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实施“教育健康体检”对话项目组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和指导体系_课程标准论文

建立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实施“教育健康体检”对话项目组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和指导体系_课程标准论文

建立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开展“教育健康体检”——对话“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业论文,质量论文,中小学生论文,评价标准论文,反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是对教育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

●记者: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历史新阶段,提高质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请问:对于教育质量,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

●答: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办“有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期望。我国要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关键也在于提高质量。

对于教育质量的理解,需要基于人类的一些共同价值观,需要基于对教育的本质理解,需要坚持对教育质量最核心的追求。在国际教育界,对教育质量广泛认同的三项原则是:相关性、受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性、尊重个人权利。这些原则涵盖了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代表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标准。在这些原则当中,权利问题是第一位的。它强调学习者是拥有教育权利的人,学习者是教育过程的核心。教育质量体现在是否让年轻人在认知、情感和创造性等方面充分发挥潜力。

这种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包含的是对教育价值的基本判断。正是基于对教育质量的这种深层次理解,我们才能设计出教育价值观正确的质量指标体系,才能避免把下位的指标当作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到,教育质量既与指向结果有关,又与获得结果过程中的目标、方法和条件等相关。这些条件既包括教育的内部条件,即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的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教育质量的各方面支持保障,包括政策法规、财政投入、考试评价制度等等;也包括教育的外部条件,也即教育本身不可控制的各种条件,如教育价值观、文化传统、家庭和媒体的合作、社会流动等等。在制定教育质量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哪些条件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否则,制定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教育质量指标体系,不仅教育的质量目标很难达到,而且也很难采取有针对性的、高水平的教育政策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记者:随着各国对基础教育质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国都在努力建设各自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开展对教育质量的有效管理。能给我们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吗?

●答:建立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国际上的大型评价项目,如PISA和TIMSS就是为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业能力而设计开发的评价系统。当前,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有效评价和反馈,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的教育质量评价反馈和指导改进系统是许多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早在1969年,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就设立了全国教育进展评估机构(NAEP)。布什政府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目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其中加强教育质量评价与分析就是一个重要举措。英国政府于1992年成立了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又通过整合建立了一个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全国质量分析体系,对全国的公立学校实施质量评估;而1997年成立的教育证书与课程管理局(QCA),则负责制定国家课程和各种教育证书标准,组织统一的教学水平评价。除了美国和英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建立了自己的教育质量评价、分析和保障体系。

●记者:那么我们国家的情况如何呢?

●答: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学生的辍学率和巩固率,关注教师的学历、教学设备等指标,但对教育质量的一些核心指标,如学生学业质量等缺乏评价的标准,也缺乏专业的和全国规模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两基”攻坚任务的基本完成,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已由“普及”走向“提高”,从事业发展逐渐走向质量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大家普遍认识到,教育质量的普遍提升,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指导的基础上。大家也发现,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质量,但是存在着认识不统一、标准不完善、监控不到位、保障不得力等问题。而且,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有些地方和学校单纯用升学率、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来衡量教育发展的成效,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这就需要强化教育的质量管理。

学生学业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成果标志之一,建立一个以学业质量为切入口,全面分析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体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中小学在正确的质量观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在教育部基教司的指导下,成立了“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2007年,教育部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前者旨在建立帮助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系统;后者旨在建立依法评估各级教育系统是否使学生达到国家规定质量标准的、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质量监测系统。两者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系统。

当然,要开展有效的学业质量评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是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指导和管理的基础性工程

●记者:据了解,“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从2003年建立以来,一直在进行着学业质量评价系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如果要对项目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会是什么呢?

●答:“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是通过对学生学业质量的测试以及对学生、教师、校长的问卷调查,获得与学业质量相关的数据。以学生学业成绩的数据为切入口,深入分析与教育质量相关的因素,并反馈给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在此基础上,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了解导致教育质量差异的各种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关政策措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教研部门可以了解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师素质、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质量;学校可以了解本校的教育质量,各班的情况、各位教师的情况、学校的教学制度、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有的放矢地采取改进措施。总的来说,这个项目是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指导和管理的基础性工程。

●记者:到目前为止,项目研究已经走过了7年时间。请问:它大体经过了怎样的探索过程?

●答:项目研究实践主要经历了三个环节。2003年-2005年是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测试工具研发和测试的探索阶段。2003年,在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组织学科专家研制了学业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案,并在初步的指标体系框架下,探讨开发科学有效的学业测试工具的途径,并于2004年在大连、上海,2005年在辽宁采用抽样的方式进行了试验,初步建立了学业质量评价、分析和反馈的模型。

2006年-2008年是评价系统的应用和完善阶段。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标准研发过程的模型,并在全国七个省、十几个地市、一百多个区县,对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学科的学业质量做了实验性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和测试内容,按照国际通行程序,初步建立了基于标准测试的数据库,并对所测试地区的学业质量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反馈,形成了一套基于标准的省级层面、地市层面和区县层面的学业质量反馈系统,并建立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实验省(地市和区县)。

2009年至今为项目推广和扩展应用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测试结果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挖掘和分析,为各地教育教学改进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可行的途径;基于2009年全国测查的数据库,探讨如何在课程内容分析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建立国家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服务。

●记者: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项目组对于“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有什么要求和设想呢?

