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菁 赵洁 陈海琴 刘文华 李杰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深圳 福田区 518033)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的急救和护理。方法 加强急性左心衰竭急救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结果 我院ICU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5例,其中43例达到满意疗效,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5.6%。结论 急性左心衰起病急,进展快,护理人员采取准确迅速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290-02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迅速发生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阻力升高,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预后很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院ICU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5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观察45例ICU住院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6~91岁,平均66.3±14.6岁;基础疾病:其中冠心病35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临床表现为突然感到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咳大量白色或血性泡沫状痰液,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两肺满布湿啰音,心脏听诊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脉搏增快,可呈交替脉。初步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基本检查方法( 包括血氧饱和度测定、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有条件的可做心脏超声检查)确定。经积极抢救后其中43例达到满意疗效,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5.6%。
2.护理
2.1 严密监测病情 患者取舒适体位,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呼吸困难;必要时可用软枕垫靠背部,使病人舒适。对病人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心律、心率的变化,详细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血气分析,记录24h出入量;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和控制输液量, 给予高流量(6-8L/min)的氧气,经酒精(20%-30%)湿化后吸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通气;可用鼻导管给氧,病情严重时可用面罩给氧或呼吸机加压给氧。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病人大汗淋漓容易造成胶布失去粘性,加上躁动不安,容易使静脉留置针脱出,因此妥善固定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抢救的过程中随时观察并保持静脉路的通畅。按医嘱准确给药,抢救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该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执行,并保留安瓿,抢救过程中应迅速、沉着、冷静,切忌忙中出错。
2.3用药观察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急救药物,非禁忌证者,可立即皮下注射吗啡3-5mg。用硝普钠25mg+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置微量泵,以1.2~6mL/h速度输入,开始以最低滴速输入,根据血压变化情况调整输注速度,将血压控制在110~150/70~80 mmHg,使血管容量增大,血管内压力降低,同时减少静脉回心血流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使用硝普钠时如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皮肤潮红、食欲不振、精神不安、肌肉痉挛、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停药。硝普纳见光易分解,点滴时应遮光,且配好溶液不超过8小时,给药后交代患者勿随意调节输液滴速,并定时监测血压,密切观察药物效应,防止血压骤降带来不良反应。在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同时,还应及时给予利尿剂,解痉平喘药、洋地黄类协同治疗。速尿的利尿效果强而起效迅速,但易出现低钠、低钾、低氯血症,使用时应及时监测电解质的变化;5%葡萄糖20 mL加西地兰0.2~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在用药前要观察病人脉搏数,如低于每分钟60次,暂不应用,如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脉搏出现早搏或过缓,要警惕洋地黄的毒性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推注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根据病情结合药物适应症及时对症处理,及时制定评估护理计划,争取在短时间内使病情稳定。
2.4心理护理 恐惧或焦虑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使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医护人员在抢救时必须保持镇静,操作熟练,忙而不乱,使病人产生信任与安全感,简要介绍本病的治疗措施和使用监测设备的重要性,可通过握手和肢体的抚摸来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提供情感支持,稳定病人情绪,减轻患者思想负担。
3.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进展快,表现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护理人员能否及早发现病情,争取宝贵时间,积极有序地进行护理救治,显得尤为重要。在抢救过程中,急性心力衰竭的成功救治必须尽量做到“四早”:①早期建立静脉通道,它是进行药物干预,有效抢救的前提。②早心电监护:左心衰竭的抢救是边观察、边判断、边用药的动态过程。心电监护对病因、病情判断、抢救方案的制订极为重要。③早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使用持续正压通气(CAPA)或无创正压通气(NIPPV)可以显著减少对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的要求[2]。④早预防:对发病时间长,病情危重患者,出现血压进行下降应注意鉴别是药物作用,还是即将发生的心源性休克。若症状进行性加重则应考虑可能发生循环衰竭,应立即停用降压药。心源性休克患者,几乎都有血容量不足,经过适当扩张容量和纠正酸中毒治疗,血压仍不稳定,尽快使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增加心排血量。总之,抢救成功离不开护士敏锐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加强用药后的监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任彦青,张春晓,刘世昌,等.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8):1200-1201.
[2] 陈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应用循证护理的体会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4):107-108.
论文作者:彭海菁,赵洁,陈海琴,刘文华,李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心衰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病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血压论文; 药物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