所所长会议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所长论文,研究所论文,会议论文,价格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5月11日至13日,国家计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在江西省井岗山市召开了全国价格研究所所长会议,吉林、辽宁、山东、新疆、湖北、四川、陕西、海南、湖南、广西等省的研究所长或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城镇居民口粮销售价格问题。现将有关居民口粮销价的情况、问题和对策建议综述如下。
一、关于目前的居民口粮销价
1、与会者反映,许多地方口粮销价突破了国家规定的价格。武汉市粮食部门于1994年6月10日采取限价挂牌销售,早籼标一米和中籼标一米每50公斤分别比国家规定的标准高出11元和8元(国家规定分别为82元和90元);
2、很多地方虽然执行国家规定的口粮销售价格并实行了凭证或限量供应的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有价无货、断档脱销,有的价质不符,粮食质量低劣,发霉或变质,致使国营粮店很少有人问津,没有起到缓解粮价上涨的作用。
3、经营居民口粮已经出现新的购销价格倒挂。原因一是许多地方针对市场粮价较高的情况,采取价外补贴等办法保证定购任务的完成,尽管国家规定不计入成本,但实际上形成了政策性的购销价格倒挂;二是少数粮食部门擅自将定购粮“平转议”,使供应口粮的定购粮源不足,政府不得不用议价粮保证口粮供应;三是部分粮食销区调入粮价高,形成调入粮价与口粮销价倒挂。口粮购销价格倒挂对地方财政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4、口粮调拨困难,不能按时到位。如南昌市,1995年一季度计划调入5万吨,实际只完成2.3万吨。
5、与会者一致认为,由于供求矛盾和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目前城镇居民口粮销售,存在很大涨价压力。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用于供应居民口粮的定购粮任务完成不好。由于粮食减产,定购价格大大低于市场价格,使一些地区定购任务完成不好,如吉林省1994年只完成计划的85.4%。
2、由于牌市差价过大,为保证定购任务完成,许多地方采取了价外补贴等办法。在财政普遍偏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擅自提高定购价格或将补贴款顺加到口粮销价中去,必然导致口粮销价超出国家规定价格。
3、流通环节增加。与会同志反映,一些地方中间环节增多,由粮食调入只经一级批发进入零售部门,变成三级批发市场,分别对应市、区、街道,环节增多,费用加大。
4、国营主渠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国家规定价格的执行。与会大多数同志反映,由于部分国营粮店改由个人承包,政策性经营和商业经营没有严格区分,使一些国营粮店以次充好,擅自提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口粮销价。一些地方的粮食部门甚至擅自将定购粮“平转议”。
5、国家规定的粮食调拨价格偏低,产区销价高于调拨价,产区不愿将粮食按调拨价调出,这就加剧了销区粮食供应的紧张程度,高于国家规定调拨价调拨粮食的情况普遍存在,成为粮食按调拨价调拨困难、销区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三、关于近期城镇居民口粮销价的对策建议
1、与会者认为,由于供给不足和粮食生产、运输及加工成本增加,选择适当时机,调高粮食收购价格,并理顺粮食销价是必要的,但是,考虑到目前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和国家今年对价格的控制目标,1995年粮价以不调整为宜。个别同志认为,销区居民口粮来源渠道多,财政补贴困难,近期提高粮价势所难免。
2、要求各级政府按计划完成1995年定购粮任务,保证定购粮粮源,为控制居民口粮销价打下基础。目前的粮价对部分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已经产生影响,一些地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对于补救的办法,会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有人主张对所有居民都进行补贴的“普惠制”,有的主张仅对生活困难的低收入者实行优惠的“特惠制”。会议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般倾向“特惠制”的办法。
3、部分与会者认为,规范国有粮食部门的经营行为。继续加强对粮食企业口粮销价的检查力度,监督其严格区分指令性、政策性业务和自主性、经营性业务,切实加强定购粮管理,对擅自“平转议”的行为要坚决查处,以维护国家政策的严肃性和广大城镇居民的利益。
4、落实储备制度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保证国家对居民口粮销价有强有力调控能力。与会者一致反映,国家储备粮制度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落实不好,一是数量不足,二是使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确定一个部门,检查落实情况,奖优罚差,督促储备粮和粮食风险基金及时足额到位,保证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5、确保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近年来,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价格涨势较猛,直接加大了粮食的生产成本,既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粮食价格的稳定。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方面要支持生产,组织好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货源,保证供应,另一方面要整顿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渠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化肥价格。
6、国家有关部门应准确掌握情况,及时协调,避免因地区间粮价相差过大导致粮食流通秩序混乱,粮价攀升的问题发生。
四、关于中长期粮食价格的对策建议
与会者认为,粮价面临两难选择:连续大幅度提高粮价,有利于支持粮食生产,但会对市场物价、中低收入居民和财政产生相当大压力;稳定粮价不动,有利于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安定,但会挫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因此,要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和国家的利益,采取适当对策。
1、择机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由于粮食生产成本呈不断上升趋势,所以,粮食收购价格也要相机不断提高,以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保证农民种粮的合理收益,鼓励多种粮,种好粮,多卖粮。
2、完善国家粮食部门管理体制和制度,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目前国营粮店的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应该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应对粮食管理部门政策性经营的范围,权利和义务制定明确的系统的规章,把居民口粮这一重要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管理纳入长期规范化的轨道。
3、各级财政应保证对粮食生产投入。针对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数量大,耕地减少的状况,各省应根据具体情况,保证对粮食生产投入总量的稳定增长,改善粮食生产条件,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有的与会者从口粮作为居民生活必需的特殊商品这一情况出发,对口粮销价管理权限提出建议,一是口粮销价仍应由国家统一协调管理;二是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原则,销价分散由各省政府决策。
五、关于粮价问题对整个物价水平的影响
与会者认为,粮价的大幅度上升,是在整个物价水平大幅上涨之后。是通货膨胀带动了粮价上升,而不是粮价上升引发了通货膨胀。但从目前的供求关系和居民消费心理看,粮价上涨非常可能带动整个物价水平上升。因此,对粮食价格的管理应特别注意。
(姜润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