●答:我们认为,第一,完整的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应当建立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应当是能够反映课程要求的核心能力和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二,科学的分析、反馈与指导应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效、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化程序和过程,系统模型的构架应该具有持续发展性和推广性。

●记者:那么,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项目组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

●答:我们主要需要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测验结构和测验工具的研发。学生学业质量诊断和评价是一种低利害的测试,其测验性质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水平测试。测验工具的研发需要将课程标准转换为可操作的测量标准,从测验编制的角度应经历制定命题框架和命题指南、编制试题、试题修订完善、预测试、试题审查、组卷、形成评分手册等过程。项目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从命题的程序上探讨符合实际的基于标准的测验工具研制过程和程序。

第二,标准参照测验的测量学特征研究。测量学上有一些指标可以有效保证测验工具的质量,因此项目组要从测量学的角度研究基于标准的高质量的测验的测量学特征。

第三,基于标准的测验结果的内涵界定与描述。基于标准的评价在分数解释上有更加丰富的内涵。项目组要将学科测试的结果与课程要求的能力标准结合起来,放在一个尺度上考虑。要基于课程标准,探讨标准划定、表现标准描述等核心问题。

第四,影响学生学业质量因素的综合分析与探讨。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项目组要采用先进的统计分析技术,探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区县层面、学校层面、班级层面以及学生个体层面的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为有针对性地改善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依据和建议。

第五,探讨有效提高学生学业质量的教学研究。根据学业质量评价和测试的结果,开展教学研究,结合不同地方的特色探讨有效提高学生学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基于课标的命题原则和严格规范的命题程序是测试质量的保证

●记者:刚才提及,学生学业质量诊断和评价就其性质而言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水平测试。为什么要强调“基于课程标准”?

●答: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须经历的重要学习过程以及在某一学段结束之后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期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从另外一方面看,现在有人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还不够具体和清晰,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存在混杂的现象。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缺乏基于专业的全国学业质量测试,一直没有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是紧密相关的。

2009年10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140多个县区的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项目组专门组织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测试,初步形成部分学科、关键年级学生学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常模数据库。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正在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力求建立起全国常模,进而为建立起全国的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记者:那么,测试的这一性质在命题时是如何保证的呢?

●答: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考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很难形成能力导向、发展导向,也很难发挥评价的反馈和调节功能。因此,项目组以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能力发展为核心,设计测试框架、开发测试工具,通过考查学生学科学习结果,关注与学生未来发展关系密切的核心素养。

在命题时,我们坚持了五项原则:第一,命题基于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核心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对重要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第二,根据课程标准、统计测量方法和大规模测试数据,确定学生合格、良好和优秀标准。试卷要有足够的试题鉴别学生合格与否,是否达到良好或者优秀水平。项目组尤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合格率。第三,控制试卷的总体难度(小学是0.80~0.85,中学在0.75左右)。组卷时坚持以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基本要求的题目为主,有难度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第四,试题形式为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多使用真实的情境和任务,注重通过客观性试题考查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第五,命题过程及程序规范、科学,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记者:据了解,为了保证命题的质量,项目组不仅组建了专业的命题队伍,而且广泛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建立了极其严格的命题程序。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吗?

●答:为了保证命题的质量,项目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统计所、英国杜伦大学CEM中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法国教育部评估与监测司、美国培生集团教育测评中心、香港考试局等建立了专业联系,加强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国际通行的甚至更为严格的命题程序。整个命题程序包括:组建命题队伍—制定命题蓝图—四轮的试题筛选和研磨—组卷—制定评分手册。

首先是组建一支坚守课程改革基本理念、能够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较高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有良好组织文化的命题队伍。其次是制定命题蓝图。内容包括:确定命题原则、确定命题结构(试卷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开展质量界定以及制定试卷细目表。随后,项目组要进行长达四轮的试题筛选和研磨过程,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试题。还要将试题交给独立机构审查,和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指导组审议。在试题命制完成后,要按照覆盖学科关键能力和重要知识领域、试题分布和等级比例的安排要求、整体的难度要求等进行组卷。测试结束后,项目组还要抽取2000名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评分手册。

整个命题过程非常严谨和规范。一套试题从启动命制,到最终制定评分手册,需要经历10个月的时间。也因此,试题经受住了测试工具的严格检验,试题的质量得到了测试地区的广泛认可。

四、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测试是教育的“健康体检”

●记者:据了解,不少地方都把项目组组织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测试称之为“教育健康体检”。为什么地方会有这样的认识?

●答:长期以来,我们的管理和决策的依据过分单一,过于关注终结性考试和升学考试的分数,这种偏向客观上导致教学管理和决策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剧了应试教育的倾向。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还要采用科学的手段,依据科学数据形成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通过试题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而且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校长、教师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比较,把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家庭环境、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学校环境、个人期望、学习兴趣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同时,它依据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以区域、学校、学科为诊断单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过程、管理过程等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由于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地区、学校、班级甚至每名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质量状况,为教育的技术分析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依据,可以帮助教育行政部门从宏观的角度更科学地把握地区和学校的教育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管理水平。同时,有利于教研部门超越个人经验,结合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与指导工作。教研人员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的策略,及时对课程、教学和教研政策等进行调整。最后,它也有利于社会、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等更新教育质量观念,改进教育评价方式。也因此,不少地方把这种旨在促进教育诊断、改进而不是评核的学业质量测试称之为“教育健康体检”。

事实上,通过实施“教育健康体检”,反馈指导改进教学,促进教育持续发展,恰恰是本项目的基本功能。

标签:;  ;  ;  ;  ;  

建立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实施“教育健康体检”对话项目组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和指导体系_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