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论文_史伟,王辉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论文_史伟,王辉

西安市政道桥建设有限公司第六分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14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过程中,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无法满足城市健康发展的需要。”“海绵城市”是面对我国城市内涝、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城市建设出现的新的概念。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分析,提出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技术要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法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不断增大,并且拥有越来越多现代化的技术和设施。然而,城市在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或内涝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长远发展,使得人们也开始高度关注此类问题。于是,便有了海绵城市这一适应环境变化、应对雨涝灾害城市建设方式的提出。2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概述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建设各种基础设施时,常常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上在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城市常常容易出现内涝或干旱等问题,这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而海绵城市理念是指在保护大自然、尊重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使城市发展所需的各种灰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结合起来,这样城市便能像海绵一般,在出现内涝或干旱问题时,能够根据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大化地让雨水得以在城市中净化、储存和渗透,大大提高对城市雨水的利用率,最终实现和环境友好相处、和谐发展的目标。

1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原则

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应用,主要是为了使城市水体问题通过利用系统工程得到解决。而针对城市水资源问题,可以通过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具有的良性循环,并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从而使其得到良好的解决。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更好地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需要重视和遵守一定的应用原则。

1.1重视应用规划引领的作用

我国目前针对雨水管理而制定的相关法律并未十分完善,并且在管理体系方面也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因此,要使建设目标得以实现,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规定,并充分发挥其规划引领作用。

1.2重视应用适宜的建设方法

在建设未开始实施前,应与城市所在地的政府、道路以及规划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并对建设方法进行研究总结,以选择适宜的建设方法,使城市中的湿地、园林等自然空间的绿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并且主要以绿色雨水设施运用为主,辅以灰色雨水设施,使雨水系统得到完善的建立。

1.3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所以,在进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过程中,我们应当秉承生态优先的原则,不仅要保护水资源,还要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这样,我们才能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1.4规范建设原则

任何一种项目的建设都要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而言,我们更需要一个规范的建设方案,因此,我们应当秉承规范建设原则,不仅要协调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工作,还需要结合城市的水文条件和水利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可能会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产生影响的各种问题,包括建设的费用和设备的后期维护问题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如今,我国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内涝严重问题,例如:广州、杭州、北京等许多城市都频繁遭遇特大暴雨,几乎可以说是“逢雨必涝,遇涝则瘫”。目前我们的城市建设模式都是水泥硬化路面,每下暴雨,都是主要依靠管道等设施来排水,通常造成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以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优先利用“绿色”的措施来组织水的循环利用。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城市道路规划

在城市规划之中充分的运用海绵城市理论,要确保交通路面畅通以及维持道路基本需求的层面之上,来针对道路两边与周边绿化空间进行下凹式的绿地建设工作,再充分的运用LID树池与透水路面等等开发措施,在道路功能之上不仅仅可以降低雨水径流量,还可以有效的改善路面径流水质,从根本之上来进一步的提升城市水环境和质量。第一,要充分的运用道路景观的绿化带,在道路之中逐步的将下凹的绿地系统监理起来,其主要作用表现在推动道路雨水地表径流录入绿化带之中,并逐步的达到绿地系统针对雨水存储、入渗与净化的目的,对于其中一些不符合标准的雨水要及时予以排放。透水路面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强化雨水入渗的作用,在道路污染严重以及负载量过大的情况之下,可以运用透水路面。

2.2水系湿地规划

要将禁建区与限建区划定出来,运用法制手段来划分绿线与蓝线,让这些天然海绵体始终维持一个优良的海绵吞吐作用和调洪能力。逐步的修复自然生态环境,运用水植物培育、生态砌岸以及淤泥疏浚等等途径来进一步的回复绿色生态系统,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建设的过程之中也得要注重管理,将自然和人工系湿地的净水、补水与蓄水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出现旱涝灾害的频率,使其可以真正的造福于城市居民。逐步的构建生态走廊,这对于海绵城市发展过程之中的生态走廊十分的有利,像是植物、水渠与河流等等,利用生态走廊的方式来进一步的强化各个生态板块之间联系的程度,最终将综合性的生态海绵体构建出来。

2.3城市雨洪管理海绵技术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之中,其中从微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其主要依赖的是一系列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其中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建立的意义相对独特,这是我们第一个主要针对城市内部洪涝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主要是技术人员来实施整体景观设计,将雨洪管理实施生态化设计,从根本之上有效的解决了城市雨水方面的问题。自2011年建设以来,在城市之中主要担任的是解决雨涝的作用,进行海绵设计技术的主要就在于,该项工程主要是在雨洪安全格局的层面之上,在湿地之中将雨水集合预期———汇水湿地规划出来,在雨水管理的过程之中,其就是一个具备镶嵌形式结构的海绵综合体形式。

2.4人工改造

运用人工改造的方式来构建生态海绵体,该方式是其中最为常用的方式。在进行人工绿地建设的过程之中,可以进一步的强化城市应对能力。及时的改善先前较为传统的绿地形势,可以在不会加大造价成本的基础之上,来加大雨水的利用率。还可以改造城市水系,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的将目前自然水体进行更好,并充分的将其自身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建设园林绿地同样的也可以利用改造来达到,运用园林之中绿地景观收集雨水,这样一来,对于后期雨水收集和利用十分的有意义。

结束语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对城市应对环境变化、解决雨涝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对海绵城市予以高度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加大定量分析的力度、协调好用地规划和专项规划以及加大城市纵向规划的力度,更好地确定城市的规划目标,最终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玲.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22):91-92.

[2]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6):26-36.

[3]依金坎.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8):102~103.

[4]袁振军.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10):23

论文作者:史伟,王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0

标签:;  ;  ;  ;  ;  ;  ;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论文_史伟,王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