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县人民医院 贵州 瓮安 550400)
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于2013 年8 月-2015 年5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共78 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1.5%,总有效率为94.8%,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加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心肌梗死;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331-01
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心肌缺血性坏死,该疾病的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具有良好的协同效果,能够对患者体内血小板血栓起到一定的溶解作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对2013 年8 月-2015 年5 月在我院就诊的78 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 年8 月-2015 年5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共7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 例。其中,观察组男26 例,女13 例,年龄50-75 岁,平均年龄(60.25±2.10)岁;对照组男24 例,女15 例,年龄48-79 岁,平均年龄(61.31±2.3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常规接受镇静、吸氧及溶栓等方面的治疗。
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300mg,持续服用3 天后,将药物剂量调整为每日100mg,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3 个疗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患者每日服用氯吡格雷300mg,持续治疗3 天后,将药物的剂量调整为每日75mg,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3 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好转: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有所改善,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没有任何改变,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 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综合比较分析[n(%)]
组别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9 24(61.5) 13(33.3) 2(5.1) 37(94.8)
对照组 39 14(35.9) 17(43.6) 8(20.5) 31(79.5)
x2 -- 5.1316 -- 4.1294 4.1294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了病变,在此基础上,冠脉血流量受到中断或是快速减少,进而患者会出现心肌严重且持续性急性缺血的现象,最终促使患者的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1]。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会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越来越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作用,其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对血小板环氧化酶1 多肽键上的丝氨酸残基乙酞化,从而破坏了环氧化酶1 将AA 转变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的能力,进而对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起到一定的抑制,能够预防缺血性心肺梗死等疾病的发生[2]。但是,长期大量服用该药物,不仅无法达到有效地预防效果,同时还会提升哮喘、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损害。
氯吡格雷属于一种新型的噻吩吡啶类衍生物,能够选择性地对人体中的二磷酸腺苷与其血小板受体的结合起到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并通过阻断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从而有效抑制其他激活剂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3]。氯吡格雷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该药物可以降低人体血小板膜蛋白P2 选择素,但不会对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起到抑制;该药物可以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地抑制,进而可以对人体中血栓素A 及内皮前列腺环素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该药物对人体中一氧化氮的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两种药物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对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血栓起到一定的溶解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复[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率为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提示,在阿司匹林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逐步恢复健康,且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值得临床研究应用,并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会芬.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94-95.
[2] 张勇.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117-118.
[3] 张晓伟.氯呲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7:80.
[4] 叶静,冷永群.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672-673.
论文作者:宋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格雷论文; 血小板论文; 对照组论文; 作用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