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职业教育的衰落趋势_滑坡论文

止住职业教育滑坡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滑坡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现在是缺才不缺人。——这是时下建筑企业招聘人才时的普遍呼声。事实上,在其他不少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也如是需求。据来自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培训安置中心的消息,目前仅珠江三角洲就缺乏高级技工四万人左右,集中在电子、电脑、家电、五金等制造业,最需要能适应新技术的车工、铣工、刨工等。尽管高级技术工的“指导工资”比博士的还要高,但企业要找到这样的“金蓝领”却并非易事。据一位高科技企业老板透露,在国内一些著名的工业园区,企业的从业主体也多为中等技术人员,在中关村高科技园占48%,在苏州工业园占56%,在海尔集团平度分厂甚至占80%。应该承认,近年来职业教育的连续滑坡,已经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看好职校生

据悉,近年来全国职业教育总体滑坡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行业企业举办的中职校规模不断缩小,比如邮电、电力、公安、金融等许多行业相继大幅度减少了招生规模,企业举办的中职校数2000年比1996年减少了42.72%。此外,全国中职校农林类专业年招生数已由1996年的14.9万人锐减到2001年的5.2万人,联想到源源不断拥入城市务工的青年农民大军中,绝大多数人在初中毕业后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教育,这方面招生规模的锐减就不能不令人担忧。因为一名中职校学生掌握了一门实用技术,往往意味着使农村一户贫困家庭脱贫。

前些年,上海在按照国家的部署率先取消中等师范教育时,有人提出应顺便将所有中等职业学校或取消或升格,理由是作为经贸与金融中心,上海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小。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想当然”的偏见。在开发浦东之初,蜂拥而至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有许多谋到了一份职业,只是一年过后走了一些,又一年过后又走了一些。究其原因,除少数岗位外,大量一线的技术工作(比如银行坐柜)只需具有中等专业技能的人才就可胜任。

录用中职毕业生的企业普遍认为,中职生有着本科生不可比的优点:他们可以做本科生不愿做的大量一线技术工作,能够接受相对低的工资待遇,基本上都有本地户口不会轻易流动,拥有继续提高深造的理论及技能方面的基础。西南大酒店副总经理钱一飞在谈到重庆市旅游学校时就称赞说,我们很欢迎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来酒店工作,因为他们有吃苦耐劳精神,纪律性和服务意识都很强,思想道德水准也比较高。

尽管连续多年中职招生整体疲软,有一些城市却稳中有升。比如重庆市2000年的中职校招生8.3万人,比全国平均高出5.3个百分点;2001年为9.77万人,增幅高达20.3%。为什么重庆的中职校“好进又好出”?江津市江南职业中学校长刘世康告诉记者,他们从1999年开始面向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办学,不拘一格地培养了数千名熟练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结果,农民增收致富,学校自身的活力也得到激活,成为“江津市农业产业化培训基地”。市教委副主任陈流汀说到重庆中职生的就业优势时还强调,他们在就业前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着更高的含金量。比如普通技术工人一般只有本专业的一项技术等级证书,而中职生在就业前必须通过国家劳动部门对其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认定及组合式技能鉴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得不到重视的另一个表现,是越贫困的农村地区越追求为大学输送更多的生源,此事与官员的升迁和教师的晋级紧密挂钩,结果是将大批“落榜”考生推入了已然极为庞大的“无一技之长者”大军。此外,不少家长不愿送孩子读职校也都有一个“怕学坏”的共同理由。一般而言,好的生源往往都要上普高、考大学,而差的生源无奈进入职校后,如果那里有个不爱学习、动辄打架斗殴的环境,家长当然要为孩子的成长担惊受怕。

重庆渝北区政府负责教育的副区长刘学琼说,前一种情况,需要政府努力推出一批市场认可的名牌职业学校,让它的每一个毕业生走上社会都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比如重庆公交系统的全国劳模李英、希望集团上海公司总裁彭光平,都是出自“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渝北职教中心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后一种情况,则需要政府切实承担起高质量“普九”的重任,通过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布局,办好每一所中小学。

