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要善于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者论文,要善于论文,讲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最近翻阅《演说精品》一书。书中不少熟悉的篇章,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周恩来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演说,又如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尼克松在首次访华欢迎宴会上的讲话等。这些名篇除了勾起我以前阅读时的回忆外,使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领导者一次成功的讲话所产生的作用、影响和意义,往往难以估量。由此联想到《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其中绝大部分是著者的讲话。我们无缘直接聆听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的教诲,但他的音容笑貌通过其深刻犀利、简短明快的话语跃然纸上。任何时候读他的讲话,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都能实实在在地获得信心、启发和力量!
领导者的讲话担负着宣传党的主张、部署有关工作,动员广大群众等重要职能。如果讲话引不起共鸣,得不到认可,受损的不光是自身的颜面声望,首先是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各级领导者的讲话不乏有精彩的篇章,但我们也看到,还有不少领导者的讲话平淡如水。有的甚至空洞无物,令人生厌。试想,当讲话结束后,会场上全无热烈兴奋的气氛,在听众脸上只能发现敷衍的苦笑、冷漠的表情以及如释重负的神态,这对于讲话的本意,岂不是种讽刺?
我们党现正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大使命,处于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值此风云际会之时,领导者作为党的忠诚战士,其讲话应该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脉搏,前进的座标,人民的心声;应该具有科学正确的内容,摧枯拉朽的气势,新鲜活泼的风格,喜闻乐听的效果。这些要求并非凭空而论,确实是我们党生机勃勃的伟大事业所迫切需要的。因此,各级领导不断提高讲话质量,实乃当务之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反映出领导者的群众观点和政治意识。
二
领导者讲话是经常性工作,我们不能苛求领导者都成为语言和演讲大师,但有较好讲话能力是理所当然的。一些领导者的讲话能力与实际工作存在刚显距,究其原因,除去经验、水平等因素外,主要还是认识上、态度上和问题。
不少领导者对讲话往往以不要错为标准。避免错讹,无可非议。但如果将话的自我要求仅仅定位在“不错就行”,那就远远不够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照抄转的“收发室”和“留声机”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现实问题却坐视不论,或者尽量敷衍搪,满足于用铺陈经典论述和上级精神,来代替自己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见解?我看原因之一就是“不错就行”这一思想在作怪,满足于不出什么差错,其实是学风和工作作风上的大忌。这的讲话必定装腔作势,言不由衷 ,无血无肉,没人爱听。
讲话包含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准备与发表。前者是投入,后者是产出:前者是“十月怀胎”,后者是“一朝分娩”;前者在不动声色中进行,后者在众目睽暌下发生。前者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后者的效果。有的领导者割裂两者的联系,并把它们截然对立起来,认为前者是秘书或秀才的活,后者才是自己的事。因而对前者不关心、不参与、也不把关,对后者则仅仅注重是体现一定的地位和身份。久而久之,讲话的内容和形式彻底分家:形式上仿佛是自己的,内容上其实是异己的。如果对此现象不觉得忧,不以为耻,相反自我感觉还十分良好——这些领导者的讲话,岂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领导者的讲话要取得预期效果,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
其一,讲话要有哲理。
领导者的身份和责任,决定了他的讲话不光要摆事实,更得透过现象作一些分析,说一点道理,以让人们若有所悟,举一反三。讲话的哲理不在玄奥,也不取决于词藻,主要看是否抓住本质、说中要害。真理往往是朴素的。对哲理不必神秘化,看作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之中,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和掌握。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指出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质朴无华、平白如水,但蕴含着多么深刻的哲理!诚然,哲理也有高低深浅之分。我们谁也不敢自能讲出多少高深的哲理。但讲话力求有碰撞的火花,闪光的思想,通达的路数,与哲理沾上那么点边,并不为过。否则,通篇都是一二三四地罗列现象,甲乙丙丁地套话不断,这样的讲话又有什么意义?
其二,讲话要有新意。
人们爱听有新意的话。因为这样的话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也表明讲话者勤于并善于动脑。所谓新意,既包括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也包括新的观点、新思路,还包括新的语言、新的表述,它的范围是很广阔的。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是全新的论断。“实事求是”,始见于一千多年年的《汉书》。毛泽东信手拈来,作出科学解释,赋予时代内容,使之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顿显新意盎然。关于学习与修养,古人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周恩来则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严格的自觉要求:“活到老,学到到老,改造到老”,同样富有新意。讲有新意的活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运动,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求。有的领导者不做这方面努力,却在抱怨新话已让人讲完,殊不知长此下去,新意真的将和自己绝缘。所能拿出的,只有那些陈慷烂谷了。
其三,讲话要有生气。
领导者讲话是同听众进行面对面的接直接交流,他也须对所讲的内容,尤其是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用理直气壮,观点鲜明,尖锐泼辣的方式表现出来,用出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去影响人、打动人。那种洋洋洒洒但不不痛不痒,看似什么都 点到、其实什么也没说透的讲话,无论如何也引不起人们的共鸣。或许有的领导者会想,平时所作多是例行讲话,难有生气。还会想,强调生气会否导致不庄重、不严谨?为解这些疑虑,特摘录李瑞环1995年3月在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中一段精彩述如下:
“当前,在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我们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缺点,在人民群众中确实存在一些情绪。问题当然要正视而不能回避,缺点当然要改正而不可掩饰,情绪当然要理顺而不容大意。但是,一切困难和问题,都不应成为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理由,而应成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根据;不应成为心烦气燥、怨天尤人的借口,而应成为磨炼意志、施展才干机会。历史经验证明,困难与成绩常常是相伴相随的。困难越大,战胜困难之后所取得的成绩也就越大。一部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一切造福人类的伟大业绩,所有成就卓著的杰出人物,都是同不屈不挠、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大无畏的精神,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夺取新的胜利。”这样文情并茂、生气勃勃的讲活,怎么会不起到令人难忘、发人深省并催人奋起的效果?
其四,讲话要有个性。
领导者应有自己的个性。即使职务相近,内容相似,由于出自不同人之口,就理当然各有特点。好比写同一题目的作文,内容不应该重复;又好比抄录同一篇文章,笔迹决不会相同。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他们的讲话富有个性、风格迥异。如果他们在讲话中操着一模一样的“领袖腔调”,还会有那么大的感召力吗?现在有些讲话千篇一律、全无个性,听后分不清张三讲的还是李四讲的。这样的讲话很难让入耳入脑。讲话的个性,直接反映出讲话者的学识、素养、气质和习惯。讲话在正确的前提下越有个性,越是表明讲话者不甘平庸、不落窠臼。另外,讲话求个性也有利于扬长避短。假定有的领导者自觉水平不高,讲话达不到上述要求,这里有个力便易行的办法,今后讲话只求简练,并且一以贯之。这样做必然大受欢迎,因为言简意赅正是鲜明而又可贵的个性。细加琢磨还可以发觉,长话居然能够短说,除去这是个性以外,难道里面就不包含些许哲理、新意和生气?
标签:哲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