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生物综合试题的特点及启示_理综论文

2009年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全国卷论文,生物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特别提示

200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高考试题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能够给我们新一届高考复习以什么样的启示?本文以全国理综Ⅰ卷和Ⅱ卷中的生物部分为例作简要分析。尽管这两份试卷是以大纲版教材为命题依据的,但这两卷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风向标的作用。

一、选择题的特点及启示

1.正误判断型选择题占大部分

例1 (全国理综Ⅰ第3题)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解析 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通常产量很低,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要选育出优良菌种才能应用于生产。谷氨酸发酵为需氧发酵,氧气不足会积累乳酸或琥珀酸。工业生产需要培养基量大,而天然培养基成本较低,对于微生物来说营养全面;液体的培养基有助于生产中的连续培养,因此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液体培养基。稳定期是积累代谢产物的主要时期,补充营养可延长稳定期从而提高产量。

答案 C

例2 (全国理综Ⅱ第1题)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 细胞呼吸所需要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骨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所构成的,骨细胞是活细胞,当然要进行细胞呼吸;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叶肉细胞在光照下和暗处都要进行呼吸作用,生物体的活细胞都需要通过细胞呼吸来提供能量。

答案 D

启示 上述两题均为正误判断型选择题。其特点是一道题涵盖多个知识点,各个选项可以是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也可以是有一定共性的知识或是类似的一系列知识点,试题最大程度地通过一道题覆盖较多的知识点,弥补了生物题量少的不足。全国理综Ⅰ和Ⅱ共有10道选择题,有8道都属此类。根据此特点,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利用知识的横向联系归纳,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具有共性的知识进行比较与整理。

比如关于糖类代谢及其调节,可以把教材中分散的内容作横向联系,总结如下:

①糖类的消化,需要的酶有哪些?消化的场所有哪些?

②糖类的吸收与储存,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区别。

③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在人体内如何转化和利用?

④糖类在无氧呼吸条件下的产物,在动物、植物体内的区别。

⑤糖代谢的调节途径。

⑥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调节的关系及原因。

⑦糖尿病的三多症状及其原理(与肾脏生理结合起来理解)。

⑧糖类物质转化的影响因素。

⑨糖类的代谢与调节异常与疾病。

2.源于课本知识迁移的题目较多

例3 (全国理综Ⅰ第2题)下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解析 丁和戊任意一种过量,比如丁过量时,会抑制丙生成丁的反应,但戊不过量,可加快丙转化为戊的过程,最终丙不会积累,也就不会对酶①的活性产生抑制。

答案 C

例4 (全国理综Ⅱ第2题)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知,甲状旁腺素升血钙,降钙素降血钙,两种激素通过拮抗作用来调节血钙浓度的相对平衡。

答案 B

例5 (全国理综Ⅱ第4题)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

解析 人流感病毒与甲型H1N1病毒是两种不同的病毒。抗体的种类取决于抗原决定簇,如果接种人流感疫苗也能防治甲型H1N1病毒,说明人流感抗体不仅能与人流感病毒结合,也能与甲型H1N1病毒结合,从而说明这两种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答案 C

启示 上述三题的试题背景均非课本原型,但都可以看做是课本知识的迁移。例3源于选修教材①酶活性调节的机制;②黄色短杆菌代谢的途径与人工控制原理等。如果这些内容能够迁移运用,解决这道题就比较简单了。例4源于激素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只要把教材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关系理解透彻,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例5源于选修教材“抗原的特异性”,其结构基础为抗原决定簇,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理解了抗原决定簇的作用,这道题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了。

对于必修教材,我们复习时一般侧重于理解、分析、推理和迁移运用,但是对于选修教材我们一般侧重于知识的记忆与归纳。这两道题目提示我们,选修教材的一些核心概念、主干知识,也需要我们认真地讨论与分析,以达到能迁移运用的目标。

二、全国理综卷非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

例6 (全国理综Ⅰ第32题)已知,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溶液、蒸馏水、3.5%溶液、0.01%牛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实验目的是要同时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酶的催化作用可通过实验组与空白实验对照得出,实验变量是酶的有无;酶的高效性是通过与无机催化剂对比而得出的,实验变量是催化剂差异(酶和)。所以实验共设三组。还要注意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或适宜。高温(80℃)会使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提高,但会降低酶的活性甚至导致酶变性失活。

答案(1)①取3支试管,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②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③观察各试管中释放气泡的快慢。

(2)加酶溶液的试管、加溶液的试管、加蒸馏水的试管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3)加溶液的试管在此温度下,的催化作用加快,而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

启示 该题和全国Ⅱ卷中的32题一样,均为课本上的实验,主要考查对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的理解,以及实验变量的设定和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很明显如果亲自做过这个实验,就会对实验有更进一步的见解和更深层次的迁移运用能力,尤其对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会更为得心应手。此类试题提示我们,教材上的分组实验一定要亲自动手操作,有些问题仅仅通过看书、做题是不能达到要求的,甚至是很难解决的。

2009年全国理综卷Ⅰ、Ⅱ均为4道非选择题,共同的特点是基础性较强,以考查基础知识、识图能力、基本的实验探究及分析推理能力为主。提示我们仍要紧抓主干与基础,突出教材上基本实验的原理与操作的复习。

标签:;  ;  

2009年全国生物综合试题的特点及启示_理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