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才战略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论文

国际人才战略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文/岳文厚

北京城市副中心北运河岸线效果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要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要借此机会转型升级、更新换代。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发展增长极和生态示范区,人才是当务之急、长远之需。要加快形成新时代人才引领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2015年年底以来,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人才港发展委员会组织了京津冀国际人才发展状况的专题研究。调研发现,北京人才国际化方面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大都市的差距明显,京津冀地区迫切需要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的高新科技、经营管理、文化创新人才队伍,需要创建类海外环境的“国际人才港”,以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协同发展新路,起到集聚、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首都国际人才短板与京津冀人才难题

首都北京高端国际人才短缺,没有形成国际科技人才集聚优势,也没有形成世界级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优势。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大量有关CT辐射防护研究资料,回顾分析笔者认为对CT辐射防护方法总结如下:(1)对CT扫描的剂量严格规定,确保参数设置的灵活性,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保医师操作技术的准确数量,确保图像质量从而能够达到辐射剂量最低下,获取最高图像质量;(2)合理选择屏蔽方面并且积极研发新型屏蔽设备。下一阶段需要针对CT设备的全面辐射防护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人才产业是建立在人才资源规划、开发、培养、使用、配置、管理基础上的产业,是独立于传统产业之外,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国民经济先导产业,人才产业是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相互交融的产物。人才价值及其经济功能通过人才产业来体现,它高度依赖人才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其核心是人才产出效益,本质是创新创业创造。人才产业承载着一个国家的人才发展理念和目标价值追求,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国际人才短缺。国际人才比例,伦敦、纽约均在30%以上,硅谷超过50%。北京外籍人员约12万,其中持外国专家证7300多人,外籍人员总占比不到0.6%。

Bagging,Boosting等算法都是对所有基分类器进行集成,文献[33]发现选择部分基分类器进行集成能够有效控制过拟化,提升集成模型泛化能力。2002年,我国学者周志华提出了“选择性集成”概念[34],将训练得到的基分类器中精度不高,误差过大的分类器从集成模型中剔除,只选择在训练样本中表现较好的基分类器进行集成。

国际化程度低。国际组织总部,巴黎有208个,伦敦有57个,纽约有21个,东京16个,北京只有上海合作组织等几个,每年国际会议数量仅为纽约和伦敦的1/8。

二是深入实施人才产业发展的全球战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竞争已经转变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才产业已成为主导支柱产业。随着经济、资本全球化和科技高新化的深入发展,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必将演变成人才产业的较量。因此,京津冀必须以全球的视野,围绕人才产业的国际布局和争夺,制定整体的适应全球化大趋势的开放型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特别要构建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尽快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超前实施面向国际人才的人才产业项目带动建设,加强人才产业高地(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综合推进人才产业加快发展。

1.2 水分。蚕豆需水较多,喜湿润环境,忌干旱,但又不能受渍,忌田里积水。蚕豆种皮较厚,种子发芽阶段,要吸收种子自身重量的百分之100%~200%的水分,才能正常发芽。因此,从播种至发芽出苗阶段,必须要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为种子创造适宜的萌发环境和发芽条件,确保发芽率。苗期,土壤以保持湿润状态为佳,可有效促进根系发育,促使苗健株壮。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宜保持土壤湿润。

1、叶面追肥可使作物通过叶部直接得到有效养分,而采用根部追肥时,某些养分常因被土壤固定而降低植株对它们的利用率。

一方面,门槛多、难进来。主要有“三不”:一是不易落户。我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截至2017年总共才发放了7356本,被称为“最难拿的绿卡”。同时,办理出入境手续复杂,落户烦琐。二是不便投资。我国对国外资金实行严格的准入限制,即使留学生或华人回国后投资创业,所持的外币也视同外资,汇兑限额,投资限入。三是不好引才。京津冀地区引才的窗口、平台和渠道少,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还不够。

京津冀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缓慢,技术、产权、人才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还存在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另一方面,制度“死”、难用好。表现为“四没有”:一是人才流动没有充分自由。除出入境、落户的限制外,国民待遇、事业编制、行政级别等都制约着国际人才的自由流动。二是人才权益没有充分保障。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与国际不接轨,境内外执业资格认证衔接不充分,个人所得税税率相对较高,没有针对国际人才科技入股、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法律保障。三是人才发展没有特色环境。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的类海外环境建设滞后,京津冀地区各类孵化器、加速器普遍存在低水平同构化问题。四是人才使用没有大胆放手。对国际人才的审查、限制、防范过多,不能“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这些问题降低了我国人才制度的国际竞争力,弱化了中国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投入人才产业就是赢得未来

