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建筑,顾名思议,是指在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之中,通过全面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运用多种控制方式达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以下,本文就对绿色建筑施工监理过程中应当进行重要关注的控制内容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和技术措施,对绿色建筑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基本要求提供保障。尽最大努力对降低施工过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监督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监理控制;检查;监督
1、施工过程中的措施及控制
绿色建筑在施工阶段的控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施工活动行为满足绿色建筑评价要求,二是在施工对绿色建筑的要求的实施。
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目标是我国目前采用非常权威且极具说服力的规范化标准,以此为基准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贯彻与落实是最基础的第一步。同时经过报送监理以及业主审核等规范化流程,保障专项方法得到确实的执行。最终能够有效的确保对于措施以及控制相关工作的执行力和行动力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达到预期效果。
监理在对相关资料、设备,抽样检测需要检测的材料、构件、设备,分段检验施工过程以及验收分项工程的审查,需要按照相关的文件要求进行协调性的审理和整合,掌握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原则及重点才能最终更好的配合并完成工作。
扬尘可是说是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非常主要的环境污染行为,而施工单位对此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者相应的技术指导无疑是非常有必要且更加符合绿色建筑概念的。扬尘目测高度在1.5 m以内可通过采用洒水、覆盖等措施对土方作业阶段的扬尘扩散到场外区问题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工地污废水通常含沙量大,酸碱值高,因此,需要严格遵守《污水综合排施标准》对这些问题妥善解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在施工现场,应严格遵循《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相关标准,建立与落实一系列降噪措施,降低噪声排放;此外,在施工过程光污染也应当引起重点光注,对于施工场电焊操作以及夜间作业使用的强照明灯光等主要光污染源,应通过对照明方式以及技术的合理选择与设计,最大限度降低光污染的产生;为了更好的保障施工现场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现场围档高度以及用材等都必须严格遵照有关规定执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安全意义以及经济损失;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会造成室内污染,必须控制材料相关指标符合或优于国家标准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鼓励承包方积极采用预拌混凝土,此外,为了有效降低新材料生产运输时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控制建筑废弃物产生,可通过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以及旧的建筑材料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废弃物,应进行及时合理的分类,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相应的材料进行准确评估,能够进行回收、加工、循环再利用的材料一定不能浪费,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对成本的节约,同时也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工程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通过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建筑施工废物管理制度方法,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进行相关规范,有效解决施工中的废弃物问题。
2、监理实例过程中措施及控制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天然基础,部分为复合地基基础,采用素混凝土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商业:包括地下室二层、地上三层,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活动中心:包括地下室二层、地上五层,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
2.2主要控制重点
2.2.1扬尘监理控制
施工单位按照监理要求控制建筑扬尘,及时清理和不在工地焚烧建筑垃圾,生产装置进入设备安装时,严格遵守“无土化”施工,现场采取洒水清扫措施,对易飞扬以及细颗建筑材料采取封闭保管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时可能需要建造一些临时的混凝土支持点,之后需要进行拆除,因此在拆除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配合适当的降尘处理方法才能更好的减少污染。而裸露的土方、运送土方、渣土车辆,进行有效的覆盖、封闭以及遮盖工作;施工现场大门口配置洗车槽,派专人清洗泥土车轮胎泥土后再放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噪音监理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要控制噪音,对噪音源进行管理,如使用低噪音的机具或安装消音器等:通过搭设隔音棚等方式,来极大程度的减少噪音的出现,毕竟噪音污染也同样是当前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本工程施工单位按照绿色施工监理要求使用2台塔吊,日常保养良好,性能完善;运行平稳且噪音小。
2.2.3节水方面
在此次的工程项目中,对于节水的相关措施根据相应的设计原则也同样采取了不少实际工作进行配合来达到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监理所采取的绿色建筑措施如下三点所示:
(1)对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根据用水量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最合理、简捷的路线设置。全部采用优质PVC管布设,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中间渗漏。
(2)在保证混凝土湿润基础上,参考方案以及技术交底的要求,采取一系列节水策略,减少混凝土养护用水量。
(3)现场设置了蓄水池,整个项目共打了12口井。对地下水、雨水收集处理后用于砼养护,现场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等,尤其是地下室施工阶段,部分现场施工用水采用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
2.2.4建筑垃圾
督促施工单位对建筑垃圾处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
(2)有毒有害废弃物做到封闭回收以及精准分类。
(3)垃圾桶进行正确分类,分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并定期进行清理。
(4)保证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
同时,根据“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采取以下措施:
(1)改进下料技术措施,控制建筑垃圾。
(2)落实“工完场清”,每段施工工序完成后,需完全将该工序垃圾清扫工作,才能递交工序交接清单。
(3)通过施工平整度等技术提升,提高建筑质量,有效减少建筑垃圾。
2.2.5节材与材料资源监理
同时,施工按照监理要求也一定要做到,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对于一些临时建设的支撑点需要尽量采用一些可回收且方便拆卸的材料,并且降低水泥的用量。
以建筑工程实施进度为依据,科学开展材料采料,优化进场时间以及批次安排,削减库存。此外,保障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同时,建立完善的保管制度,落实材料保管工作。
钢筋优化设计,强化钢筋检验加工环节,降低损耗;通过机械连接,以高强度钢筋代替低强度钢筋,对废钢筋合理再利用,节省用料。通过多种方式加大钢筋、木材及安装工程等材料的使用效率。
3、结语
随着人类的不断生长繁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确在不断的提升,但同时对于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些年的一些工程建设,确实让人们的居住条件变得更加完善健全,但同样对于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由此,绿色建筑的概念正在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建筑施工当中。让人们不断培养和加固对于绿色施工的概念,重视监理过程以及执行的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来要求工程的完善性和安全性,最终才能更好的将绿色建筑以及绿色施工有效的实行在真正的工程里,让它成为一项具有行动力和实践力的项目要求而绝不仅仅存在于口号之间。唯有通过对这些关键因素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才能逐渐的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申琪玉,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11):1634–1638.
[2]胡敏华.略谈“绿色监理”[J].建设监理,2006(2):80-82.
[3]刘康萱.超大型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建设管理,2009(5):15–18.
论文作者:沙定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措施论文; 废弃物论文; 材料论文; 扬尘论文; 垃圾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