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鹏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州 510130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机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增多,对医院建设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为此,本文分析了医院建筑设计功能布局的管理方法,以加强医院建筑设计功能布局的整合与完善,提高医院功能布局的合理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理念;要点
前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范围的现代化医院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医院,不仅要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而且还必须具有现代化的医院建筑,为病人提供优良的就医条件与舒适的环境,为医护人员提供高效的工作空间。医院建筑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医院建筑设计上,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医院建筑设计已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设计的思考发展也随着医院建筑学中各个科学系统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旧的设计模式已不适用,需要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与可变性。
1医院建筑设计理念
1.1总体布局相对集中
在强调资源整合、提倡高效的前提下,医院的布局要减少相关科室间的距离,才能缩短流程、降低能耗、节约能源。所以,理想的医院建筑布局形式是相对集中式布局,它能兼顾传统分散式与绝对集中式的优点。
1.2发展的可持续性
随着医疗科学的进步,医院的建设势必有更深刻的变化。对于医院总体规划而言,方案不但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以满足医院一定时期内发展的需要,且还要为将来保留有适当的发展空间。
1.3设计思维结合市场竞争与现代化医院经营管理
面对开放的市场竞争,医疗服务需要经济高效。在医院设计上应有新的思维,去面对竞争。如何将医院高效的管理理念融入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1.4以人为本
人类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均在医院发生,医院设计不仅要从生物医学的角度考虑,也要从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层面来看待。考虑要真正创造出一个健康医疗的环境,让患者与其家属、亲朋好友能在此康复与交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设计好医护人员的环境是我们对这些高强度工作者的尊重与体恤;只有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才能提高整体的工作品质与效率。
1.5注重医院的建筑形象
现代化新医院建筑的外观应摒弃传统“病院”的阴郁观感,而走向一种更公开,健康的正面印象,来提醒民众患病是生命常态与预防保健的重要。
1.6注重医院室内外环境设计
室内外环境的设计是医院设计的重要环节,透过环境使人们意识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变化,让患者以健康的身心回到自然、回到社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7环保绿色
在注重环保生态的今日,医院的设计也应强调绿色建筑设计,与自然协调共存、节约能源。
2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总用地面积351亩,总建筑面积17.2万m2,是一所日门诊量可达4000人~5000人,设编床位为1500张的大型医疗综合体,也是一所立足于临汾市并辐射周边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防保、康复、急救“六位一体”的三级甲等大型现代化诊疗中心。可满足临汾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要求及高端医疗技术服务的需求,医院的设施、设备、管理、服务、人才、技术等方面将跨入全国先进医院行列。
3合理分区,总体布局
总体规划采用现代九宫格式的布局并进行变形设计,将具有北方建筑特色的围合式院落概念引入医院中,以创造精致、沉稳的景观庭院,形成医院自然的“中”轴与合院庭院,打造一座现代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医院,并创造医院特色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结构。在项目规划的整体设计中,对院区进行合理的分区,充分考虑医院的近期需求和远期发展规划的要求,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设计将院区划分为综合医疗区、行政科研教学区、后勤保障区以及未来发展区。综合医疗区又细划分为门诊区、急诊区、医技区、住院区等几大功能区域,各医疗区通过两条医疗街———一条贯穿门诊、医技、住院的竖向医疗主街和一条水平的联接门诊各区域的辅街并通过鱼刺式放射状布局将医院的各功能区域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各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联系方便。同时根据医疗流程、功能分区、防止交叉感染等方面的要求,分别设置了单独的门诊、急诊、急救、预防保健、儿科、体检中心、出入院等出入口。尤其专门设置的急诊、急救和污物通道,将其和城市主干道相连既保证了各类应急情况下的急救也保证了污物能以最短捷的路线送离院区,保证了医院的安全、卫生、舒适和安静等方面的要求。
4流程科学、流线便捷、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医院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守护者,更是承载着人类从生到老到病到死这一生命周期的重要载体,医者的医术和医院建筑、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反映。大中型医院每天要接诊数以千计甚至上万的病患和各类访客,还要接收大量的医疗和生活物品,以及送出大量的医疗和生活垃圾及废弃物等。因此,在医院的整个院区中,既要实现多种流线共存的模式,如汽车流线、洁污流线、医护流线、访客和患者流线、各类物品流线,也要形成完善的医院交通体系。设计以核心医疗区内的两条医疗街为主线形成水平向的交通体系,以楼电梯构成的有效的垂直交通体系。通过贯穿门诊、医技的医疗街将医院的各诊疗空间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起到了组织和分流人员的作用,同时结合清晰明了的标识引导系统来快速引导人员到达各科诊疗区,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医院的运转效率,大幅的缩短了就诊流线,充分体现出医院“以人为本、仁心仁术”的宗旨。将住院和门急诊都需要使用的医技部设于两者之间,方便和缩短了医患的交通流线,提高了工作效率。门诊和医技均采用按科室或功能分区的原则,分组采用尽端式布置,每组又按医患分区的原则进行双通道设计,医生和患者通道彻底分离,减少了医患之间的干扰也为医生提供了相对安静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各组团内又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原则布置不同的使用功能,以确保洁污分流。
5以人为本,构建便捷、和谐的医养平台
现代医疗空间的设计不再是仅仅专注于医疗功能,而是通过空间的营造向人们传达一种健康的、“以人为本”的生活态度,并且更加关注人群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注重领域感、归属感、开放性和私密性的原则。所以,在这个医疗项目中,从路景优势、交通便利、医疗规划、生态景观、绿色环保等等方面进行多重交叉设计,促使医院的环境具有健康、自然的气息,不再是死气沉沉的严肃感,而是一个具有生气的、正能量的甚至略显活力的场所。设计秉持“以人为本,构建生态医疗”的理念,在院区的各处设计了便于增进人与人沟通互动的各类空间,如在病房区设了专供病患休闲交流的阳光厅,在门诊医技区结合医疗街设计了多组用绿植围合的休闲空间,在住院部的一层设计了供医患购物、休闲的共享空间,包括便利店、自助银行、快餐、咖啡吧等,这些共享空间不仅方便了医患人员、更方便了外来探视人员,提高了医院的便利性,同时也减少医院的黑白厚重感,增添彩色的共享色彩,真正实现了生态、舒适的现代化医院。
结束语
由于大型医院空间复杂、人流混乱,即便普通人也容易迷路,而患者就会更难以辨别场所和方向从而备受压力。如果患者能快速正确地辨认当前位置并明确将去的方向,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安心感,还会大大提高医院的交通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标识系统、电子地图、色彩运用、艺术品与家具布置等措施均有助于患者正确辨认空间。实践证明,通过研究与沟通的结合,可以设计出兼顾功能与美学的医院建筑形式。因而,我们在设计现代综合医院的过程中,为解决其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不仅要充分考量用地背景、医护需求,更要注重患者的各方面需求,以期完美的解决这其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参考文献:
[1]周大志,胡锴,杨斌.医院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问题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163.
[2]蔡健宗.以人为本与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的问题探讨[J].广东建材,2017(07):165-166.
论文作者:薛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医院论文; 医疗论文; 建筑论文; 布局论文; 功能论文; 患者论文; 门诊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