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对络病治法用药的发挥论文_秦荣,党晓玲

叶天士对络病治法用药的发挥论文_秦荣,党晓玲

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 要】叶天士在继承仲景虫药通络的基础上,创立辛味通络、络虚通补等治法用药,使治络法药更为系统,广泛应用于疼痛、中风、痹证、癥积等内伤疑难杂病。

【关键词】叶天士;络病;治法;用药

【中图分类号】R24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06-01

络脉及络病理论是伴随《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的建立而出现的,该书对络脉生理、病理、及治疗作了初步论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把经络学说应用于外感热性病建立六经辨证,并创立了旋复花汤、大黄蜇虫丸、鳖甲煎丸等络病治疗名方,络病证治微露端倪;清代叶天士将络病理论应用于外感热病建立卫气营血辨证,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千古名论,发展了络病治法并把通络药物广泛应用于疼痛、中风、痹证、癥积等内伤杂病,从而形成络病学说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叶氏在继承仲景虫药通络的基础上,发展了络病治法及用药,使治络法药更为系统。针对“诸家不分经络”,“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的状况,叶氏提出经络当分别论治,并创立诸多治络之法。叶氏认为,治疗络病须分寒热、虚实、浅深,如《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络中气血,寒热虚实,稍有留邪,皆能致痛”,而通络之法,又有许多类型,临床应辩证地运用通络之法。因为络病常致瘀凝,故有医者认为活血理气为治疗络病之大法,但叶氏认为“理气逐血,总之未能讲究络病功夫”,故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活血通络药,将通络法与单纯活血化瘀法区别开来,叶氏根据《内经》“辛甘发散为阳”利用辛味药的宣通行散作用疏通痹阻不通的络脉,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著名观点,创辛味通络之大法治疗络病,对后世极具影响。具体而言,属实者易攻之,有辛温通络、辛润通络、辛香通络、虫蚁通络的不同,属虚者,叶氏提出“大凡络虚,通补最宜”,又有辛甘通补与滋润通补的区别。现分述如下:

1.辛润通络辛润通络法即是以辛味药与润燥通络药相合而成,用以治疗胁痛、胃痛、郁证、失血、发黄等病证的治法。叶氏认为,“肝体本刚,相火内寄”,“若以刚治刚,一派苦、辛、燥,势必劫伤营络”,所以主张用柔药以治,以润血通络之品配合疏肝理气,以防伤阴劫液,所谓“肝为刚脏,必柔以济之,而自臻效验”,而“辛香刚燥,决不可用”,常用旋复花、新绛、青葱管、当归须、桃仁、柏子仁、郁金等治之。其中旋、绛、葱三味,即《金匮要略》旋复花汤,叶氏常以该方为基础,配以归须、桃、柏、郁金等味,辛通润血,共成辛润通络之剂。

2.辛温通络辛温通络法用药辛温散寒,合活血化瘀通络之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寒入络脉,或阴邪聚络,则气滞血瘀,脉络凝痹,此时治疗,非温则寒邪不散,非通则血瘀不化。叶氏以“辛温入血络”为治疗大旨,常用薤白、桂枝、官桂、小茴香、吴茱萸等辛温通络,配以蒲黄、五灵脂、川楝子、延胡索、归须等。

3.辛香通络辛香通络法用药由性味辛香,具有芳香走窜之性的药物,配伍活血通络药组成,常用于胃痛、心痛、胁痛、瘕聚、头痛等病证,因寒气互结,络脉壅闭,突发剧痛,甚或绞痛,并伴其他寒性症状,此时治疗,既要辛香入络温散,更需芳香走窜,宣通络中瘀痹,常用绛香汁、香附、荜茇、葱白等,辛香宣透,疏泄气机,配伍乳香、没药、姜黄、归须、桃仁、穿山甲、延胡索等。

4.虫蚁通络虫蚁通络即是以虫类通络药,如蜣螂、土鳖虫、全蝎、水蛭、蛴螬等,治疗久病入络、络脉痹阻的方法。叶氏认为虫蚁之类尤能搜剔络道之邪,“籍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常用于病久入络、瘀滞不宣、久治不愈之证。因病邪留伏较深,已属顽症痼疾,一般植物通络药,恒难取效,叶氏效法仲景治劳伤血痹诸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如蜣螂、土鳖虫、全蝎、水蛭、蛴螬等蠕动之物,轻灵流通,松透病根,搜剔络中之邪,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考虑到虫蚁通络药虽有药性峻猛,走窜搜络力强,但患者毕竟系慢性久病,病情深伏,此时治疗,绝无速效之理,故叶氏又提出“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的治疗原则,对慢性久病,气钝血痹者,主张用缓通(或缓攻、或缓逐、或缓消)的方法,而不主张急攻、峻攻,“急攻必变胀病”,特别是有形癥积已成,更“非峻通可拔”。

在具体运用时,根据病情需要,叶氏有单独运用本法的,但很多案例往往又与辛润通络、辛香通络、辛温通络及其他诸法配合应用,如治疗疟母,常用仲景鳖甲煎丸,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行气化滞,化痰消癥,倘兼络热,又当宣泄络热,加知母、丹皮,以肃余邪。癥积有块者,常加入当归、白芍、夏枯草、牡蛎等,养血柔肝,软坚散结。兼夹痰凝者,加白芥子、制半夏,以化络中之凝痰。又如久有胃痛,络中血瘀者,常参入桃仁、蒲黄、五灵脂、桂枝尖,活血通络,加强止痛之力。

5.辛甘通补辛甘通补法即辛味药配伍甘味药,略参活血通络之品而成的一种治疗方法。叶氏常以此治疗中焦气虚,失于温煦之胃痛、脐腹疼痛病证,进以辛甘(辛甘温),略佐通药,温通扶阳,补气养荣,常用人参、当归(或归须)、桂枝、炙甘草、煨姜、南枣、桃仁等治疗,其中桂枝、煨姜,辛味温通扶阳,配合炙甘草、人参、南枣,甘味补虚养荣,再配以当归(或归须)、桃仁,润血通络,就成为补血养血兼有通络之功的方剂,其中辛甘二味,临床运用应有所侧重,对于中阳式微、营络虚损者,甘药应多于辛药,甚至倍于辛药;反之,如果辛药多于甘药,则其用药配伍意义及作用于病变的部位均有不同。

6.滋润通补滋润通补法用药由大量的滋阴柔润药加祛瘀药组成,可滋润滑利、清化瘀血。叶氏常用于瘀血久留,络脉苦涩,干血内着,难消难化之症,皆属因虚致瘀,虚实夹杂,以虚为主之侯,治疗上往往攻补两碍,活血通络祛其瘀,不仅干血不行,反而重损其阴液,滋阴柔润补其虚,则每每久瘀不去,新血不生,徒劳无益。叶氏治疗,妙在寓通于补,以补药为体,作通药之用,既可通瘀,又可防虚,常用大量生地黄、阿胶、麦冬、白芍、枸杞子、柏子仁等,大队濡润阴柔之品,养阴增液,使干者得润,着者得行,配伍活血化瘀之品,如桃仁、丹皮、泽兰,择其一二味,共成能补、能润、能通的滋润通补剂。

叶氏络病治法及用药广泛运用于疼痛、中风、痹证、癥积等临床多种病证,分析其药物运用,一方面是通络药物,即具有入络专长的药物,如辛味入络药、虫类入络药等;另一方面注意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配伍通络药,即通络治疗和其他治疗的组合。

作者简介:

秦荣: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

论文作者:秦荣,党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叶天士对络病治法用药的发挥论文_秦荣,党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