四是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人才产业投入体系。发展人才产业,是京津冀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集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于一体的多元投入增长机制,初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符合发展实际的人才投入多元化体系,才能为人才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和广阔的未来。特别是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入人才产业,重点支持一批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以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人才产业大发展。

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据统计,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高科技人员比重在30%以上,金融和文创人员占比10%以上,北京占比只有4.1%和2.32%。年专利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量,北京是东京的1/35、纽约的1/15和伦敦的1/8。人均GDP,北京约为东京的1/17、纽约的1/8和伦敦的1/7。

磨制翠绿色仿独山玉样品的光薄片,采用日本岛津EPMA-1720型电子探针分析仪进行了检测[4],共测了6个点,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K2O、SiO2、Al2O3,次要成分为Na2O、MgO、CaO、TiO2、Cr2O3、MnO、Fe2O3,次要成分的含量(除Na2O、Fe2O3外)大多不超过1%。在该翠绿色样品中,SiO2含量为47.28%~49.27%;Al2O3含量为26.23%~32.43% ;K2O含量为10.01%~11.74%;Na2O含量为0.45%~1.44%;Fe2O3含量为1.05%~1.43%。

人才产业具有鲜明的新产业特点:第一,人才产业是国家产业中的先导产业。它是以人才和知识作为最关键生产要素,涵盖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产业,因此,它在整个知识经济的崛起过程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核心先导作用。第二,人才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人才对经济社会的驱动力已超过任何要素,因而作为知识依赖型的产业,人才产业就可随着知识经济的高度发展保持长期的可持续性,这是人才产业不同于传统经济产业的一大特点。第三,人才产业是创新为本的产业。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大都具有可贵的创新精神、灵动的创新思维、坚韧的创新意志、深厚的创新知识、良好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创新实践,它决定了人才产业必然是一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而又最富生命力的产业。第四,人才产业是需要战略投资的产业。人才产业是战略产业,需要作战略投资、长远投资才能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可以说,人才产业发展的投入就是赢得未来的投入。

人才产业的发展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或市场行为,而是一种政府推动和引导的社会化行为。京津冀大力发展人才产业,政府必须找准未来发展的正确路径。

人才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龙头产业。如果说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创新经济、智力经济的话,那么,人才产业就是以人才运作和知识运营为经济发展方式,让人才效益和知识力量得到充分发挥的超级产业。人才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系统,有着自己独有的复杂而完备的产业链。人才产业不仅要讲求人才资源总量的稳步增长、人才素质的大幅提高,更要注重实现产业规模和产业贡献率,即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

要树立人才产业引领创新发展的大局观。在资源配置上,人才产业以人才资本为第一要素,并通过智力资源的开发来创造新财富。必须从经济的角度看人才,从人才产业的视野看经济发展,确立新的人才发展观,加快发展人才产业,打造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引擎。应该明确,人才产业在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现实需求的同时,还必将引领和主导未来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即向融合化、集聚化、高端化和国际化趋势发展。从本质上讲,任何一个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都应该是人才产业。

以全球视野布局京津冀人才产业路线

当前,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生态压力巨大,转型升级期望高,高质量发展动力足,新产业新业态浪潮强劲,变革变化前所未有。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出路在于依靠人才的力量。必须充分盘活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全面释放“第一资源”能量,积极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以大力发展人才产业为主导,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因此,要以新的视角认识人才产业的地位与作用,要以更大决心、勇气和智慧力推人才产业崛起,将这一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

一是深刻认识大力发展人才产业的重要意义。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伟大征程中,党委政府部门必须审时度势、长远着眼,牢固确立人才优势为“第一优势”的理念,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来谋划,把人才优先作为第一战略来推进,把人才产业作为第一支柱来打造,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引领,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目标,以创建新一轮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重要抓手,率先使人才产业成为京津冀支柱产业。可以说,大力发展人才产业,既是中国梦在京津冀实现的重要载体,也是京津冀实现强国梦的坚实支撑。

4.生产过程洁净化。矿山企业的矿石输送、破碎加工作业要实现封闭式作业,减少粉尘、噪音污染;矿山的堆料场原则上应封闭或者采用防尘布进行防尘;矿区截排水系统要修筑完善,防止矿区裸露地表泥沙横流四溢;矿区周边、工业广场、矿区运输道路应定期洒水或者喷雾防尘,矿区周边及运输道路两侧应绿化美化,营造整洁美观的生产环境。

