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省经济强省建设为基础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_金融论文

基于浙江经济强省建设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论文,服务体系论文,强省论文,金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改革开放使浙江已成为全国经济大省

地处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区域之一的长三角南翼,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省无论是总量指标,还是从若干分项指标来看,无论从国内比较来看,还是从世界范围看,都已成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经济大省”之谓当之无愧。

(一)从整体比较来看,浙江经济总量名列前茅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2832亿元,浙江的经济总量在全国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之后位列第四,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从纵向比较来看,浙江经济总量从2004年的11648.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3377.75亿元,总体规模上实现了五年翻一番,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296.3倍,年均增长10%。其中,1979年至2009年年均增长13%。

(二)从分项指标看,浙江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作为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的省份,2009年浙江对外贸易总额和出口总值在全国均列第四,净出口值则仅位列广东之后排名第二。在2004年经济总量跃上万亿元大关后,2005年浙江经济又闯“五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到2009年,多项指标跃上新的高度: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为649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突破2000亿元达到2041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达到4122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到2142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877亿美元。

图1 五省GDP总量比较(2005-2009)

二、浙江将推进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转变

(一)人均指标跃上新台阶,体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强劲动力

1.从国内比较来看,浙江人均GDP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浙江人均GDP由1949年的72元增加到2009年的44335元,列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之后,居全国第4位和各省区第1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107.7倍。其中,改革开放31年年均增长11.8%,是国内各省(市、区)中人均GDP增长最快的。

2.从世界范围比较来看,浙江属于上中等收入地区2005年浙江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09年达到人均6490美元,排名靠前的杭州和宁波则分别达到9292美元和8653美元。预计在“十二五”末期,浙江的人均GDP将有望突破一万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并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上限水平①。

(二)结构指标渐进优化,展示由大到强转变的实际效果

1.从国内比较看,浙江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快

浙江的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38.1:43.3:18.7调整为2009年的5.1∶51.9∶43,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升了8.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快。

图2 五省三次产业结构比较(2009)

2.从国际比较看,浙江的产业结构变动也不慢

1955-1985年间②,日本的产业结构经历了较快速度的调整,日本第一产业30年比重下降了17.5个百分点,浙江(1978-2008年)下降了33.0个百分点,比日本多下降15.5个百分点;日本第三产业比重,30年上升了19.7个百分点,浙江(1978-2008年)上升了24.3个百分点,比日本多上升4.6百分点。即就时间进程与日本比较而言,浙江不存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滞后问题③(卓勇良,2010)。

(三)从动态比较看,浙江经济由大到强也面临挑战

1.从增长速度看,浙江优势正在逐渐失去

浙江近年来(2005-2009)经济增长平均速度居于经济规模最大五省的第三位,年均增长13.5%,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9年,增速为8.9%,列五省之末。尽管2010年前三季度浙江的增长率又快速恢复到12.6%,高于全国10.6%的平均水平,但是总体而言,浙江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已不再显著。

2.从经济结构看,浙江经济对外需依赖大

浙江经济过度依赖于出口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进出口总额来看,浙江仅为广东的三分之一,江苏的五分之三左右,但是从净出口规模来看与广东基本相当,超过江苏,净出口额占GDP比重更是远远超过了广东和江苏,位列第一。这种过度依赖外需的结构使浙江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为显著。

图3 五省净出口占GDP比较(2005-2009)%

3.从企业发展看,浙江规模企业相对弱小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数量巨大,活力较强;而规模以上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则显著较低。2009年,广东、江苏、山东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41.32%、49.11%、55.75%,而浙江仅为36.05%。2009年,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长率较低,尤其是重工业的增长率,仅为6.7%,而广东、江苏、山东、河南规模以上重工业企业的增长率分别为10%、15.7%、16.2%和15%。

三、推进经济强省建设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

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省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这种作用尤为重要。无论是“两创”战略的实施,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四大”建设的落实,都需要现代金融的大力支持。

(一)“两创战略”的实施需要金融支持

1.“创业富民”需要金融业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居民

“创业富民”就是要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把各类创业主体激活起来,使一切领域的创业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充分调动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要素的活力。“创业富民”战略的实施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通过服务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的设立和发展、服务城乡居民创业和生活来实现。

