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管理学理论解读_红高粱论文

十种管理学理论解读_红高粱论文

管理的十大学说阐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学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理的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都受管理本质的制约和影响,一切管理理论和方法,也都涉及管理本质这个问题。管理本质问题是一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重点与核心。由于人们对管理的看法视角不同,所以管理本质问题目前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综合起来,大致有十类学说,本文在此做以综述。

经营说

现代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体现的是一种经营职能,目的在于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产出,即管理过程就是实现低耗费、高成就的过程。事实上,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实业家法约尔,就是这个学派的开山鼻祖,后来经穆尼、孔茨等人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学丛林中的一个主流学派。

我国古代军事典籍《孙子兵法·谋攻篇》对这种思想早有记载,在孙子看来,兵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并不是“百战百胜”,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不经过兵战而使敌人屈服)。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则记载了韩信以谋伐燕的故事,韩信以兵战消灭魏、代、赵三国,准备攻打燕国,后听取了赵国谋士李左车之计,以谋伐燕。李左车分析当时形势认为,连续克魏、代、赵三国,将士十分疲惫,若再以疲惫之军攻燕,燕国凭据险峻的地势守护,胜算的希望并不大。不如借着灭赵的威势,陈兵于燕国边陲,摆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架势,再派一名能言善辩之人,对燕国晓之以厉害。燕王在韩信重兵压境的情况下,见到韩信书信,表示同意归降。这样,韩信未费一兵一卒,只凭一纸书信,就顺利地降服了燕国。这就是兵家追求的最高理念,“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战如此,商战亦如此,只有低消耗、高利润的发展战略,才是组织全胜的经营战略。从文化产业来说,一部巨片的首映式,各电影公司都要不惜成本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电影进行全方位的包装,想以财力取胜。但是,《红高粱》在德国举行首映式时,走的是“以智取胜”之路,我国电影代表团经过精心设计,在首映式上别出心裁地向每位观众免费赠送了一件成本只有1.5元的红色粗布对襟小褂,背后印有“红高粱”三个汉字。这一精心设计,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电影散场后,外国观众纷纷把红小褂穿在身上,无论是影院还是街头,到处可见红小褂。没有得到红小褂的德国人也纷纷涌入影院,希望目睹《红高粱》,并得到一件红小褂。在电影节期间,《红高粱》上座率一直在直线上升,一炮打响,成为首部打动世界的中国电影。

职能说

法约尔于1916年又提出一种重要学说,即职能说,他认为管理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就是管理的本质。可见,这是从管理的具体职能这一侧面去界定管理本质的。但也有学者认为,把管理的职能理解为管理的本质未免太庞杂,失去了真理的简约性。但法约尔这一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世人。

控制说

以泰罗、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派认为,管理就是控制,强调制度的严密性与严厉性。经理的工作就是控制员工的行为,以便完全按管理层的意思去工作。泰罗认为,“管理是管理别人的科学”,通过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与执行相分离等来控制工人;而韦伯认为,等级、权力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主张建立“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严格控制成员的行为,这就是其著名的官僚组织理论。

今天,这一学派的观点认为管理本质不仅仅是控制,还有疏通。管理的好坏取决于有效地控制与合理地疏通。控制准确、疏通合理,管理就有成效;控制失策、疏通不利,管理就会混乱。控制是为很好的疏通,疏通是为有效的控制,二者相辅相成,即“管”与“理”是不可分离的,两者的结合便形成了管理的定律,管理的意义就在其中。

决策说

这一学说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他由于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是制定和贯彻决策的活动,决策是否科学和贯彻是否有效,关系着组织的命运,即决策的成败关系到组织的生死存亡,组织最大的失误是决策失误,最大的效益往往也是决策效益。1903年福特建立第一条大规模汽车生产线的决策,使人类走向汽车时代;1929年杜邦建立会计制度的决策,使组织从此获得了大发展的财务支持;1946年丰田公司采纳戴明提出的质量控制决策,为公司发展插上了翅膀;1987年,巴尼维克并购瑞典ASEA公司和瑞士BB公司的决策,催生了巨人ABB公司,被誉为这个时代的组织模式。

方术说

以孔茨为代表的方术说学派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即管理就是领导。下面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学说的观点: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标价: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标价: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两只都毛色光鲜,灵活可爱。该买哪只呢?这人拿不定主意。这时他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问老板:“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感到奇怪,问:“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答:“因为另外两只叫这只鹦鹉老板”。

