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中心校 273300
摘 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小到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大到传承文化、弘扬民族传统,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表。
关键词: 学习兴趣 生活化 观察表达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和人们生活具有紧密联系。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关注教学成绩,忽略了语文学科和生活紧密联系性。生活化教学方式倡导,增加了知识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首先必须解决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问题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就必须从生活入手。生活是语文的根。语文学习的兴趣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的兴趣。因此,必须立足于生活,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推动人去主动自觉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内驱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出知识化的牢笼,把生活本身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生活化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见过蒲公英、豆荚、苍耳的具体形态,不知道蒲公英为什么像小伞,苍耳有铠甲,不能对其深入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就把这节课有关的植物都用课件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有一定的了解,再引导学生进行阐述和表达,就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把生活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增加了学生理解能力,利于学生在直观画面上,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3.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趣味性。如趣味语文中的趣味故事、趣味成语、趣味诗歌、趣味小说、趣味谜语、趣味歇后语等。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必须向生活扩散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小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间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之心,刺激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探究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生活化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例如,我在教学《影子》这篇课文教学活动时,在阳光充足时刻,带领学生走出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户外活动中,做踩影子的游戏,观察影子的形成和变化,在户外环境中和大自然里,观察不同景物和建筑物影子变化现象。这一教学形式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记忆和掌握,也把小学生和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加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注意观察细节,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要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写作基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原始反映,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砌。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有效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会总结,将大量的生活素材内化为自己的材料,在写作时以便提取与内容相关的资料。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些生活的理解。
四、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还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表达生活的欲望和兴趣
例如,在组织学生写倡议书、建议书、调查报告或开辩论会等的过程中,就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热情,使学生在实际的事情上感到语文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逐步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或运用语文的“本能”与兴趣。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利于把生活素材和语文课本知识结合,让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体验生活的魅力,促进教学活动有效进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论文作者:乔元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生活化论文; 兴趣论文; 课文论文; 趣味论文; 素材论文; 《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