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71522198XXXX91633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有些裂缝是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有些则不是,裂缝对混凝土的影响很严重,由此可见,开展相应的研究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房建工程中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的应用,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房建工程;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应用
一、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根据裂纹开裂的深浅可以把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的裂纹分为表面裂纹以及贯穿裂纹。根据裂纹发展的情况可以将其分为稳定裂纹、不稳定裂纹,能愈合裂纹、不可愈合裂纹。根据裂纹在其构件表面的形状可以将其分为网状裂纹、纵向裂纹、斜裂纹、横向裂纹等。根据裂纹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荷载裂纹和变形裂纹。根据裂纹产生的时间可将其分为混凝土凝固前产生的裂纹、混凝土凝固后产生的裂纹。
二、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2.1温度控制不够出现裂缝
温度应力裂缝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蒸发,而混凝土表面散热比较快,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温差很大,这样使得混凝土的外表面产生拉应力,内部产生压应力。如果两种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承受范围,就会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
2.2施工质量问题
(1)混凝土的保护层太厚,或者认为在混凝土上踩踏,导致承受负弯矩的保护层加厚,从而构件的有效厚度降低,就会产生与钢筋受力方向相垂直的裂缝。(2)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水灰比增加,是塑形收缩量增加,形成不规则的裂缝。(3)混凝土搅拌或者运输时间过长,使得水分蒸发较多,若搅拌速度不恰当或者搅拌不充分,那么都有可能会让最终混凝土构件中出现一系列的内部缺陷,而这些内部缺陷则会造成出现混凝土裂缝,且裂缝不规则。(4)混凝土分段或者分层浇筑的时候,由于处理不当,在新旧混凝土的接头处容易出现裂缝。
2.3缺少完善的施工养护措施出现裂缝
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后,要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相对比较充分的保养和养护的话,就会使得混凝土本身因为缺少一定的水分而使得其强度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其碳化的深度也会有一定的增强,进而也就使得混凝土的强度有所下降,其耐久性有多降低,从而出现一定的裂痕。
三、房建工程中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的应用
3.1从设计方面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房屋建筑的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正确的处理好建筑中的“抗”和“放”的辩证关系。设计者应该结合这两种情况,或者以“抗性”的原则来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使用补偿收缩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因为有在房屋建筑的混凝土裂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应为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导致的。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在混凝土中添加膨胀剂来补偿原本混凝土自身产生的收缩问题是简单可行的。在进行混凝土房屋建筑设计中,房屋建筑的框架结构也是预防房屋建筑裂缝的要点。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要彩玉一定的措施来强化构造,以达到减小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而导致伸缩裂缝的出现。
3.2从混凝土的配合和材料分析混凝土裂缝的预防
混凝土品种的选择需要根据所设计的房屋建筑结构类型来进行,选择适应结构设计标准强度和等级的水泥,并且尽可能的不采用早强高的种类。为了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建议在施工过程在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应该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护着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以防止在灌注的过程中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对于抗裂缝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构件,使用的水泥中铝酸三甲的含有量不应该超过8%,使用水泥的过程中控制温度不超过六十摄氏度。在骨料选择方便,应该使用符合骨料的质量标准,特别直在地下工程或者室外工程时,其混凝土中的骨料应该选用碱性骨料,防止空气和水中的酸性物质对混凝土造成腐蚀作用。
3.3协调控制不同施工交叉的时间
保证混凝土施工一次性完成,防止因施工时间上的差异导致混凝土凝固出现不同层次,因而产生裂缝。例如,进行绑扎楼层底板钢筋时,应同时将线管即时埋好,保证其施工时间相同,提高凝固效果,这要求施工单位应依据施工实际情况,适当扩大钢筋工的数量,负责休整混凝土浇注施工前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瑕疵。例如,进行混凝土浇注时,应将临时活动跳板放于容易出现裂缝的位置,一旦混凝土浇注工作完成后,禁止在其凝固彻底之前对其进行踩压,以使其发生变形,加速后期裂缝的出现。
3.4合理控制建筑施工流程,保证合理的凝固时间
当混凝土浇注工作即将完成时,可组织相关人员做好定位、测量、弹线等辅助性施工,但不能使用器械吊卸重量级物品,以防对凝固阶段的混凝土产生严重的冲击。如果上层楼房施工任务较为紧急,可依次吊运部分材料,并在已经浇注完毕的楼层表面布置好相应的模板,合理利用加密立杆与横杆为模板搭设好相应的支撑架,可适当增加旧木板,使其强度能够支撑吊运材料的重量,避免因载荷量过重而出现裂缝。另外,应组织监督小组,负责监察、督促施工人员的工作,例如,施工过程中,应确保钢筋位置合理,并及时对其完成绑扎工作,并运用其他物体使其较为牢固。要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可聘请专业钢筋工做好浇注期间的维护工作,防止钢筋出现较大距离的位移。模板使用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选用构造合理、强度较大的模板完成铺设工作,不能提前拆卸模板,影响混凝土的凝固效果。除此之外,混凝土下料位置应控制在合理高度,确保对其实现充分振捣,当混凝土处于初凝后终凝前阶段时,应完成二次抹压施工,同时在其表层覆盖优质薄膜,防止凝固初期出现较大的收缩裂缝。
3.5在振捣后加强养护
对于房屋的施工来说,对混凝土做出完善的保护很重要,要是对混凝土没有养护工作就会使得混凝土自身原有的强度急速下降,进而就会在硬化的过程中出现裂缝,尤其是在高温的环境中更是这样,所以说,应当对混凝土进行及时的浇水以及养护,使得混凝土尽量是湿润的,这样就会使得裂缝产生的几率大大下降,对于那些已经浇筑完毕的混凝土来说,在5℃的环境下,进行自然地保护,要是采用一定的薄膜进行养护应当将其包裹好,同时还应当保证其在养护的过程中有水生成,要不是这样,就应当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做出及时的养护。
3.6裂缝弥补补救工作
在施工中及时做好了以上的防护措施,还是会因为各种意外依旧造成混凝土开裂现象。在混凝土出现裂缝之后,要在粉刷工作之前做好裂缝的弥补工作,再进行二次装修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主体地面上部可以使用厚一点的找平层来弥补,同时可以对找平层进行增设抗裂短钢筋、钢丝网和钢板网的设置来加强,同时地面上部可以通过木质地板对裂缝进行遮盖。但是板底施工中粉刷层较薄,并且没有吊顶遮盖,裂缝相对于来说更容易暴露,会引起后期纠纷和影响主体外观,在对于板底裂缝处理中一般采用增强型的纤维材料对板底裂缝进行粘贴处理,既不影响粉刷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混凝土的抗拉裂作用。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抗渗透力,还会使建筑物中的钢筋发生力学变化,进而降低了钢筋的性能,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最终承载力。要保证建筑的质量,就要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减少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颖,丁慧月.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与治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杜世涛.民房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与治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
[3]李伟强.房屋施工中遇到的裂缝及处理方法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10).
论文作者:任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裂纹论文; 钢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作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