哪种人才更实用

据了解,过去5年,北京中职校培训了下岗失业人员108万人,其就业率达到85%;上海为把中职校做大做强,通过资源重组和增加投入,建起了16所现代化的标志性中职校。此外,江苏春兰集团的职业技术培训、湖南长沙县中职校的现代种植专业都搞得异常红火。如果说这些典型构成了职业教育总体滑坡中令人欣慰的点点亮色,那么同样引人关注的名牌大学举办高职教育又将如何赢得市场呢?

名牌大学办高职是不是“跌身价”,是不是分散了办学资源和精力?重庆大学校长吴中福认为,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直接为经济服务的一种办学途径,它培养的是有创业精神的技术创业型人才。在当今企业的一线技术岗位“蓝领”奇缺的现实中,这种人才要比研究创新型人才管用得多。我校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学时占培养计划的45%,既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又在直接服务于经济方面使拿到“双证”(即高职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有了非常高的就业率。

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副院长认为,由于企业一线技术人才的操作性特别强,新设备更新很快,学校不可能购进那么多的新设备用于教学实践,所以必须走行业牵头、校企合作的培养之路。我们的每个专业都有产业背景,都以产业作为所需技术人才的生产基地和培养空间,投其所好,以“销”定“产”。

那么,政府应该如何引导行业企业与相关高职院校共建这样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呢?重庆市副市长程贻举说,政府将出台包括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行业用人质量评价在内的标准和规范,建立权威的认证机构,以利于从宏观上指导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重庆在把示范性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结合效果作为“一票否决制”的重点评价条目后,已经促使全市的高职教育利用示范校的无形资产,引进长安福特汽车公司、重庆建工集团、TCL公司等行业企业的资产和设备的同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到校兼职教学。

教育需考虑就业

职业教育的毕业生“销路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其自身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不能适应技术人才市场变化的需要造成的。深圳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渔业专业毕业生需求逐年趋缓,通过与西南农大“综合渔业技术”专业教师的交流后终于茅塞顿开。原来后者的专业内涵在应用上要宽泛得多,即不仅要掌握渔业生产的各项专业技能,而且要了解与渔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要具备企业管理知识和产品营销知识。正是有了非同寻常的“综合”二字,企业招进这样的毕业生才会在使用中感到得心应手。

专业的合理设置和适当调整,往往取决于专业教师对生产服务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的心中有数。西南农大的“茶文化”是一个国家级的高职专科教改专业,专业定位在为餐饮、文化、娱乐及旅游诸行业培养具有从事茶文化宣传、茶艺表演、市场运作与营销、企业形象与策划能力的实用技能型专门人才,每年的毕业生都十分抢手。据当场向记者娴熟地表演“长颈铜壶冲泡技艺”的何平同学说,他已谢绝了多家很有名气的大饭店的高薪聘请,而选择了一家刚开张的小酒楼,因为老板让他全权负责茶艺房间的装修及摆设的设计。这个“从零开始”的工作实在太有挑战性了。他至今还记得刚选择这个专业时老师的教诲——只要你掌握了社会需要的技术专长,就永远不会担心没有适合你的岗位。

人才的含义应该是有效于社会。教育部的一位官员认为,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什么是最有回报的教育。现在有不少本科生毕业后找工作难,或把勉强做的一份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当“跳板”。即使如此,不少家长依然前赴后继地拿出数万乃至数十万元送孩子上本科,或出国留学。在家庭教育支出比例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发达国家的家庭。对一个具体的家庭而言,我们不能说这是非理性的,然而就是众多家庭的这种理性行为,造成了整个社会普遍不重视职业教育的非理性的现状。

标签:;  ;  ;  

遏制职业教育的衰落趋势_滑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