2.“创新强省”需要金融业加大投入,集中优势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Schumpeter,1912),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是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创新需要通过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金融业加大投入,集中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金融支持

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继续按照“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金融支持。

1.全面建设现代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面实行现代经营管理为本质特征和主要标志的发达农业。要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而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现代农村金融的发展。

2.大力发展现代低碳金融,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层次提升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重点是改造提升轻纺、装备、水泥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还是对新兴行业的战略性投入,都需要秉承现代低碳金融的理念,通过资金要素的优化配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层次提升。

3.积极探索实践创新金融,助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服务业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是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休闲旅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需要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仓储金融等新兴的金融业务,加强对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同时需要发展小额信贷和社区金融服务居民,服务社会。

(三)“四大”建设的推进需要金融支持

浙江省委、省政府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吸取方方面面的意见,提出“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需要现代金融的大力支持。

1.以金融积聚为基础,扎实推进大产业建设

经济转型升级的根基是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提升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大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发展的紧迫任务,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浙江块状经济发达,同一或相关产业发展的区域集中度高,已具备了向装备制造等大工业领域发展的实力。对此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大产业的空间集聚周围形成相应规模的金融集聚,扎实推进大产业建设。

2.以金融创新为先导,扎实推进大平台建设

无论是现有田地资源、林地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还是在空间上向滩涂和海洋拓展的拓展,都需要金融创新的积极支持。需要抓好一批事关全局、带动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式的大平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积极挖掘潜力,利用浙江山海资源丰富、低丘缓坡和滩涂众多的优势,向山地要空间,向滩涂要空间,扎实推进大平台建设。

3.以项目融资为抓手,扎实推进大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建设是对拉动有效投资较快增长,扩大就业和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政府主导性投资大项目还是民间投资大项目,都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需要进一步开发以银团贷款为代表的项目融资工具,充分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柜台交易等融资平台,扎实推进大项目建设。

4.以并购重组为核心,扎实推进大企业建设

浙江中小企业十分发达,这是优势。但由于缺少大企业的带动,中小企业难以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需要积极发挥现代金融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通过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行业龙头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扎实推进大企业建设。

四、浙江正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迈进

无论从经营业绩还是从金融生态来看,浙江的金融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浙江的地方金融发展也初具成效,浙江的金融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浙江的金融发展还面临着自身转型升级的挑战,金融产业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金融资源的功能需要大力气提升、金融资产的结构需要多元化发展、金融创新的探索需要全方位实践。

(一)浙江金融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1.浙江的金融业绩全国领先

2009年末,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2位,贷款增速、增量均位居全国第1位。浙江拥有的境内上市公司数居全国第3位,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居全国第2位。证券期货业在全国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证券经营机构数位居全国第3位,股票交易规模居全国第3位,年均期货代理交易额居全国第1位;保险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保费收入位居全国第6位。

2.浙江的金融生态环境较好

浙江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保持“双降”,贷款质量保持全国第1位。2009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五级分类不良贷款比率1.29%,比2005年末下降0.86个百分点;法人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均大幅提高,分别达12.33%、177.3%。

3.浙江地方金融发展成效初现

浙江的地方金融机构为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至2009年末,浙江共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30家,包括全国性股份制银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12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81家、村镇银行1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家,证券公司3家、期货公司13家,保险公司2家,信托公司4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财务公司2家。同时,浙江拥有各类地方法人中小金融组织852家,包括融资性担保机构378家、典当公司266家、小额贷款公司105家、地方产权交易机构26家、备案创业风险投资机构77家。

(二)浙江的金融发展还面临着自身转型升级的挑战

1.金融产业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

金融业长期被作为实体经济的服务部门,缺乏把金融作为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性的重要产业部门,加以大力支持、重点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具体措施。实际上,浙江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和全省总体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2009年,浙江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4%和19.5%,位居全国第3位和第2位。金融的产业化程度偏低,金融发展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2.金融资源的功能需要大力气提升

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金融的核心功能。目前,浙江金融资源集聚程度不高,资本转化能力不强。从金融资源集聚角度来看,金融中心和金融集聚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效应有待进一步加强,规模经济优势和行业龙头地位的金融机构和总部对金融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3.金融资产的结构需要多元化发展

