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层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特点论文_袁成勇

探讨基层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特点论文_袁成勇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72200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特点;方法:对本市2家社区医院266例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和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钙离子拮抗药(CCB)是基层社区医院中应用最多的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最少的抗高血压药物是β受体阻滞药。结论:在基层社区医院中,应该增加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的应用,基层社区医院是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心,需要对新旧药物的利弊进行权衡,并及时更新临床医生的知识,从而为患者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方案。

关键词:基层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特点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其发病率较高,同时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改变的过程中,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高血压病防治工作的模式也从以大型医院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社区医院为防治中心[1]。所以分析基层社区医院的高血压病防治工作,对于高血压病增长趋势的控制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我市2加基层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讨论了基层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特点,希望能为基层社区医院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用药提供有效依据,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市社区医院的高血压管理档案数据库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市2家基层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对降压药物的应用情况和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本调查共选择高血压患者266例,其中男143例,女123例,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40.6±16.3)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根据血压高低分成I级(140-150/90-99mmHg)、II级(160-179/100-109mmHg)、III级(180/110mmHg及其以上)。

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居住地、性别、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以及高血压并发症等。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舒张压降低超过10mmHg,并恢复到正常值范围,或者患者舒张压降低超过20mmHg;有效: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舒张压降低小于10mmHg,并且恢复到正常值范围,或者舒张压降低10-19mmHg,或者收缩压降低超过10mmHg;无效:患者在服用药物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在患者经过3个月时间治疗,血压保持稳定后就能对疗效进行判断。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在患者经过3个月的时间治疗后,显效139例,有效85例,无效26例,16例患者因为其他原因停止服药。

2.2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主要包括:钙离子拮抗药111例,复方降压药66例,β受体阻滞药15例,利尿剂17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20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37例。单一用药16例,联合用药250例。在全部266例患者中,有261例患者为继发性高血压,同时伴有心绞痛、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例。因此在基层社区医院中应该多选择钙离子拮抗药和利尿药等2种以上药物,这样才能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3.讨论

临床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人们对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治疗率和知晓率却不高,所以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依然比较严峻。在高血压病防治策略和疾病模式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高血压病的防治模式也应该享有的发生改变,要以基层社区医院为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心,大医院则主要负责对特殊病例进行治疗[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中,选择抗高血压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尿药、CCB、ARB、ACRI以及β受体阻滞药是临床上的推荐用药,可以将这些药物当成抗高血压的起始用药和维持用药。复方降压药因为比较安全、经济、有效,成为了基层社区医院防治高血压病时常用的一种药物,但是复方降压药的副作用大,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如果服用时间长的话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等。和复方降压药相比较,CCB的降压效果则比较好,同时也不会影响患者的新陈代谢。硝苯地平是CCB第一代原始型药物,硝苯地平的作用时间短,所以也将硝苯地平称为短效CCB。缓释硝苯地平是二代CCB,与第一代CCB相比,缓释硝苯地平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有了一定的改进,而且血管选择性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缓释硝苯地平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生物利用率不高、作用突然消失以及谷峰血浆的浓度存在较大的波动,所以缓释硝苯地平的临床治疗效果缺乏稳定性。但是调查发现,硝苯地平缓释片因为降压效果显著以及价格不高等因素,在基层社区医院中应用非常广[3]。ARB和ACEI能有效保护肾脏,对患者代谢非常有棒子,能对2型糖尿病发生的大量清蛋白尿进行有效延缓,也是临床对糖尿病进行治疗时非常有效的药物,但是ARB类药物的上市时间不长,而且价格也比较贵,所以在基层社区医院中的应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或者心肌梗死等,则应该选择β受体阻滞药。利尿剂的价格不高,在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首先选择利尿剂。临床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抗高血压药物,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对社区医院临床医生的培训,让临床医生的抗高血压药物只是能得到不断更新和普及,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另外也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教育和普及,告知患者各种抗高血压药物的利弊[4-5]。

在临床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时,如果单纯采用一种药物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联合用药则可以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并且能对药物依从性进行有效改善。联合用药的有效组合一般包括钙拮抗剂联合ACEI、钙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药、利尿剂联合ACEI等。而在这些药物联用中,应用最多的二联用药就是钙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剂能够让小动脉扩张,让血管阻力降低,能对β受体阻滞药导致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进行抵消,而且还能排钠,让血容量减少;β受体阻滞药则可以在负性频率和负性肌力的作用下让心输出量减少,让心肌耗氧量降低,对钙拮抗剂导致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进行有效消除,在临床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钙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药是最佳的二联用药方案。

本研究调查发现,CCB是基层社区医院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为第一代CCB和第二代CCB。应该及时更新和完善基层社区医院临床医生的知识结构,对新旧药物的利弊进行权衡,这样才能正确合理的选择临床用药;另外复方降压药的应用也比较多,如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等[6],比较经济实惠,所以在基层社区医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地区,但是临床医生应该要重视和关注该药的副作用。另外利尿药、ARB以及ACEI等药物的应用则不多。在基层社区医院的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中,应该建立包含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综合性防治模式,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加强社区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让人们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提高,而且临床医生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从而为患者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在高血压疾病防治策略和疾病模式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基层社区医院则成为了当前高血压疾病的防治中心。针对当前基层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特点,在基层社区医院的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应该增加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的应用,基层社区医院是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心,需要对新旧药物的利弊进行权衡,并及时更新临床医生的知识,最终为患者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玲.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特点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03+130.

[2]谭颖华,梁柱红,张庆兰.某社区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2,24:2271-2273.

论文作者:袁成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  ;  ;  ;  ;  ;  ;  ;  

探讨基层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特点论文_袁成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