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质量关系着业主人身安全,重要性不言而言,因此,对于工程质量,我们应该严格监督,对原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方面进行分析,不断分析与优化,从监督入手,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的优化策略展开分析,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
引言
建筑质量的监督包含对原材料,施工技术,管理的监督,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各级质检部门不断提升监督与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有关部门目前继续解决的问题。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重点
1.1对准备工作进行监督
充分的准备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保证安全的保证和保障。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也必须从这个源头开始。俗话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要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准备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对设计方案、施工进度、重难点环节以及时间安排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合理区分力量,分头、分步进行检查和了解,在针对性进行监督指导。对于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更是要充分了解其准备情况和预案,及时进行跟进指导,并做好备案和记录工作。同时,对于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资质、技术水平等进行了解和掌握,并通过不同途径进行调配核实,确保建筑工程的准备工作做得详实、充分,从源头上杜绝问题隐患苗头。
1.2 严格监督建筑材料的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大都能多建筑材料选用方面找到原因。现实中,建筑企业片面强调经济利益,不合理地压缩成本,偷工减料、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使建筑工程严重不符合标准要求,导致建筑工程事故频现,造成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建筑工程材料选用的管理与控制,对材料的采购、运输、调配、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不间断的监督与检查,以严谨的作风和严格的制度督促相关单位不能在材料选用上作手脚,确保材料选用合格,确保工程质量可靠,确保社会稳定。保证建筑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加速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和为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建立良好的生产技术工作秩序提供技术保证和条件。
1.3对参建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
建筑工程的参与最多的就是以人为主体的控制活动,因此,做好工程中人力资源的建设与组织对于提供建筑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工程的参建单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参建单位的检查与督导。首先,要对全部的参建单位进行资格审查,了解其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资格和资质。其次,针对不同单位的工作方向,分别进行检查监督。比如,对于设计单位,主要审查设计的方案、图纸等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和实际施工的具体情况,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施工单位,要全面了解其实力和社会背景,重点是了解技术水平和相关资质,以及人员的施工水平和素质,同时要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全程的检查与督导,确保严格按照图纸和施工计划施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符合各项标准,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违规现象;对于监理单位,则主要是监督其正确履行职责,防止敷衍了事、违规操作等。
1.4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监督
如果说上述两个方面侧重于对程序进行监督检查的话,则建筑工程实体的监督则主要是进行实质内容上的检查与检测。主要是对建筑地基、主体构造、水暖电等建筑工程的具体部位等进行全面检查,对于与建筑工程质量密切相关的部位和材料等,要重点进行检测。对于工程所选用的原材料与附属材料等,要详细了解其供货商家、货物质量等,必要是可以进行抽样检查,对于不符合标准和违法违规部分要严格处理,要求限期改正,涉及违法犯罪的,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可靠、绝对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高建筑技术施工质量管理的策略
2.1运用现代化方式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不仅能显著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还能大幅度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合理的方法能够使工作的成效事半功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同样如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可以而应该进行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程序、材料选用、施工流程等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全面提升监督水平,提高工程质量。
2.2注重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目标管理
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就在于通过施工质量的控制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工程施工时,既要控制质量又要加强目标管理,从而有效激发质量控制意识。目标管理则是对目标的制定和进而实施进行管理。所制定的目标应结合企业质量目标和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现状,对反馈信息、客户意见以及一些个性化的要求进行集中、统一的处理,并将工程质量通病纳入考虑之中,制定并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确保目标责任明确化,并注重自我目标责任要求,在管理过程中通过自主管理,注重目标管理质量检查,全面控制和管理工程目标质量。
2.3建设完善的建筑技术管理流程
(1)制订建筑业的技术发展与科学研究规划,指明建筑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揭示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为开发新技术提供指导与理论依据,并促使科研成果尽速应用于建筑生产实际,发挥应有的效益。它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的组织工作。
(2)工业化建筑体系开发的组织管理。指为建筑业由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现代化技术为基础的先进大工业生产方式所进行的管理,包括建筑产品标准化,构配件预制工厂化,建筑安装施工机械化和新材料、新施工工艺的开发工作。建筑工业化的水平,是反映建筑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化建筑体系的开发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产品的使用期限和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关系到人民生活和企业信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贯穿于建筑工作的全过程。
(4)施工准备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施工准备是为建筑生产创造物质技术条件,并顺利进行施工的前提条件。其核心是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集中必要的人力与物质资料,并合理地安排好施工进度和布置施工现场。
(5)日常技术管理。指在技术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直接为建筑生产服务的有关技术管理,包括施工工艺管理,操作管理,材料、成品的检查、试验,技术组织措施和工程技术档案管理。日常技术管理是稳定建筑生产技术工作秩序、提高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保证。
3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及技术管理部门,应积极完善各种管理与控制体系,严格依照相关制度办事,充分调动各个建筑参与主体的主导作用,有效发动施工中的各个人员都参与监督工作中来,借助先进的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技术,以增强监督与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英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5):68.
[2]张华.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2):259.
[3]吴忠.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技术管理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24):147-148.
[4]邱晓华,尤建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分析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344.
论文作者:邓建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论文; 质量监督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