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提高通气功能的方法论文_黄培铭

门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提高通气功能的方法论文_黄培铭

黄培铭

罗定市人民医院 527200

【摘 要】目的 对护理和通气培训对门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提高通气功能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门诊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家庭式氧疗机和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呼吸肌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以家庭式氧疗机作为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回家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本院门诊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EV1%高于对照组患者,5分钟内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分钟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分钟步行的距离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这些肺气肿患者而言,其生活质量会受到通气功能逐渐减弱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对门诊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护理和通气功能培训,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通气功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门诊

在我国的临床呼吸科门诊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比较常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在中老年人群和常年劳动量较大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本院门诊对前来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了呼吸功能培训,要求患者根据培训内容自行回家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主要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科门诊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共200例,排除其他系统的合并症患者和急性发作期患者、极重度患者和重度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男性122例,女性78例,最小年龄65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6.5±12.5)岁。病程最短的4.5年,病程最长的8.5年。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FEV1%、5分钟内的心率、呼吸频率、5分钟步行距离进行检测,差异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由门诊专管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的健康教育。对观察组患者主要使用家庭式氧疗机结合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呼吸肌功能锻炼结合药物,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有必要可以使用家庭式氧疗及进行辅助,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

先对本院呼吸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再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指导。要求患者能够掌握有控制性的缓慢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不同的呼吸方法。①有控制的缓慢呼吸,具体方法是在静止的状态下进行3-5秒的缓慢深吸气,然后缓慢的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将吸入的气体缓慢的呼出,这种方法能够使体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提高气体分布的均匀性,通过对血液和通气比例的改善而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改善[2]。②腹式呼吸。引导患者采取卧位或坐位,使患者将一只手放在腹部,感受呼吸时腹部的抬高或降低。指导患者收缩腹肌、排出腹内的气体、锻炼膈肌。③缩唇呼吸。在3-5秒内用鼻子进行缓慢的吸气,然后在3-6秒内使用嘴唇将吸入的气体缓慢的呼出,从而排出肺内的气体,增加肺的通气量。该方法有利于,高肺泡通气量,延长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并使用t进行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EV1%高于对照组患者,5分钟内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分钟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分钟步行的距离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组别 FEV1% 5分钟内心率5分钟呼吸频率5分钟步行距离

对照组65.1±6.480.0±21.2 27.4±8.6 274.4±29.4

观察组79.4±5.875.2±12.1 25.2±5.8 350.7±28.9

注: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该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以及胸闷、喘息、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在门诊中要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改善,减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就应该从提高患者呼吸肌的耐受力入手,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呼吸功能锻炼[4]。

人体的呼吸肌主要有腹部的腹肌、胸廓辅助、肋间肌、胸腔膈肌。通过呼吸训练能够使患者肺部气体交换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对呼吸肌的耐受力进行锻炼,使过度充气的概率得到降低,还可以使患者的血流与肺通气的比例得到提高[5]。

为了进一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对门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了护理和肺通气功能培训,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有效的改善,根据研究结果,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有了较大的提高,症状得到了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

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主要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呼吸肌锻炼的培训,鉴于不同患者及家属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治疗配合度以及回家后的坚持锻炼情况有所不同,而且由于患者是采用回家治疗的方式,医护人员无法实时了解每一个患者每天的锻炼情况,因此研究结果还需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根据本研究结果,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门诊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杜跃亮,李耀军,孙桂华.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97-2698.

[2]施健,周丽荣,刘丽辉,等.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结核分支杆菌-PCR及白介素-6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30.

[3]李世葵.结核抗体和腺苷脱氨酶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289.

[4]张子书.胸水ADA并结核菌试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8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4):524-526.

[5]罗虎,宫亮,周向东.胸腔积液ADA值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临界值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5):3718-3719.

论文作者:黄培铭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门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提高通气功能的方法论文_黄培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