三是研究扶持政策为人才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实现人才产业的强势崛起,仅有市场培育显然是不够的,政策引导和政策扶持也是巨大推动力,京津冀亟须在法律、政策和财政等多方面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在法律保障上,制定和完善推动人才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形成完整科学的人才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在政策保障上,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对人才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财政保障上,整合现有政策资源,研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人才产业特点的财政扶持政策,提高人才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面对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要围绕人才链布局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文化链,推动人才产业成为先导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建设国际人才港,打造创新发展生态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新的增长极和发展源,要实施国际人才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按照中央先行先试建设海外人才集聚区的要求,优先建设国际人才港引才聚才平台。

国际人才港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先行先试和开放创新,打造国际国内人才来去自由的“软口岸”,吸附和集散境内外创新资源的“中转站”,努力构建类海外的软硬件环境,吸引、集聚更多更优秀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努力探索园区、社区、街区“三区融合”的发展模式,建立政策、资源、科技、金融“四要素协同”的发展体系,打造人才、资本、科技、产业、文化“五位一体”的发展链条,形成富有中国特色、满足人才需要、引领国际趋势的发展生态试验区、示范区,实现人才链与科技链、资本链、产业链、文化链的精准、有效对接,实践与实现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创新创业”,并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年所有高校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国家想要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国民,应从幼儿抓起,重视幼儿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教学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择能否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完全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学前专业师范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的观念、思想、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也无一不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育学前专业师范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当务之急。

京津冀协同发展助推汽车产业发展

经过国家20多个部委的上百名领导、专家、企业家的研究、论证,国际人才港重点规划、布局建设“一港三园两区”,即国际人才创业港,国际人才产业园、国际金融服务园、国际高技术服务园,文化创意区和健康休闲区。基于发展趋势和市场需要,国际人才港建立了近11万人的国际人才资源库,重点包括:留学人才(海归、在华留学生)、外籍人才(科技专家、创业人才)、华人华侨(科技企业家、投资家),开通了12大国际人才港引才路径,确保人才第一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第一资本优先聚合。

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需求,首都国际人才港的定位是建设符合国际人才创新创业需求的产业平台、资金平台、孵化加速载体和交流合作基地,通过构建人才改革的先行先试平台、人才自由流动发展平台、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平台、人才智力集聚交流平台、人才发展服务信息平台、休闲宜居的人文生态平台,努力成为“国际人才高度集聚、创新创业高度活跃、高端产业强势发展”的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

首都国际人才港作为中关村升级版的战略定位,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中组部协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十部委与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北京市建设首都国际人才港,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推进国际人才港建设,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人才工作规划,对国际人才港进行了重点部署和分工支持。

首都国际人才港已在大运河森林公园边248亩的园区挂牌成立,第一期运河国际文化中心已获得经信部门的立项批复,北京市文资委在文博会上进行了重点推介,雕塑文化公园也获得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的支持意见,朝阳霄云口岸和房山青龙湖基地正在加紧落地建设。人才港发展联合五矿资本正在筹备百亿规模的人才产业发展基金,与北科建合作的望京国际人才港建设规划已完成概念性方案,朝阳区领导给予了充分支持和肯定,与盛景等企业合作的国家创投中心、产业开发院、网络安全谷、健康金融区等重大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实施。通过人才港产业基金、创投中心基地,促进人才港内人才、知识、资本、资源的流动、互动与裂变,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一站式、开放型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一般而言,研究教师专业身份形成的学者,通常表现出两种倾向,第一种是从影响教师专业身份形成的原因入手,探究影响教师专业身份的因素;一种是从某一途径着手,研究教师专业身份的形成途径,如参加教师教育培训、讲述自我故事(教师叙事)、反思自我职业经历等。

着眼于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在京津冀地区率先建设国际人才港,这是强化首都功能、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载体,吸引高端人才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支持“一带一路”、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国际人才港具有吸引力、集聚力、辐射力,体现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实现基础性、战略性和带动性,能够在人才效应、科技产业、文化生态、国际开放等方面,探索经验,发挥作用,引领创新,以提升京津冀地区的科技竞争力、文化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

标签:;  ;  ;  ;  ;  ;  

国际人才战略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