长期以银行信贷为主,企业高度依赖间接融资,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直接融资比重偏低,资产证券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元融资格局尚未形成。同时,县域和乡镇的金融供给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消费领域、民生领域的金融供给有待进一步增加。

4.金融创新的探索需要全方位实践

金融创新是金融自身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当前,金融创新的实践需要更深层次地进行,在创造性地解决大机构服务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不匹配问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尚缺乏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问题、中小企业及“三农”融资难的问题以及巨量民间资金存量的管理和转化问题等方面需要进行更深入地探索。

五、如何构建浙江现代金融服务业体系

(一)优化结构,加强辐射,服务地方经济

1.调整金融内部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一是要优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构。保持信贷投入的适度增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二是要优化大型金融与中小金融的结构。在做大做强大型金融机构,支持“四大”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小型金融,服务中小,服务居民。三是要优化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的结构。重点发展与浙江结构转型联系密切的产业金融、贸易金融、网络金融、消费金融等新兴金融领域。

2.引导金融要素集聚,增强区域辐射能力

一是要加强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加快建设长三角南翼金融集聚区,形成以杭州、宁波、温州为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群。二是要加强特色产业集群的金融集聚。加快推动台州、绍兴、嘉兴、义乌等区域金融特色市县(区)。三是要增强区域金融辐射能力。依托区域金融集聚优势,完善周边地区适应当地民营经济特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小型金融机构。

3.优先发展地方金融,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力度

一是要支持鼓励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积极探索政府金融资源整合模式,组建和发展省级金融控股公司和地方大型金融企业。二是要支持鼓励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做精做优。积极探索农信社系统创新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地方法人银行、法人证券公司和法人期货公司上市。三是要支持创设新型地方金融机构做特做新。大力推动设立基金公司,创设一批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积极争取新设各类新型金融机构、金融组织。

(二)立足中小企业,服务居民,推动“创业富民”

1.立足服务中小企业,打造特色基地

一是构建中小金融机构总部基地。要在区域金融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全国领先的大型中小金融机构总部基地,吸纳法人中小金融机构,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浙江分支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投融资)总部、金融控股公司等入驻总部基地。二是建立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融资条件。

2.立足服务城乡居民,支持“创业富民”

一是要完善区域创业融资功能。强化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典当行等小型金融组织的功能模块,构建起综合性的县域(社区)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二是要完善区域创业投资功能。在各类财富管理机构相对集聚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和金融特色城市,规划多层次财富管理机构总部集聚区,为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民间投资和财富管理服务。

(三)加大投入,集中优势,支持“创新强省”

1.加大各项要素投入,提升金融层次

一是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面向国际金融学术前沿和国家金融发展战略,开展以地方金融、中小金融、民间金融和创业金融为重点和特色的研究,支持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二是要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支持综合性大学开展金融高端人才培养,支持高职类院校开展金融职业技术教育,为浙江培养更多更好的各类金融业管理型、专业型人才。建设金融业务人才培养基地、金融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金融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2.集中区域金融优势,支持“创新强省”

一是要做大做强大型金融机构实力。抓住“四大”建设的契机,搭建一批大型金融平台,建设一批大型金融发展项目,支持一批金融企业做优做强,形成“大金融”的产业格局,实现浙江金融的跨越式发展。二是要建立金融机构上市孵化基地。对符合条件的领先型金融机构,及时纳入平台重点扶持,打造资本市场的浙江金融板块。三是要进一步增强地方金融的整体实力。支持地方法人证券机构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整合重组、上市等方式充实资本金,提高资产质量。在增强金融自身实力的同时,集中区域金融优势,通过信贷引导,并购重组以及金融创新等方式,加大金融对区域经济创新创造的支持力度。

注释:

①按照世界银行的人均收入划分标准(2010年数据),中等收入国家收入水平在996-12,195美元之间,跨度很大。其中996-3,94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3,946-12,19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参见世界银行网站:http://data.worldbank.org/about/country-classifications。

②从1955年至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保持了30余年的高速增长,这个时期从发展阶段、人均GDP等维度考察,大致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相当。

③但是从发展历程角度分析,则浙江产业变动慢于日本。具体分析参见卓勇良(2010)

标签:;  ;  ;  ;  ;  ;  ;  ;  

以浙江省经济强省建设为基础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