可见,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能够管理并团结自己的下级,就能更好地利用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从而自身的价值也通过他们得到了提升。

管理就是让人做事,怎么样让别人愿意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涉及到领导的行为艺术与处事方法。福特若没有人格魅力,库兹恩就不会帮助他成为汽车大王;杜兰特若没有领导艺术,斯隆怎么会效力通用汽车公司,帮助他击败福特;约翰·里卡多若没有智慧,亚科卡怎么会放弃150万美元的退休金,放弃竞选总统的机会,拯救克莱斯勒公司于危难之中?这一切均说明方术说在管理中的应用。

文化说

此学派以经验管理学派杜拉克为代表,管理表现为一定文化影响和支配下的行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折射出某种社会文化,即特定管理模式的成型。这一学说认为管理同其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资本结构等一系列基本因素有关。

西方自16世纪以来的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原罪思想、契约资本理论,以及19世纪初产生的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下,西方逐步形成了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最后形成制度管理特点,具体表现为:条例管理、效率管理、例外管理、分层管理和逻辑管理。

我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在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夹缝中的我国企业一经产生,就受到了它的浸染。传统文化的精华,即以情为特质“家”本位、“重义”等思想,构成东方伦理型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构成为东方管理的基本特点。但传统文化中表现出的保守性、封闭性、盲从性和封建性是不能回避的,对企业产生的消极作用,可能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

思想—实践说

管理是付诸于实践的某种思想和仪式。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在其《管理:一门人文学》一书中说:“管理并不实际存在,这是个词语,是一种思想,就像科学、政府、工程一样,管理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在他看来,管理只是一种思想,确切地讲,只是管理者的思想。所以,管理并不存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只是管理者。后来经验主义学派彼得·德鲁克等人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在实践中把《管理学》付诸实践。1954年,德鲁克出版了《管理实践》一书,该书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提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这意味着,管理是管理人员在实践中把《管理学》付诸实践。

整合说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的行为,使各种资源各得其所,各尽其用。泰罗说:“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做企业就是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善于整合内外部资源,这是企业赢得竞争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关键措施。由此可以看出,整合就是生产力。

协调说

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孔茨认为,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协调。唐纳利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天鹅、狗鱼和虾,一起想拉动一辆装东西的货车,三个家伙套上车索,拼命用力拉,可车子还是拉不动。车上装的东西不算重,只是天鹅拼命向云里冲,虾尽是向后倒拖,狗鱼直向水里拉动,结果可想而知。员工之间不协调,工作就施展不好,只会把事情弄糟。领导者的智慧,就是能妥善分配员工的工作,并协调他们之间的合作。

对于“协调说”理论来讲,不妨用佛教故事更能说明其用意。我国自唐代佛教正式传入后,佛祖在人民大众心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如今随着庙宇旅游风景区的发展,各地的庙宇旅游吸引着顾客。去过庙宇的人都知道,进入庙门,首先是弥乐佛笑脸迎客,在背面,是黑口黑脸的韦陀。往往此时,导游都会用一个故事来解释二位佛祖的关系。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弥乐佛热情快乐,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丢三落四的习性,不能管理好自己的账务,结果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一手好账,但整天阴着脸,太过严肃,来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将他们俩安排在同一庙宇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韦陀负责财务,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香火大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得出,“协调说”的核心就是发挥各方特长,在协调中达到最佳效果。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世界上既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联想总裁柳传志在央视“对话”栏目中曾有这样一段讲话:“1985年初,我第一次参加IBM的PC代理商会议,端坐在最后一排,怀揣着科技人员刚刚下海的心情,紧张而兴奋,这是一个新事业的开始。20年后,2004年底,我代表联想集团,在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文件上签字,感受到全中国,乃至世界目光的注视,同样让我感到紧张和兴奋,这是联想两代人梦想的实现,同时,又是一个新事业的开始”。可见,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家,都需要有战略发展目标,联想正是怀揣着这样一个目标,才实践着国际化,对成长为国际巨人做了一次勇敢的尝试。

从以上十类学说中,可以看出对管理本质理解的多样性,由于人们研究立场、方法、角度的不同,加之管理科学的不成熟性,因而出现了对管理本质理解的多样性,这也正是管理的魅力所在,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对管理本质有进一步的了解。

标签:;  

十种管理学理论解读_红高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